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明。比如,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将当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指标修政为33.0%,农业 总产值增长率指标修改为16.2%:1991年3月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年规划”目标 是,在2000年GNP比1980年翻两番,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指标为6%左右,明确提出“坚 定不移地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到1992年的十四大和1993年的八届人大一 次会议上,要求重新修改“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发展目标又改为提前到1995年实现GN 翻两番,经济增长率指标提高到8一9%,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改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步伐”。 经济领域的“经济政策周期”现象还麦现在经济张政策与经济紧缩政策的相互交替变 动上。经济扩张政策有以下主要表征:追求经济增长率和高经济指标:重工轻农,刺激工业 生产增长:刺意社会总需求膨胀:搞赤字财政,扩大财政开支:实行通货膨胀政童,超额发 行现金:扩大市场机制范围。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向地方下放权力,强调地方积极性。与 此相反,经济紧缩政策则有以下特征:稳定经济增长率,降低通货膨胀率:重农轻工,扶持 农业生产增长:控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压缩投资,抑制消费:实行财政收支平衡,压缩财政 开支:实行稳定通货政策,控制现金投放量:加强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强调中 央权威,地方服从中央。 在我国,党代会或重要人代会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作用,产生新的领导人,提出新的奋 斗目标,拟订新的经济计划,发出新的战斗动员口号,实行使经济繁荣的扩张政策。政治动 员获得地方政府、厂商和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导致经济高涨。“经济过热”的代 价往往是在召开党代会之后的一、二年内显现出来,这包括通货膨胀急剧上涨,基本建设规 模愈来愈大,各方面关系绷得愈来愈紧,等等。这时候,领导层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统 思想,立即做出决议,被迫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结果经济严重衰退,中央政府只好再次采取 经济扩张政策,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周期性的经济政策(经济扩张一一经济紧缩一一再扩张 再紧缩)导致了经济发展不断呈现繁荣一一衰退 一再繁荣 一再衰退的循环变化过程,对 形成经济波动,加刷波动幅度起者关键作用。这也在政策周期理论中得到证明:政府交替执 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政府企图保持经济稳定 实际上却在制造不稳定。为了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在政治上 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会遭到反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转而实行紧缩性政策,这就人为地制 造经济衰退。这是政府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新型的经济周期即。 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周期性变动的现象?其根源于中国国情的现实性与领导人发展目标 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具体表现为 :第一,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太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经济增长,比发达工业化 国家滞后了100一200年时间,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第二,中国工业化起点太低,中国 50年代人均产值仅及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水平的1/4~1/10,难以避免出现人均收入绝对差 距日益扩大的现象:第三,中国总人口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 平差距过分悬殊。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人口与资源矛盾相当尖锐:第四,中 :声旋脚吴品区盖见代西物谈理论学国背察批宋阳限流断社.好一制风 1616 明。比如,在 1958 年“大跃进”期间,将当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指标修改为 33.0%,农业 总产值增长率指标修改为 16.2%;1991 年 3 月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年规划”目标 是,在 2000 年 GNP 比 1980 年翻两番,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指标为 6%左右,明确提出“坚 定不移地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到 1992 年的十四大和 1993 年的八届人大一 次会议上,要求重新修改“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发展目标又改为提前到 1995 年实现 GNP 翻两番,经济增长率指标提高到 8~9%,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改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步伐”。 经济领域的“经济政策周期”现象还表现在经济扩张政策与经济紧缩政策的相互交替变 动上。经济扩张政策有以下主要表征:追求经济增长率和高经济指标;重工轻农,刺激工业 生产增长;刺激社会总需求膨胀;搞赤字财政,扩大财政开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超额发 行现金;扩大市场机制范围。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向地方下放权力,强调地方积极性。与 此相反,经济紧缩政策则有以下特征:稳定经济增长率,降低通货膨胀率;重农轻工,扶持 农业生产增长;控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压缩投资,抑制消费;实行财政收支平衡,压缩财政 开支;实行稳定通货政策,控制现金投放量;加强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强调中 央权威,地方服从中央。 在我国,党代会或重要人代会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作用,产生新的领导人,提出新的奋 斗目标,拟订新的经济计划,发出新的战斗动员口号,实行使经济繁荣的扩张政策。政治动 员获得地方政府、厂商和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导致经济高涨。“经济过热”的代 价往往是在召开党代会之后的一、二年内显现出来,这包括通货膨胀急剧上涨,基本建设规 模愈来愈大,各方面关系绷锝愈来愈紧,等等。这时候,领导层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统一 思想,立即做出决议,被迫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结果经济严重衰退,中央政府只好再次采取 经济扩张政策,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周期性的经济政策(经济扩张——经济紧缩——再扩张—— 再紧缩)导致了经济发展不断呈现繁荣——衰退——再繁荣——再衰退的循环变化过程,对 形成经济波动,加剧波动幅度起着关键作用。这也在政策周期理论中得到证明:政府交替执 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政府企图保持经济稳定, 实际上却在制造不稳定。为了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在政治上, 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会遭到反对。于是,政府又不得不转而实行紧缩性政策,这就人为地制 造经济衰退。这是政府干预经济所造成的新型的经济周期①。 为什么会出现政策周期性变动的现象?其根源于中国国情的现实性与领导人发展目标 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具体表现为 ②:第一,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太晚,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出现经济增长,比发达工业化 国家滞后了 100—200 年时间,中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第二,中国工业化起点太低,中国 50 年代人均产值仅及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水平的 1/4~1/10,难以避免出现人均收入绝对差 距日益扩大的现象;第三,中国总人口庞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 平差距过分悬殊。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人口与资源矛盾相当尖锐;第四,中 ① 高鸿业、吴易风等编著.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和学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 ② 郭庆、胡鞍钢著. 中国工业化问题初探.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22,83-84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