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汉语与认知》课程教学资源(认知语言学专著)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Introduction to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81,文件大小:5.2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国天事开气丛书 刘润清胡壮解 主编 认知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NTRODUCTION TO NEI ROCOGNITIVE LINGUISTICS 程琪龙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FORBSM LANGUAGE TEADING AND HESEARO PRESS

内容简介:神经认知语言学是美国60年代兴起的重要语言学流 派之一,创始人是著名语言学家悉德尼·兰姆(Sydney Lamb)。该 理论注重语言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强调语言学理论不悖于大脑 神经事实,其朴实的理论论据引人深思。神经认知语言学让人看 到语言学的确是门交叉又学科,它涉及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认知 科学的连通主义理论、语符学等。该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同 时,可以说又是一种神经生理理论、认知理论、语符理论,它在认知 科学许算机工程方面的应用很有特色。本书努力反映理论的多视 角特色,并以汉语为实例,介绍分层次语言关系系统的分析、综合 和操作检验的主要策略。 1

序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领导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决定推出三 个系列的学术专著:语言、文学和文化。他们还说:要高品位,创名 ,有北外特色,赔钱也出。这是有远见的举措,是功德无量的事, 必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科研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 我们对他们的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语言学研究系列丛书的组稿原则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 该引进的继续引进,但更强调创新。尚未引进的国外的学科或理 论,当然可以一如既往地介绍到中国来,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我国学 者在吸取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语言、教学 等实际情况,开展自已的研究。中国研究者在国外或国内做的博 ! 士论文,经过加工整理,就有可能被选入本套丛书。 近二十年来,我们在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所作的“引 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迄今为止,勤奋的中国研究者已经与国际 接轨。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后就再也没有“引进”可言。国外的语言 学理论总是在发展,“引进”工作也永远不会完全停止;只不过是 “引进”时要更有选择性、批判性、前瞻性、实用性等。好的“引进” 是把国外有用的东西全部“吃透”之后,经过“消化”和“筛选”,把最 有营养的部分,用中国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文字)介绍过来。 不是见“新”就写,不是囫囵吞枣地写,不是生搬硬套地写,不是没 有选择地写,不是不懂装懂地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在读了 几十本书后,把所渎内容加以沉淀、过滤,然后用深人浅出的文字 把国外先进的成果介绍给我国的读者。 “更强调创新”是鼓励我们的研究者大力开展以中国的杜会、 2

文化、语言、教学为背景的实证性的研究。在中国开展语言学和语 言教学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接不暇的机遇,也有广阔的 天地。最大的局限性侧是科研经费不足和缺乏最新的国外研究资 料。从英、美等国回来的研究者感叹,在国外,花很长时间好不容 易才找到一个可耕耘的领域,但仔细一看,发现原来早已被人耕过 多遍。但在中国,还有许多领域仍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例如,汉 语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源之丰富就是许多国家望尘莫及的。 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如果不考虑中国本土的语言现象,就很推做到 详尽、彻底。一切所谓的普遍规测,都可以放到汉语中去验证其充 分性。,中国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领域,有待研究的 方面就更多:中国的语言历史源远流长,社会变革引起的语言变化 和给语言注入的新的文化内涵是很值得深人挖掘的。再比如,中 国有人数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学习规律是研究第二语言习 得的宝贵资料。不论国外学者发现了什么习得英语的规律,我们 都可以重新在中国学习者身上实验一下,看看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英语时呈现什么特征。,至于机助外 语教学、多媒体外语教学、远距离外语教学、自学考试中的外语教 学等,更是有待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希望中国的研究者更多 地开展实证性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 分析,最终证实或推翻某种理论上的假设。纯粹思辩式或逻辑推 理式的研究做起来是很难的,当然做好就更难。证据单薄,思辩就 如履薄冰;逻辑不清,推理则如走迷宫。这时,用多少“我认为”、 “我相信”、“我深深感到”也无济于事,也显得苍白无力,并且也不 能算是真正的科研。而只有用大量、系统的事实说话,读者才能心 悦诚服。至于经验尚不韦富的研究者,首先要学会收集数据,学会 在语言素材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这是能使人终生受益的本领。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可能是今后十年中应该 特别强调、特别研究的课题之一。否则,总有一天,方法上的落后 会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桎桔。 3

最后我们要告诉大家,这套研究丛书是开放式的,准备长期出 下去。恳请国内的同行学者为丛书撰稿,把多年的研究成果或博 士论文加工整理,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智慧和科研的硕果。 刘润清 胡壮麟 1998年5月1日

作者简介:程琪龙,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奉化。先后获国家 教育部、美国United Board、香港李嘉诚基金会等奖学金多项,并赴 美国、香港研习语言学理论,获语言学专业的硕上、博士学位。现 为上海理工大学英语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中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 研究会常务理事、汕头市外文协会会长。语言学研究涉及当代西 方语言学理论流派,主攻认知、功能理论、理论模式及其计算。曾 发表理论语言学论文近五十篇,专著一部。 5

序0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语言迷恋甚深,许多学者创立各种 理论试图解释语言是如何操作的。与此同时,人们同样对心智发 生了极大兴趣,并思索着心智的操作过程。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 物,认识语言应该有助于认识心餐。 一些早期语言研究者认为,他们的成果将揭示语言和心智操 作的奥秘。但是,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语言学领域中的学者把 语言看作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系统,虽然他们声称自己对心智感兴 趣,但他们的抽象符号系统和人类似乎没有任何显而易见的关联。 我首先在研究中尽力将语言看作是一个心理系统,希望从这 一角度出发能够获得更多有关语言本质和心智本质的信息。如果 将语言看作是个心理系统,就有必要运用一些语言学通常不考虑 的准则。这些准则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遵循这些准则使 我们发展了一种新的语言学,我将它称作“神经认知语言学”。从 神经认知的角度出发,一种真实可行的理论必须遵循这些准则。 操作可行性是基本的推则。操作可行性指理论指导下构建的 语言结构必须能够在说话和理解话语的过程中操作。过去大多数 语言学理论创导的系统无法操作,或系统的操作没有真实性。一· 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他的语法还忽略了 下文将要讨论的可行性准则。 第二个推则是发展可行性。发展可行性指的是构拟的语言系 统必须有儿童学习的可行性。第三个准则是神经生理可行性。神 ①此序系兰姆用英文写就,汉语译文由作者提供。 1

经生理可行性就是理论创导的结构必须和神经科学探明的大脑结 构之间有可行的关联。 自从我撰写博士论文起的四十年中,神经认知语言学一直在发 展。早期的理论雏形是“层次语法”。在该理论发展的初期,我比较 重视语言的层次,结果发现语言系统确实是由若干个子系统连接而 成的,这些相互连接的子系统可称作层次系统。自1965年起,我开 始将重点放在对关系的研究上。根据关系理论,语言系统由关系组 成,而不是由实体组成,关系性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系 统被看作是一个关系网络,那时的理论就命名为“关系网络理论”。 1970年初,我开始重视对操作可行性的研究。我认为,一种理 论如果能够遵循操作可行性准则,那么它可以成为一种认知理论, 如果无法遵循操作可行性准则,那么它就没有权利被称为“认知理 论”。那时我便开始运用“认知语言学”这一米语。 在“层次时期”我有两个学生,他们追随我度过了“关系网络时 期”和“认知时期”,并对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这两个学生一个 是大卫·洛克伍德,另一个是亚当·马凯,其中洛克伍德出版了一本 频有影响的教材《层次语言学导论》。程琪龙教授随这两位学者研 习语言学以及我的理论。 过去的十年是“大脑时期”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致力于大脑 神经科学的研习,并更重视神经生理可行性的准则。因为现在有 许多所谓的“认知语言学”理论没有遵循我提出的认知可行性准 则,我便开始采用“神经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 程教授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著作,并通过著作将神经认知语言 学理论介绍给中国读者,我对他表示祝贺。我希望许多读者读了 该书后,会和我一起去享受对语言和心智的迷恋之情,并激发你们 继续探索由我和包括程教授在内的我的同事所开创的事业。 悉德尼·兰姆 1998年10月 2

Foreward For centuries people have been fascinated by language,and vari- ous scholars have devised theories that attempt to explain how lan- guage works.For just as long,people have been fascinated by the mind and have wondered how it does all the things it does.As lan- guage is a product of the human mind,an understanding of one sh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other. Some early investigators of language believed that their work would shed light on the workings of both language and the mind.But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most of the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lin- guistics have treated language as an abstract symbol system without any apparent relationship to actual human beings,even while some of them have professed an interest in the mind. In my research I have tried to understand language as first and foremost a mental system,in the hope of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na- 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the mind.In order to treat language as a ment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certain criteria that are not normally considered in linguistics.These added require- ments make greater demands on the investigator,and with their use we develop a new kind of linguistics,wbich I call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These criteria are requirements that a theory must meet 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realistic from a neurocognitive point of view. The basic criterion is that of operational plausibility:The lin- 3

guistic structure proposed by the theory must be able to operate for speaking and for interpreting speech.Most linguistic theories of the past have proposed systems that cannot operate,or else they operate in a way that is quite unrealistic.A well-known example is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It also refrains from attempting to satisfy the other plausibility requirements. The second criterion is developmental plausibility:The proposed system must he able to be learned in a reasonable way by children. The third criterion is neurological plausibility:The structure pro- posed by the theory must have some plausible relationship to what is known from neuroscience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 has been developing over the past forty years,since the time I was writing my doctoral dissertation.In its early version it was known as 'Stratificational Grammar'.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emphasis was given to the stratifica- tion of language:the finding that the linguistic system is really an in- terconnected group of several subsystems,called stratal systems. From about 1965,emphasis shifted to relationship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the linguistic system,according to this theory,is that it is made up of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objects.The linguistic system is considered to be a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and the theory has often been called 'Relational Network Theory'. Beginning about 1970 I began to place great importance on the criterion of operational plausibility,and I argued that a theory which met this criterion could be considered a cognitive theory of language, while any theory that failed to meet this criterion had no right to claim any cognitive status.At about that time I introduced the term cognitive linguistics'. Two of my early students from the 'stratificational'period, 4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81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