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4 地质调查与研究 第34卷 亿年前)中发现的动物胚胎化石、原始海绵动物化石场交流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赴内蒙古武川县东坡 和两侧对称动物化石。我国科学家2007年在三峡地村和集宁土贵山两地现场考察典型超高温麻粒岩岩 区陡山沱组底部发现的“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石组合。 ( Yin L m等,2007;Xiao等,2007)11,将动物的起 高压麻粒岩与超高温变质作用共同存在于古元 源时间提前到6.32亿年以前(动物的化石记录前推古代造山带中,充分反映了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复 了5千万年),即动物在新元古代晚期“雪球地球”事杂性。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带中多期不同性质 件结束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成果分别发表在的岩浆作用和沉积建造预示着所发生的古元古代构 《自然》等国际著名的杂志上。 造热事件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最近我国科学家与美国学者合作( McFadden f a2.5矿产资源勘查对前寒武纪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等,2008),通过对采自三峡地区九龙湾剖面完整 我国前寒武纪矿产丰富,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 的陡山沱组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的碳和硫的同位素和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几个重要的成矿期,如太 大型疑源类化石的研究分析,揭示埃迪卡拉时期海古宙的条带状铁矿、元古宙的铜、铁、铅锌矿和硼及 洋脉冲式的氧化与大型疑源类化石出现、多样化和菱镁矿等。沈保丰等(2006)13对我国前寒武纪成矿 灭绝之间的关系。 作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论述,系统地研究了与中 明确的年龄和丰富的早期动物化石记录使三峡国前寒武纪超大陆增生碰撞汇聚地质作用和裂解离 地区成为研究埃迪卡拉时期古海洋环境与生物演化散地质作用有关的成矿区带、成矿系列和大型、超大 的理想地区,吸引了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型矿床的形成和空间分布,指明了前寒武纪成矿作 大利亚等多国学者前来考察和工作。 用的研究方向。 24前寒武纪变质作用研究进展 前寒武纪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北部高压麻粒岩带展有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找矿已由过去 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许多学者探索了华北北部和及地表矿向攻深找盲转化,对勘查技术有更高要求的同 恒山-太行山地区高压麻粒岩及其它高压变质泥质岩时,也迫切需要在成矿理论和控矿构造上有新突破 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翟明国等,1992,19956; 由于地球早期陆壳性质、成因和演化及板块构 Wang等,1997-;Li等,2000∞;zhao等,2001∞;郭造的作用方式尚属于探索性的研究课题,早前寒武 敬辉等,1999;Guo等,2002,205),并依据变纪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还面临严峻挑 质反应和变质矿物组合探讨存在退变榴辉岩的可战。例如: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形成于何种大 能性。多数学者将高压麻粒岩解释为陆陆碰撞的地构造背景,太古宙(阿尔戈马型)和古元古代(苏必 结果,由此带动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格架的利尔型)的铁建造的构造背景和气候环境差异,地幔 研究。 柱和地球早期微生物在铁矿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近几年,对孔兹岩系的年代学研究和超高温变等。目前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的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造 质作用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针对孔兹岩及相关山模式(Zhao等,2001,2002),尚未与造山带中 岩系开展年代学研究的同时,超高温变质作用再次系列重要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联系起来。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郭敬辉等,2006; 因此,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还必须在下列三个方 刘守偈等,2007,2009m; Santosh et al.,2007a、面作出努力:(1)大地构造背景对不同的矿床类型的 2007b130)。在内蒙古的孔兹岩带中早有报道含假制约作用;(2)大地构造分区对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 蓝宝石的变质矿物组合,表明孔兹岩系发生了超高(3)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对成矿作用的制约作用。 温变质作用,S00通过对3前寒武纪地质学科发展前景与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鄂尔多斯古陆块与阴山古陆块在 展望 古元古代晚期拼合造山作用的产物。为此中科院岩3.1前寒武纪地质学科发展历程与现状 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0年5月组织了“早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研究 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讨论会暨超高温变质作用野外现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后期,西方地质学者来华考察亿年前)中发现的动物胚胎化石、原始海绵动物化石 和两侧对称动物化石。我国科学家2007年在三峡地 区陡山沱组底部发现的“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 (Yin L M等,2007;Xiao 等,2007)[126-127] ,将动物的起 源时间提前到6.32亿年以前(动物的化石记录前推 了5千万年),即动物在新元古代晚期“雪球地球”事 件结束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这些成果分别发表在 《自然》等国际著名的杂志上。 最近我国科学家与美国学者合作(McFadden F A 等,2008)[128] ,通过对采自三峡地区九龙湾剖面完整 的陡山沱组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的碳和硫的同位素和 大型疑源类化石的研究分析,揭示埃迪卡拉时期海 洋脉冲式的氧化与大型疑源类化石出现、多样化和 灭绝之间的关系。 明确的年龄和丰富的早期动物化石记录使三峡 地区成为研究埃迪卡拉时期古海洋环境与生物演化 的理想地区,吸引了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等多国学者前来考察和工作。 2.4 前寒武纪变质作用研究进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北北部高压麻粒岩带 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许多学者探索了华北北部和及 恒山-太行山地区高压麻粒岩及其它高压变质泥质岩 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翟明国等,1992,1995[80-81] ; Wang等,1997[129] ;Li 等,2000[82] ;Zhao等,2001[84] ;郭 敬辉等,1999[85] ;Guo 等,2002,2005)[86-87] ,并依据变 质反应和变质矿物组合探讨存在退变榴辉岩的可 能性。多数学者将高压麻粒岩解释为陆陆碰撞的 结果,由此带动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格架的 研究。 近几年,对孔兹岩系的年代学研究和超高温变 质作用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针对孔兹岩及相关 岩系开展年代学研究的同时,超高温变质作用再次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郭敬辉等,2006[130] ; 刘守偈等,2007,2009[131-132] ;Santosh et al.,2007a、 2007b[133-134] )。在内蒙古的孔兹岩带中早有报道含假 蓝宝石的变质矿物组合,表明孔兹岩系发生了超高 温变质作用,Santosh 等(2007a、2007b[133-134] )通过对 超高温变质岩的年代学研究(锆石和独居石),认为 超高温变质作用是鄂尔多斯古陆块与阴山古陆块在 古元古代晚期拼合造山作用的产物。为此中科院岩 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10年5月组织了“早 前寒武纪地壳演化讨论会暨超高温变质作用野外现 场交流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赴内蒙古武川县东坡 村和集宁土贵山两地现场考察典型超高温麻粒岩岩 石组合。 高压麻粒岩与超高温变质作用共同存在于古元 古代造山带中,充分反映了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复 杂性。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带中多期不同性质 的岩浆作用和沉积建造预示着所发生的古元古代构 造热事件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2.5 矿产资源勘查对前寒武纪地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我国前寒武纪矿产丰富,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 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等几个重要的成矿期,如太 古宙的条带状铁矿、元古宙的铜、铁、铅锌矿和硼及 菱镁矿等。沈保丰等(2006)[135] 对我国前寒武纪成矿 作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论述,系统地研究了与中 国前寒武纪超大陆增生碰撞汇聚地质作用和裂解离 散地质作用有关的成矿区带、成矿系列和大型、超大 型矿床的形成和空间分布,指明了前寒武纪成矿作 用的研究方向。 前寒武纪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 展有重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地质找矿已由过去 地表矿向攻深找盲转化,对勘查技术有更高要求的同 时,也迫切需要在成矿理论和控矿构造上有新突破。 由于地球早期陆壳性质、成因和演化及板块构 造的作用方式尚属于探索性的研究课题,早前寒武 纪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还面临严峻挑 战。例如: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形成于何种大 地构造背景,太古宙(阿尔戈马型)和古元古代(苏必 利尔型)的铁建造的构造背景和气候环境差异,地幔 柱和地球早期微生物在铁矿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等。目前被国内外广泛引用的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造 山模式(Zhao等,2001,2002[92,93] ),尚未与造山带中一 系列重要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联系起来。 因此,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还必须在下列三个方 面作出努力:(1)大地构造背景对不同的矿床类型的 制约作用;(2)大地构造分区对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 (3)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对成矿作用的制约作用。 3 前寒武纪地质学科发展前景与 展望 3.1 前寒武纪地质学科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研究 历史。早在十九世纪后期,西方地质学者来华考察, 246 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第34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