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关于五四,长期以来存在着两个阐释系统:一个是政治的,或者称作政治家 的:一个是文化的,也可称作知识分子的自我阐释。在前一个系统里,五四知识 分子的作用,明显地被缩小为”先锋“作用,而不是主体的作用:由此出发,知识 分子在整个社会变革进程中所应担负,而实际上也完全有能力担负的启蒙一批判 -一文化建设的角色,就给否定掉了。至于后一个系统,知识分子往往过于自轻自 贱:及至九十年代,有少数以权威自居的学者,相率发起对五四的启蒙性和战斗 性的攻击。至此,两个系统便合而为一了。 五四表面上轰轰烈烈,纪念起来好像也颇热热闹闹,事实上运动早已经完结。 说它完结,并非因为时过境迁,也并非因为政治势力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入侵,而 在于知识分子或者被逼,或者主动地放弃了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历史的复活,有待精神的觉醒。这精神,不属于”历史客体”,它植根于当代 人的每一个个体中间,且为他们的生存状态所决定。不同时代的人们,如果都为 同一种精神所唤醒,所激发,给历史划界将会变得多余,当代舞台会因此而获得 大幅度的扩展,人类谋求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斗争,前前后后也就有了热烈而深长 的呼应。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二士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起始。 其实,早在土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 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 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决心”师夷 之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 遣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马克思描述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 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 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 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 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 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 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其个 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百 日维新”的悲剧,堵死了和平改革的道路。所有曾经为改革的浪潮所感召的人们, 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依靠目前的政府,是不可能把改革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正是 这个专制腐败的政府,成了外国强权利益的保护者,民族独立、自由和进步的死 敌这时,法国大革命的电火,穿过时空的密云迅速来到东方,在日本东京的留学 生群中开始酝酿暴风雨。 革命势在必行。武昌城头枪声乍起,全国随之易帜。一个为转战数年、席卷 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军所无法推翻的政府,顷刻之间,居然结束在一场纸扎般的 战斗里了。胜利的欢乐士分短暂。革命党人开始蜕变,丛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 依然为旧势力所把持,然而一律打着”革命”的招牌。袁世凯称帝是其间的一个带关于五四,长期以来存在着两个阐释系统:一个是政治的,或者称作政治家 的;一个是文化的,也可称作知识分子的自我阐释。在前一个系统里,五四知识 分子的作用,明显地被缩小为"先锋"作用,而不是主体的作用;由此出发,知识 分子在整个社会变革进程中所应担负,而实际上也完全有能力担负的启蒙--批判 --文化建设的角色,就给否定掉了。至于后一个系统,知识分子往往过于自轻自 贱;及至九十年代,有少数以权威自居的学者,相率发起对五四的启蒙性和战斗 性的攻击。至此,两个系统便合而为一了。 五四表面上轰轰烈烈,纪念起来好像也颇热热闹闹,事实上运动早已经完结。 说它完结,并非因为时过境迁,也并非因为政治势力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入侵,而 在于知识分子或者被逼,或者主动地放弃了自身的权利和责任。 历史的复活,有待精神的觉醒。这精神,不属于"历史客体",它植根于当代 人的每一个个体中间,且为他们的生存状态所决定。不同时代的人们,如果都为 同一种精神所唤醒,所激发,给历史划界将会变得多余,当代舞台会因此而获得 大幅度的扩展,人类谋求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斗争,前前后后也就有了热烈而深长 的呼应。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二十世纪是一个伟大的起始。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 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 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决心"师夷 之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 遣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马克思描述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 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 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 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 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 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 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其个 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百 日维新"的悲剧,堵死了和平改革的道路。所有曾经为改革的浪潮所感召的人们, 开始强烈地意识到:依靠目前的政府,是不可能把改革有效地进行下去的。正是 这个专制腐败的政府,成了外国强权利益的保护者,民族独立、自由和进步的死 敌这时,法国大革命的电火,穿过时空的密云迅速来到东方,在日本东京的留学 生群中开始酝酿暴风雨。 革命势在必行。武昌城头枪声乍起,全国随之易帜。一个为转战数年、席卷 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军所无法推翻的政府,顷刻之间,居然结束在一场纸扎般的 战斗里了。胜利的欢乐十分短暂。革命党人开始蜕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 依然为旧势力所把持,然而一律打着"革命"的招牌。袁世凯称帝是其间的一个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