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也就是今天的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李后主文采风流,诗、词、文、书法、绘画俱佳,还有 很高的音乐修养。本不是人君之质,却被命运推到了那样的位置上。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遥望 见李后主走上金殿,曾经叹说“好 个翰林学 士 李后主虽然不是 称职的皇帝,却 是一个情感极端丰富的皇帝,国破家亡之悲时时侵蚀者他的心灵。被囚的屈辱,对故国的思 念,让他的汴京生涯成为“日夕以泪洗面”的痛苦时光。他将这样的悲痛心情写进词中,流 传于世,感动了当时以及后来的无数读者。虽然亡国之君总是可耻的,但是对于李煜,历史 舆论从来都是同情的。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追悼若故国的破灭,用自己的生命赎者他 本无力担当却也无可推脱 的罪 的生日 是七月初七,据说 他在自己的生日之 命人在府邸之中演唱这首新作的《虞美人》,激怒了宋太宗,遂派人赐给他牵机毒药,将他 赐死。死时年四十二岁。后主的死讯传到江南,遗民痛哭失声。史书评价后主说:“虽仁爱 足感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李后主的词,多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这首《虞美人》,是后主最薯名的词。语 言流畅,情感充沛,悲慨之深,几不可测。也是最能表现王国维所说的李后主词乃血书者的 作品。下面我们逐句来赏析下这首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短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关好联想的事物知 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 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 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 理解了 个处于刀 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 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己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 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总,却引起词人“不堪 回首”的嗟叹, 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 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若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 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 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政”。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 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 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 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 事的 去难返对比 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 “改”对比。“又东风 “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 “不堪回首 “朱颜改”又呼 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响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 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 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 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一一怀念 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一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也就是今天的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李后主文采风流,诗、词、文、书法、绘画俱佳,还有 很高的音乐修养。本不是人君之质,却被命运推到了那样的位置上。据说宋太祖赵匡胤遥望 见李后主走上金殿,曾经赞叹说“好一个翰林学士!”李后主虽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却 是一个情感极端丰富的皇帝,国破家亡之悲时时侵蚀着他的心灵。被囚的屈辱,对故国的思 念,让他的汴京生涯成为“日夕以泪洗面”的痛苦时光。他将这样的悲痛心情写进词中,流 传于世,感动了当时以及后来的无数读者。虽然亡国之君总是可耻的,但是对于李煜,历史 舆论从来都是同情的。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追悼着故国的破灭,用自己的生命赎着他 本无力担当却也无可推脱的罪愆。后主的生日,是七月初七,据说,他在自己的生日之夕, 命人在府邸之中演唱这首新作的《虞美人》,激怒了宋太宗,遂派人赐给他牵机毒药,将他 赐死。死时年四十二岁。后主的死讯传到江南,遗民痛哭失声。史书评价后主说:“虽仁爱 足感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李后主的词,多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这首《虞美人》,是后主最著名的词。语 言流畅,情感充沛,悲慨之深,几不可测。也是最能表现王国维所说的李后主词乃血书者的 作品。下面我们逐句来赏析下这首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 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 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 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 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 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 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 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 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 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 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 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 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 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 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 “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 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 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 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 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 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