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社会财富,当然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影响也就相应巨大。 就社会问题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忽路的方面。客观历史 事实也证明,道教教团聚敛财富及消耗的膨胀与收缩,宫视 人口占社会人口比例的增减,均同社会经济、人民的物质生 活状祝有看密切关系。 道教在开创初期,.是当时社会苦难群众的宗教,尚处于 移密宗教状态。在它最早的经典中,便反映有关于社会经济 问题及人口问题的意见与呼吁。首先,认为社会上有筋力的 人都应当是生产劳动者。如《太平经》卷六十七说:“天生 人,幸使人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而不肯力为之, 反致饥寒,负其先人之体”。第二,反对强取人物。《太平 经》卷六十七说:“天地乃生凡财物可以养人者,各当随力 聚之,取足而不穷。反休力而不作之自轻,或所求素不和,: 皆为强取人物,与中和为仇,其罪当死明矣。”第三,反对 富人对穷苦者的冷酷无情。《太平经》卷六十七说:“积之 乃亿亿万种,珍物金银亿万,反封藏逃匿于幽室,令皆腐 涂。见人穷困往求,骂署不予,既予不即许,必求取增倍 也:而或但一增,或四五乃止。赐与富人,绝去贫子,令使 饥寒而死,不以道理,反就笑之,与天为怨,与地为咎,与 人为大仇,百神憎之”:,“此财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养 人也。此家但遇得其聚处,比若仓中之鼠,常独足食,此大 仓之粟,本非独鼠有也。少内之钱财,本非独以给一人也。 愚人无知,以为终古辣当有之,不知乃万户之委输,皆当得 衣食于是也。爱之反常怒喜,不肯力以周穷救急,春无以 种,秋无以收,其冤结悉仰呼天。天为之感,地为之动,不 助君子周穷救急,为天地之间大不仁人。”第四,主张在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