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在西安作华山一日游时,曾有这样的感觉:我好不容易走尽一 个山头,气喘吁吁,还没有缓过劲来,又将奔越另一个更离更大的山 头了。如今,当我们向旧世纪告别,迎接新世纪时,我出现了类似的 感受。这是由赵艳芳老师的《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书激发的。 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的都知道,主导二十世纪下半叶语言学 发展的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他们 为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以崭新的思想把众多学者聚集 在自己的周围,解决了许多语言学难点:但是他们也给我们留下有待 进一步探索的课题。乔姆斯基认为幼儿天生具有语法的机制,果真 是这样吗?我们得到的是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朦胧的回答。韩 礼德为我们描写了英语的功能范畴和系统网络,但他不得不无遗憾 地却是坦然地承认"“就目前的知识状况,我们还不能描写语言的语义 系统。”“这些事实意味着,我们还不太清楚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和 形成概念的?我们还不太清楚我们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述自已的概 念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向认知科学,包括认知语言学进 军,这就是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攀登的高峰之一。 当我仰望这个高峰时,我发现赵艳芳老师已经先我一步,走在前 面了。我有幸在北京一次会议上和她相识,聆听她的发言,受益良 多。她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精辟阐述,她对大脑进化 与认知关系的理解,她对范畴化与原型理论的通晓,她对隐喻、象似 .Halliday,M.A.K.1994.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游 性、语法化和推理的掌握,多么深邃! 当然,这也会招来非难。一位电脑专家普发起挑战:你们搞这些 东西有什么用?本书的第十一章从外语教学、汉语语言和入工智能 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赵艳芳老师,您大胆地往前走! 话 1999年9月15日 北京大学畅春园
目 录 序 前 言 ini 第一章导 论 1 第一节关于认知的含义 1 第二节认知科学的基础 3 第三节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 8 第四节认知语言学的性质及重要意义… 11 第五节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认知语音学的产生与创立 15 第一节早期研究… 15 第二节 重要发展 16 第三节 重新提出… 19 第四节其他学科的新贡献… 21 第五节认知语言学的形成… 25 第三章经验主义认知观 29 第一节经验主义认知观… 29 第二节对语言基本问题的重新认识… 34
2 日录 第四章 认知与语言的生理和物质基础 …38 第一节大脑的进化与认知的发展 38 第二节认知与语言的关系… 39 第三节颜色感知与语言… 41 第四节通 感… 42 第五节生理变化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45 第六节 隐喻认知的物质基础… 48 第五章 范畴化与认知模式 52 第一节范畴化与基本范畴… 55 第二节范畴化的原型理论 59 第三节范畴等级结构… 63 第四节行为、事件范畴 66 第五节 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 67 第六章 词的概念与词汇变化 80 第一节概念的形成与概念结构 81 第二节语义范畴… 83 第三节形成复杂概念的能力… 87 第四节词汇变化 88 第七章 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 96 第一节 完形心理基础… ... 96 第二节 隐 喻… 99 第三节 转 喻 115 第四节 隐喻和转喻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119
目录 3 第八章 认知与语法 123 第一节理论基础 123 第二节语法的性质 126 第三节语义描述 128 第四节 语法组织 141 第九章 象似性和语法化 155 第一节语言的象似性 155 第一节语法化 162 第三节 语法隐喻 166 第十章 认知与推理 171 第一节对理解的研究 171 第二节相关理论… 173 第三节图式阅读理论… 188 第十一章认知语言学的应用… 192 第一节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92 第二节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196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人工智能 198 第十二章结 论 203 注 释 206 认知语言学常用术语对照表(英汉) 209 主要参考书目… 216
第一章导论 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成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一认知语 言学,这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表明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 势。认知语言学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 观点。莱考夫(G.Lakoff)在他的巨著《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一范 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一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以下简称《范畴》)前言 中宣称“我们正处在思维研究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关键是要纠正我们 两千年来关于思维的错误观念(We are at present at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of the mind.It is vital that the mistaken views about the mind that have been with us for two thousand years be corrected.)(p.xvi)”。国内语言学家在谈到语言 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时也断言:“二十年后,认知语言学将是最热 门的课题”(王福样、刘润清,1995)。那么,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它的 认知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又是什么?本章将 作一概述。 第一节关于认知的含义 认知(cogni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cognitio(the action or facul- ty of knowing or learning),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人获 得知识或学习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三大领域:一是意 愿(conation),二是情感(affect),兰是认知(桂诗春,1991)。可见,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部分,是与情感、动机、意志等心理活动相对应
2 第章导 论 的大脑理智的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和能力。在心理学特别是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由于对认知的性质认识不同,对认知 的定义也不同。美国心理学家休斯敦(T.P.Houston)归纳了认知 心理学关于认知的五种定义:(1)认知是信息加工;(2)认知是心理上 的符号运算:(3)认知是解决问题;(4)认知是思维;(5)认知是一组相 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学习、想像、概念形 成、语言使用等(宋智贤,1987)。(1)和(2)属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 信息加工论;(3)和(4)认为认知的核心是思维;(5)属广义的认知心 理学。可见,对认知的定义是分狭义和广义的。但不论是狭义还是 广义的认知定义都认为思维是认知的核心,因为它是信息加工过程 中最高的综合阶段,是在感知觉、表象、记忆等的基础上形成的,义反 过来影响着感知、表象、记忆的过程。思维既是认知的核心,又是属 于认知过程的,所以,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讲,思维与认知是互相等同 的。但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 统,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 出某种统一的解释,这不符合认知语言学对认知的理解。认知语言 学不是一个全面研究认知的学科,也未给认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可以看出,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属广义的,即包括感知觉、知识表 征、概念形成、范畴化、思维在内的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 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是通过心智活动将对客观世界的经 验进行组织,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但就认知的两个方面 结构和过程一一一而言,认知语言学更重视结构。它不着重研究 人认识事物的过程,而是注重研究认识事物的结果一一认知结构,注 重认知如何对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从而形成有意义的概念和概念 结构。概念结构不是等同于客观世界的外在结构,而是人与客观现 实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在概念形成和椎理过程中,人的生理构造、 身体经验以及人的感翔觉能力(观察、选择、注意力)和人的想像力 (图式组织、心理意象、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扮演了重要角色。而 且,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特别注重认知与语言的关
认知科学的基础 3 系,认为语言是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组织的结果,是认知的重要组成 部分。由于认知活动本身难以观察到,所以,语言成为观察与研究认 知的一个窗口,使得认知语言学成为建立在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 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式基础上新的语言学科。为了加深对认知 语言学中关于认知的含义及其观念的理解,我们必须把它放在认知 科学关于认知及其与语言关系的背景中加以进一步说明。 第二节认知科学的基础 认知科学是从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多角度酬究 人类智能系统的性质和工作原理的-综合学科。它主要研究以下 问题:人类是怎样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的?大脑是如何将感性知识 抽象为理性知识,即如何形成概念、进行推理的?人的认知模式和概 念体系是如何构成的?人类是否有共同的认知体系?认知成为多种 学科研究的对象,其理论也影响着对语言的研究。 一、哲学基础 认知之所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在哲学史上一直 存在着争论不休的关于知识起源的问题。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什么是本 质的?是意识还是物质?也就是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 题。第二方面,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在西方 哲学的历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先验论)与客观主义理性 论(包括唯物主义经验论、逻辑实证主义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唯 心论认为世界是主观意识活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认识世界的主要 手段,可以脱离物质条件任意发挥。客观主义理性论虽然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但认为外部世界具有独立于人以外的特 性,对世界的认识是对其特性直接的和消极的反映,符合客观的知识 才是真正的知识,而思维和理性是纯抽象的符号之间的逻辑运算
第一一章导一论 莱考夫将这两种哲学观统称为客观主义①。它们看起来不同,其实 质是一样的,前者夸大理性的作用,后者虽认为知识来源于客观世 界,但割裂感知与理性之间的联系。所以,两者都将主观和客观相分 离,认为思维可以脱离形体和物质世界进行抽象的操作,这其实都是 形而上学的东西。 在智能哲学中,哲学家对智能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哲 学家笛卡儿(R.Descartes)属唯心主义唯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二 元论,认为心智(mind)与身体(boy)是两种截然不同并可以分离的 实体;智能的本质是思想,能够脱离身体而存在。其语言观认为语言 是个人的直觉、思想、情感的表现,意义是主观的,是不能充分传递 的。与之相对的物理主义(physicalism)智能观,强调一切心智来自 大脑的生理过程和物理世界,所有有意义的表述必须直接或间接地 源于可观察到的事物及其属性。主张语言来源于客观世界,词语具 有明确的、能客观反映现实世界的意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在摒弃了以上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 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哲学基础是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ex~ periential realism)认识论,简称经验主义。它不同于旧的经验主义, 是随着新一代认知科学的深入发展而形成的。经验主义认为没有绝 对客观的现实,也没有离开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感知和思维,只有 相对于一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认知。经验主义强调 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人类的经验源于人与大自然 (物理的、生理的)、人与人(社会的、文化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源 于人类自身的感觉动力器官和智力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吃、穿、往、 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但大脑不是 像一面镜子一样一成不变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具有自身的认识事 物的结构和规律。每一种经验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结构, 正是这种多维的结构构成了经验的完型。因此,客观现实反映在大 脑中形成了认知世界(cognitive world)或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 ture)。认知语言学就是研究这认知结构及其规律对语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