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时4个世纪消灭“天花” 关于天花的记载 最早的天花病人是距离今天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拉姆西斯五世,人们从他的木乃伊上发现有 天花的疤痕。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花病例。公元前六世 纪印度也有关于天花疾病的记载。 天花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其凶险的传染病。据有关资料记载,天花夺去了近5亿人宝贵的生命。 中世纪开始,由于人口聚集、卫生状况恶劣、商业活动增多、医药停滞不前,天花开始流行,并随 着人类迁徙、战争和探险活动等在许多国家和城市流行,成为17、18世纪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传 染病。据载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达一亿五千万以上:1872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个城 市就有2585人死亡:俄国从1900年到1909年的十年中,死于天花者竞达50万人。 天花流行时,几乎没有人能躲过天花的袭击,10%的居民死于天花,五人中有一人脸上留下感 染天花后的点点疤痕,甚至连皇族权贵也无法幸免,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英女王玛丽二世、 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因感染天花而丧生。 天花在中国的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天花是东汉时期马援征战交趾后第一次从国 外传入中国的,称为“虏疮”。魏晋时期又有多次传入,一度造成爆发流行。唐宋以来,天花的发病 人数逐渐增多,明代(15世纪)以后,由于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开始在我国广泛流行, 甚至蔓延到深宫禁讳。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晋代医学家葛洪在所著《肘 后救卒方》中,第一次准确而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症状及其流行情况,命之曰“天行斑疮”。 “以毒攻毒”的免度思想萌芽 天花的流行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感,引发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于是“痘神”应运而生。 为了征服天花,古人们开始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晋代《肘后救卒方》(约318年成书)中提出了用蜜涂抹或蜜煮升麻治疗天花的药方,这时中 国医药史上第一次对治疗天花的论述。以后各个时期的医家对天花流行的历史和治疗方药作了补充。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更加多样的治疗方法。王煮《外台秘要》更是搜罗百家治疗方剂多 达12种。自此以后,治疗天花的方药日益丰富。 与此同时,古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如果得了某种传染病,可以长期或终身不再得这 种病,有的人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较轻微而不致死亡。于是,古人们得出了“以毒攻毒”的经验: 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种这有毒的致病物质,使人体对这些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明代郭子章2  历时 4 个世纪消灭“天花” 关于天花的记载 最早的天花病人是距离今天 3000 多年前的古埃及拉姆西斯五世,人们从他的木乃伊上发现有 天花的疤痕。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天花病例。公元前六世 纪印度也有关于天花疾病的记载。 天花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其凶险的传染病。据有关资料记载,天花夺去了近 5 亿人宝贵的生命。 中世纪开始,由于人口聚集、卫生状况恶劣、商业活动增多、医药停滞不前,天花开始流行,并随 着人类迁徙、战争和探险活动等在许多国家和城市流行,成为 17、18 世纪世界上最具毁灭性的传 染病。据载 18 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达一亿五千万以上;1872 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个城 市就有 2585 人死亡;俄国从 1900 年到 1909 年的十年中,死于天花者竟达 50 万人。 天花流行时,几乎没有人能躲过天花的袭击,10%的居民死于天花,五人中有一人脸上留下感 染天花后的点点疤痕,甚至连皇族权贵也无法幸免,法国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英女王玛丽二世、 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因感染天花而丧生。 天花在中国的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1 世纪。天花是东汉时期马援征战交趾后第一次从国 外传入中国的,称为“虏疮”。魏晋时期又有多次传入,一度造成爆发流行。唐宋以来,天花的发病 人数逐渐增多,明代(15 世纪)以后,由于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天花开始在我国广泛流行, 甚至蔓延到深宫禁讳。古医书中的“豆疮”、“疱疮”等都是天花的别名。晋代医学家葛洪在所著《肘 后救卒方》中,第一次准确而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症状及其流行情况,命之曰“天行斑疮”。 “以毒攻毒”的免疫思想萌芽 天花的流行带来了巨大的恐惧感,引发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于是“痘神”应运而生。 为了征服天花,古人们开始摸索防治天花的方法。 晋代《肘后救卒方》( 约 31 8 年成书)中提出了用蜜涂抹或蜜煮升麻治疗天花的药方,这时中 国医药史上第一次对治疗天花的论述。以后各个时期的医家对天花流行的历史和治疗方药作了补充。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更加多样的治疗方法。王煮《外台秘要》更是搜罗百家治疗方剂多 达 12 种。自此以后,治疗天花的方药日益丰富。 与此同时,古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如果得了某种传染病,可以长期或终身不再得这 种病,有的人即使再得病,也是比较轻微而不致死亡。于是,古人们得出了“以毒攻毒”的经验: 在未病之前,先服用或接种这有毒的致病物质,使人体对这些疾病产生特殊的抵抗力。明代郭子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