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认知:从汉语看 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郭曙纶 2022年3月12日
汉语与认知:从汉语看 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Chinese Language and Han’s Cognition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郭曙纶 2022年3月12日
距离动因与DN、DdN的语义 差别 距离象似动因 ■带de与不带de的两类定中构造的语义差 别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2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2 距离动因与DN、DdN的语义 差别 n 距离象似动因 n 带de与不带de的两类定中构造的语义差 别
研究的主要结论 这些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关联、层层推 进的命题: (1)定中之间因de字的隐现而有别的形式距 离平行于其间的概念距离。 (2)若其他条件相同(包括定语和中心语的 词性、语体属性、音节数目等),de字在定中 之间的隐现规律由距离象似动因促动。 (3)汉语名词短语的基本结构规律由距离象 似动因促动。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3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3 研究的主要结论 n 这些结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关联、层层推 进的命题: n (1)定中之间因de字的隐现而有别的形式距 离平行于其间的概念距离。 n (2)若其他条件相同(包括定语和中心语的 词性、语体属性、音节数目等),de字在定中 之间的隐现规律由距离象似动因促动。 n (3)汉语名词短语的基本结构规律由距离象 似动因促动
(1) (2)直接与de字隐现的 问题相关, (3),是我们观察到多项定语语序安排的象似规律 之后提出的一个扩展的命题 。 其中,对(1)和(2)的证明是我们的重点所在。 其实,(1)和(2)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 侧重点有所不同。 (1),并不涉及de字隐现的具体条件,,它说的是 两类名词短语的形式差别平行于意义差别,故其 形式构造由象似动因促动;(2)则在(1)的基 础上进一步说明,de字隐现的条件(即何时可用 de、必须用de或不能用de)也可由距离象似动因 得到解释。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4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4 (1)(2)直接与de字隐现的 问题相关, n (3)是我们观察到多项定语语序安排的象似规律 之后提出的一个扩展的命题。 n 其中,对(1)和(2)的证明是我们的重点所在。 n 其实,(1)和(2)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 侧重点有所不同。 n (1)并不涉及de字隐现的具体条件,它说的是, 两类名词短语的形式差别平行于意义差别,故其 形式构造由象似动因促动;(2)则在(1)的基 础上进一步说明,de字隐现的条件(即何时可用 de、必须用de或不能用de)也可由距离象似动因 得到解释
首先证明的是命题(1) c 由于距离象似动因是其中的关键性概念,所以我们先 在下节对此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介绍认知功能 语言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及他们发现的相关的语言 共性规律。 以下将不带de的定中构造记为DN,将带de者记为 DdN。 N指中心语名词,D指定语,它既可理解为“定语”的 汉语拼音缩写,也可理解为英语“Determiner(限 定语)” 的缩写。 这里的“Determiner'概念来自Seiler1978),其意 义和被略写为“Det的“Determiner”(通常由冠词、 逻辑量词和指示代词充任)更广,我们会在下一章解 释这个概念。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5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5 首先证明的是命题(1)。 n 由于距离象似动因是其中的关键性概念,所以我们先 在下节对此作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介绍认知功能 语言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及他们发现的相关的语言 共性规律。 n 以下将不带de的定中构造记为DN,将带de者记为 DdN。 n N指中心语名词,D指定语,它既可理解为“定语”的 汉语拼音缩写,也可理解为英语“Determiner(限 定语)”的缩写。 n 这里的“Determiner”概念来自Seiler1978),其意 义和被略写为“Det”的“Determiner”(通常由冠词、 逻辑量词和指示代词充任)更广,我们会在下一章解 释这个概念
距离象似动因 Haiman(1983)将距离动因表述为:语言 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的成分之 间的距离 Givon(1990)称之为“相邻原则(the proximity principle)”,定义为“在功能 上、概念上或认知上更接近的实体在语码的层 面也放得更近” ■ 通俗地说,它指的是元素之间的表层形式连接 越紧密,其意义联系往往也越紧密,因而形式 关系是意义关系的临摹 。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6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6 距离象似动因 n Haiman(1983)将距离动因表述为:语言 成分之间的距离反映了所表达的概念的成分之 间的距离。 n Givón(1990)称之为“相邻原则(the proximity principle)” ,定义为“在功能 上、概念上或认知上更接近的实体在语码的层 面也放得更近” 。 n 通俗地说,它指的是元素之间的表层形式连接 越紧密,其意义联系往往也越紧密,因而形式 关系是意义关系的临摹
其实,语言的这一特性并非当 代功能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传统语言学家早以其对个别语言细致入微的洞 察力发现了这一规律,如Behaghel(1932) 在探讨德语语序时即提出过一条类似的“概念 接近原则”,被后人称之为“Behaghel第 一 定律”,Jespersen(1949)也提出过一条 内容相仿的“粘合原则” 不过,当代语言学家是在试图为所发现的语言 共性提供解释时重新发现这个规律的,人类语 言里的普遍现象为它带来了新的意义。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7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7 其实,语言的这一特性并非当 代功能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n 传统语言学家早以其对个别语言细致入微的洞 察力发现了这一规律,如Behaghel(1932) 在探讨德语语序时即提出过一条类似的“概念 接近原则” ,被后人称之为“Behaghel第一 定律” ,Jespersen(1949)也提出过一条 内容相仿的“粘合原则” 。 n 不过,当代语言学家是在试图为所发现的语言 共性提供解释时重新发现这个规律的,人类语 言里的普遍现象为它带来了新的意义
在具体讨论之前,有必要先给语言距 离和概念距离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说。 根据Haiman(1985a)的定义,两个语言成 分和Y之同的形式距离在以不杀列依藏 (1)a.X#A#B#Y ■b.X#A#YC.X+A#Y d.X#Y e.X+Y f.Z (1)里的#代表独立的词之间的界线,+代表 胶着在一起的语素之间的界线,Z代表由X和Y 融合产生的革个语素,它可以是一个新的语素, 也可为X或者Y。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8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8 在具体讨论之前,有必要先给语言距 离和概念距离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说。 n 根据Haiman(1985a)的定义,两个语言成 分X和Y之间的形式距离在以下序列中依次减 小: n (1)a. X # A # B # Y n b. X # A # Y c. X + A # Y n d. X # Y e. X + Y f. Z n (1)里的#代表独立的词之间的界线,+代表 胶着在一起的语素之间的界线,Z代表由X和Y 融合产生的单个语素,它可以是一个新的语素, 也可为X或者Y
上面所说的形式距离在表层上 体现为线性距离, 即加在X和Y之间的成分越多语言距离就越大。 ■ 但更深一层看,它体现的应是结构距离,这可 以从三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去理解:(a)X和Y 及其间的成分独立性越强,语言距离就越大; (b)X和Y之间的组合方式越松散,语言距离 就越大;(c)X和Y在结构树上跨越的节点越 多,语言距离就越大,如X和Y的距离在 [AX]Y]中比在[A[XY]中要大,尽管其线性 距离完全一样。(如,照祖机买相松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9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9 上面所说的形式距离在表层上 体现为线性距离, n 即加在X和Y之间的成分越多语言距离就越大。 n 但更深一层看,它体现的应是结构距离,这可 以从三个相互关联的角度去理解:(a)X和Y 及其间的成分独立性越强,语言距离就越大; (b)X和Y之间的组合方式越松散,语言距离 就越大;(c)X和Y在结构树上跨越的节点越 多,语言距离就越大,如X和Y的距离在 [[AX]Y]中比在[A[XY]]中要大,尽管其线性 距离完全一样。(如,照相机 买相机)
Haiman给概念距离下的定义 是: (2)若两个概念具有以下性质: ■a.语义上有共同的特征、属性或组成部 分; ■b.互相影响: ■c.在现实中不可分离; ■d被感知为一个概念单位,无论在现实 中是否不可分离; ■则它们之间在概念领域里的距离更近。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10
2022-3-12 态度决定一切 10 Haiman给概念距离下的定义 是: n (2)若两个概念具有以下性质: n a.语义上有共同的特征、属性或组成部 分; n b.互相影响; n c.在现实中不可分离; n d.被感知为一个概念单位,无论在现实 中是否不可分离; n 则它们之间在概念领域里的距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