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文化、语言、教学为背景的实证性的研究。在中国开展语言学和语 言教学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接不暇的机遇,也有广阔的 天地。最大的局限性侧是科研经费不足和缺乏最新的国外研究资 料。从英、美等国回来的研究者感叹,在国外,花很长时间好不容 易才找到一个可耕耘的领域,但仔细一看,发现原来早已被人耕过 多遍。但在中国,还有许多领域仍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例如,汉 语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源之丰富就是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 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如果不考虑中国本土的语言现象,就很推做到 详尽、彻底。一切所谓的普遍规测,都可以放到汉语中去验证其充 分性。,中国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领域,有待研究的 方面就更多:中国的语言历史源远流长,社会变革引起的语言变化 和给语言注入的新的文化内涵是很值得深人挖掘的。再比如,中 国有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学习规律是研究第二语言习 得的宝贵资料。不论国外学者发现了什么习得英语的规律,我们 都可以重新在中国学习者身上实验一下,看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呈现什么特征。,至于机助外 语教学、多媒体外语教学、远距离外语教学、自学考试中的外语教 学等,更是有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希望中国的研究者更多 地开展实证性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 分析,最终证实或推翻某种理论上的假设。纯粹思辩式或逻辑推 理式的研究做起来是很难的,当然做好就更难。证据单薄,思辩就 如履薄冰;逻辑不清,推理则如走迷宫。这时,用多少“我认为”、 “我相信”、“我深深感到”也无济于事,也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也不 能算是真正的科研。而只有用大量、系统的事实说话,读者才能心 悦诚服。至于经验尚不韦富的研究者,首先要学会收集数据,学会 在语言素材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这是能使人终生受益的本领。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可能是今后十年中应该 特别强调、特别研究的课题之一。否则,总有一天,方法上的落后 会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桎桔。 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