正在加载图片...
人类学学 线不很清楚。就基本特征而言,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似乎还是属于模式Ⅰ技术”(林圣 龙,1996)。 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综合研究(黄慰文,1989,李炎贤,1993)表明,与早 期和中期相比,晚期工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工业。根据李炎贤 的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存在4种大致平行发展的旧石器文化系列(李炎贤,1993)。即: (1)以石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2)以细石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3)以零台面石 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4)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其中第一系列以石叶为主要 特征的文化系列是以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为代表。这一石器类型与西方属于模式Ⅳ技术的 石叶工业相似。所以部分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类型是与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张森水,1990 林圣龙,1996)。对这几种文化类型的分析表明石片系列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体 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从整体上看,模式I技术在中 国旧石器文化中始终占着主导地位,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经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这 是中国旧石器文化主体在技术模式方面的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林圣龙,1996)。林圣龙 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技术的比较结果证实: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化可能是外来的,但是很 快就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虽然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外界有局部的文化交流,但是在其整 个发展过程中似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仳替代或文化移植现象。 以上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直至晚期继 承发展的证据。就为中国古人类的连续进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旧 石器时代晩期水洞沟遗址所具有的莫斯特文化特点可以理解为来自外界文化的影响,也可 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或基因交流的证据。 25牙齿形态特征的最新研究提供的证据 在过去的两年里,本文作者对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不同时期人类牙齿化石和标本进行了 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同时结合对比分析了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形态特征数 据,探讨了一些牙齿形态特征的时代变化和演化规律,进而论证了牙齿形态特征的研究在 论证现代中国人起源上的意义(刘武,1995,刘武等,1995,刘武等,1996)。 魏敦瑞在硏究北京猿人牙齿特征时就注意到了上颌门齿齿冠舌侧的铲形结构(即铲形 门齿)在北京猿人和现代华北人均有出现并且提出这种相似性可能提示北京猿人和现代华 北人之间存在某种演化上的连续性。以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都几乎无一例外 地出现铲形门齿,所以这一特征被视为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的典型证据。本文作 者对在我国境内发现的部分早期人类牙齿化石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除铲形门齿外,还 有一些在现代蒙古人种出现率较高的牙齿特征早在中国境内的直立人时代就已经出现并一 直延续到此后人类发展的各阶段。这些牙齿形态特征包括 (1)双铲形门齿 这一特征表现为出现在上颌门齿唇侧的铲形结构,在元谋人、北京猿人、郧县人和丁 村人上颌门齿均有出现,表明双铲形门齿这一特征在距今几十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就开始 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此后人类发展的各阶段。随着人类的进化呈现日趋明显的群体差异。虽 然由于早期材料太少,目前还不能确定其演化规律,但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这一特征与 铲形门齿一样已成为代表蒙古人种,尤其是东北亚人类的典型特征 s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ip:/www.cnki.net线不很清楚。就基本特征而言,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似乎还是属于模式É 技术”(林圣 龙, 1996)。 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综合研究 (黄慰文, 1989; 李炎贤, 1993) 表明, 与早 期和中期相比, 晚期工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工业。根据李炎贤 的研究, 这一时期中国存在 4 种大致平行发展的旧石器文化系列 (李炎贤, 1993)。即: (1) 以石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 (2) 以细石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 (3) 以零台面石 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 (4) 以石片为主要特征的文化系列。其中第一系列以石叶为主要 特征的文化系列是以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为代表。这一石器类型与西方属于模式Ì 技术的 石叶工业相似。所以部分国内学者认为这一类型是与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 (张森水, 1990; 林圣龙, 1996)。对这几种文化类型的分析表明石片系列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体, 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 从整体上看, 模式É 技术在中 国旧石器文化中始终占着主导地位, 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 经中期, 一直延续到晚期。这 是中国旧石器文化主体在技术模式方面的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林圣龙, 1996)。林圣龙 对中西方旧石器文化技术的比较结果证实: 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化可能是外来的, 但是很 快就自成体系、独立发展。虽然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外界有局部的文化交流, 但是在其整 个发展过程中似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化替代或文化移植现象。 以上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直至晚期继 承发展的证据。就为中国古人类的连续进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 旧 石器时代晚期水洞沟遗址所具有的莫斯特文化特点可以理解为来自外界文化的影响, 也可 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或基因交流的证据。 215 牙齿形态特征的最新研究提供的证据 在过去的两年里, 本文作者对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不同时期人类牙齿化石和标本进行了 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 同时结合对比分析了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形态特征数 据, 探讨了一些牙齿形态特征的时代变化和演化规律, 进而论证了牙齿形态特征的研究在 论证现代中国人起源上的意义 (刘武, 1995; 刘武等, 1995; 刘武等, 1996)。 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牙齿特征时就注意到了上颌门齿齿冠舌侧的铲形结构 (即铲形 门齿) 在北京猿人和现代华北人均有出现并且提出这种相似性可能提示北京猿人和现代华 北人之间存在某种演化上的连续性。以后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都几乎无一例外 地出现铲形门齿, 所以这一特征被视为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的典型证据。本文作 者对在我国境内发现的部分早期人类牙齿化石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 除铲形门齿外, 还 有一些在现代蒙古人种出现率较高的牙齿特征早在中国境内的直立人时代就已经出现并一 直延续到此后人类发展的各阶段。这些牙齿形态特征包括: (1) 双铲形门齿 这一特征表现为出现在上颌门齿唇侧的铲形结构, 在元谋人、北京猿人、郧县人和丁 村人上颌门齿均有出现, 表明双铲形门齿这一特征在距今几十万年前的直立人阶段就开始 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此后人类发展的各阶段。随着人类的进化呈现日趋明显的群体差异。虽 然由于早期材料太少, 目前还不能确定其演化规律, 但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 这一特征与 铲形门齿一样已成为代表蒙古人种, 尤其是东北亚人类的典型特征。 · 06 · 人 类 学 学 报 16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