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自万历末年至天启崇祯间先后入中国.中国学者如徐文定,名光 启,号元扈,上海人,崇祯六(1633)年卒,今上海徐家汇即其故宅.李 凉庵名之藻,仁和人.等都和他们往来,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 先是所行“大统历”,循元郭守敬“授时历”之旧,错谬很多.万历 末年,朱载堉、邢云路先后上疏指出他的错处,请重为厘正.天启崇 祯、祟祯两朝十几年间,很拿这件事当一件大事办.经屡次辩争的结 果,卒以徐文定、李凉庵领其事,而请利、庞、熊诸客卿共同参预, 卒完成历法改革之业.此外中外学者合译或分撰的书籍,不下百数 十种.最著名者,如利、徐合译之《几何原本》,字字精金美玉,为 千古不朽之作,无用我再为赞叹了.其余《天学初函》、《崇祯历书》 中几十部书,都是我国历算学界很丰厚的遗产又《辨学》一编, 为西洋祥论理学输入之鼻祖.又徐文定之《农政全书》六十卷,熊三 拔之《泰西水法》六卷,实农学界空前之著作。我们只要肯把当时 那班人的著译书目一翻,便可以想见他们对于新知识之传播如何的 努力.只要肯把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如《几何原本》之类一两部 细读一过,便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学问如何的忠实要而言之,中国知 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 是第二次.中国元代时和阿拉伯文化有接触,但影响不大.在这种新 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 兴趣,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第四,藏书及刻书的风气渐盛. 第五,还有一件很可注意的现象,这种反动,不独儒学方面为等,自万历末年至天启崇祯间先后入中国.中国学者如徐文定,名光 启,号元扈,上海人,崇祯六(1633)年卒,今上海徐家汇即其故宅.李 凉庵名之藻,仁和人.等都和他们往来,对于各种学问有精深的研究. 先是所行“大统历”,循元郭守敬“授时历”之旧,错谬很多.万历 末年,朱载堉、邢云路先后上疏指出他的错处,请重为厘正.天启崇 祯、崇祯两朝十几年间,很拿这件事当一件大事办.经屡次辩争的结 果,卒以徐文定、李凉庵领其事,而请利、庞、熊诸客卿共同参预, 卒完成历法改革之业.此外中外学者合译或分撰的书籍,不下百数 十种.最著名者,如利、徐合译之《几何原本》,字字精金美玉,为 千古不朽之作,无用我再为赞叹了.其余《天学初函》、《崇祯历书》 中几十部书,都是我国历算学界很丰厚的遗产.又《辨学》一编, 为西洋论理学输入之鼻祖.又徐文定之《农政全书》六十卷,熊三 拔之《泰西水法》六卷,实农学界空前之著作。我们只要肯把当时 那班人的著译书目一翻,便可以想见他们对于新知识之传播如何的 努力.只要肯把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如《几何原本》之类一两部 细读一过,便可以知道他们对于学问如何的忠实.要而言之,中国知 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 是第二次.中国元代时和阿拉伯文化有接触,但影响不大.在这种新 环境之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后此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 兴趣,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大概受利、徐诸人影响不小. 第四,藏书及刻书的风气渐盛. 第五,还有一件很可注意的现象,这种反动,不独儒学方面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