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都做到最大的简化,用最少的植物表达最广的意境。同时,植物的影子也是景境 之美的重要象征要素,影子被投射到空白的墙壁,就像一副水墨画,现实的景境 与书画的景境被进一步消弭,更进一步提升了苏园的景境之美。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民间园林,是以小见大的园林,一种独特的景境园林。 在封建中国时期,日本是向学习中国最积极的周边国家,日本向中国学习经 历了多个阶段,由于最早向中国访学的日本人是留学僧侣,因此在飞鸟时代(公 元593年~公元710年),日本在引进中国山水式园林的同时,还增加了大量的佛 教元素:日本园林以中国园林中的池园为基础,增设佛教的象征性符号,“在庭 园方面,首推古天皇时代(593~618年),因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 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吲。 日本的龙安寺、桂离宫是日本对景境之美解读的完美典范,虽然这些园林有 皇权色彩或本身就是皇宫园林,但是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无不是受到中国佛 教的影响,以小见大,坐观自然,坐忘自我的园林。 中外园林的发展比较与总结 园林中的对称性与不规则性事实上是有形式、感受两种区别的,水、植物、 道路都是可以利用的要素,形式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可以通过水体流动、植物的分 布、道路的整齐划一或曲折变化达到。如何实现对称性,我们既可以像阿拉伯园 林一样,采取中轴线设计,左右景观达成绝对的一致,也可以像中国园林一样, 山水各居一方,山的劲美与水的柔美构成阴阳之势,实现动态的、感受上的对称; 而园林的不规则性则可以通过对观者视野的控制达到,也可以通过对传统规则的 破坏达到,在我看来,对称性是场所的和谐感、自然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觉得 眼前的景观是符合我们头脑中的人的秩序与自然的秩序的,就像长期生活在城市 的人觉得现代都市就是应当拥有CBD区域,就是应当有集中的高层建筑群。只 要符合我们对场景的期望,就能够达到所谓的对称性。 不规则性就是增加场所的意外感,一个场景中的错误,不是设计师的玩笑, 而是对对称性、对传统观念的讽刺。一座不规则性的园林首先是一座欺骗游览者 的园林,形式上园林或许是对称的,但是当游览者“放松警惕”时,他会发现 个意外的、不和谐的布置。这个布置在嘲讽游览者:这里一切的场景都是可逃逸 的,“这些行动是有风度的,形式的,仪式化的.即,(一切按照园林设计的对 第8页/共9页第 8 页/共 9 页 都做到最大的简化,用最少的植物表达最广的意境。同时,植物的影子也是景境 之美的重要象征要素,影子被投射到空白的墙壁,就像一副水墨画,现实的景境 与书画的景境被进一步消弭,更进一步提升了苏园的景境之美。 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民间园林,是以小见大的园林,一种独特的景境园林。 在封建中国时期,日本是向学习中国最积极的周边国家,日本向中国学习经 历了多个阶段,由于最早向中国访学的日本人是留学僧侣,因此在飞鸟时代(公 元 593 年~公元 710 年),日本在引进中国山水式园林的同时,还增加了大量的佛 教元素:日本园林以中国园林中的池园为基础,增设佛教的象征性符号,“在庭 园方面,首推古天皇时代(593~618 年),因受佛教影响,在宫苑的河畔、池畔 和寺院境内,布置石造、须弥山,作为庭园主体”[5]。 日本的龙安寺、桂离宫是日本对景境之美解读的完美典范,虽然这些园林有 皇权色彩或本身就是皇宫园林,但是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无不是受到中国佛 教的影响,以小见大,坐观自然,坐忘自我的园林。 二. 中外园林的发展比较与总结 园林中的对称性与不规则性事实上是有形式、感受两种区别的,水、植物、 道路都是可以利用的要素,形式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可以通过水体流动、植物的分 布、道路的整齐划一或曲折变化达到。如何实现对称性,我们既可以像阿拉伯园 林一样,采取中轴线设计,左右景观达成绝对的一致,也可以像中国园林一样, 山水各居一方,山的劲美与水的柔美构成阴阳之势,实现动态的、感受上的对称; 而园林的不规则性则可以通过对观者视野的控制达到,也可以通过对传统规则的 破坏达到,在我看来,对称性是场所的和谐感、自然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觉得 眼前的景观是符合我们头脑中的人的秩序与自然的秩序的,就像长期生活在城市 的人觉得现代都市就是应当拥有 CBD 区域,就是应当有集中的高层建筑群。只 要符合我们对场景的期望,就能够达到所谓的对称性。 不规则性就是增加场所的意外感,一个场景中的错误,不是设计师的玩笑, 而是对对称性、对传统观念的讽刺。一座不规则性的园林首先是一座欺骗游览者 的园林,形式上园林或许是对称的,但是当游览者“放松警惕”时,他会发现一 个意外的、不和谐的布置。这个布置在嘲讽游览者:这里一切的场景都是可逃逸 的,“这些行动是有风度的,形式的,仪式化的……即,(一切按照园林设计的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