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期 凌瑞良等:中国物理学前辈胡刚复 51 译为熵ws1渊源于Entopy这个概念太复杂,况且 展之回忆M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Entopy为克劳修斯所造,不容易找到一个与此贴切 31欧七斤.略述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刀1中国 的字.有鉴于此,胡先生干脆舍难从易,想了一个简单的 科技史杂志,2007,28(2:105112 [4]张友余.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胡敦复刀1中 方法,根据公式s-9认为S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 国科技史料,1993.141):3441 且此概念与火有关像征着热),于是在商字上加火字 [51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无锡县志M1上海: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4:1035.1059 旁,构成一个熵”就此,“Entropy'有了中文名熵”利 [61清华大学校史稿M1北京:中华书局,1981:8 用汉字以偏旁来表达字义的特色,相当贴切,又颇为形 [71张祖贵.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J1中国科 象地表达了态函数“Entropy的物理概念,真是高明. 技史料,199112(3):46-53 也正因为如此,“熵被广泛采用,流传下来,为浩瀚 「81胡南琦.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 的汉字文库中增加了一个新字 小OL1光明网首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除了解决热力学上熵这个难翻译的概念译 [9]解俊民.胡刚复M]/科学家传纪大辞典编辑部.中国 名外,胡先生还首先提出电学上的“电位这个难译 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二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41- 的译名1 145 除此之外,在国家度量衡方面,胡刚复先生和其 [101李瑞芝,孙晓光,常甲辰.核物理学家王淦昌M1北 他物理学家一起还提出1米等于3尺和1公斤等于 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44 2市斤的方案1 11]凌瑞良.王淦昌的中微子探测建议与诺贝尔奖擦肩 而过”J1物理与工程,2006,16(6):51-58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在中国并不像哲学、文 [121王凯.一所大学的“长征”N1人民政协报,2008- 学有深远的根源,物理学这个名词是舶来品,它从晚 02-14(B3). 清引入中国至今,有80多年历史,经过数代物理学 [13]韩守泉.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日子[N1人民政协报 家的努力,今天中国物理学水平可与西欧媲美,这是 2007-06-21B3). 中国人的骄傲.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作为一名物理 141胡济民,许良英,等.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M1北 学的传承者,又是胡先生的同乡,对胡刚复先生这位 京:科学出版社,1987:210 物理学先辈更是感到由衷钦佩,格外敬仰.让我们永 151金涛.严济慈先生访谈录刀1中国科技史料,1999,20 远记住这位中国物理学先辈胡刚复先生, (3):231-232 [161张维.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M1北京:金城出版 参考文献: 社.2008:79 [171徐文镐.吴有训年谱[J1中国科技史料,1997,18 11物理通报编辑部.中国物理学会举行胡刚复、饶毓泰、 (4):42.59 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月1物理通报,1987(5):12 181冯端,冯步云.痛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5-27 [2]吴大猷述,黄伟彦等整理,柳怀祖编.早期中国物理发 HU Gang-fu-A Chnese forerunner i physics L ING Rui-liang (Deparment of Physic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igy,Changshu,Jiangsu 215500,China) Abstract:HU Gang-fu (1892-1966),who accomplished his education in physics earlier than others,was a first-generation Chinese physicist,a well-known science educator,and a Chinese forerunner in modem physics For amost half of a century,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China's science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bringing up for China a host of talented peopl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hi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this article dwells upon HU Gang-fu'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style of work Key words:HU Gang-fu,forerunner,modem physic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第 4期 凌瑞良 ,等 :中国物理学前辈 ———胡刚复 51 译为“熵 ” [18 ] . 渊源于 Entropy这个概念太复杂,况且 “Entropy”为克劳修斯所造 ,不容易找到一个与此贴切 的字.有鉴于此 ,胡先生干脆舍难从易 ,想了一个简单的 方法 ,根据公式 dS = dQ T ,认为 S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 且此概念与火有关 (象征着热 ) ,于是在商字上加火字 旁,构成一个“熵 ”.就此,“Entropy”有了中文名“熵 ”. 利 用汉字以偏旁来表达字义的特色,相当贴切,又颇为形 象地表达了态函数“Entropy”的物理概念 ,真是高明. 也正因为如此 ,“熵 ”被广泛采用 ,流传下来 ,为浩瀚 的汉字文库中增加了一个新字. 除了解决热力学上“熵 ”这个难翻译的概念译 名外 ,胡先生还首先提出电学上的“电位 ”这个难译 的译名 [ 9 ] . 除此之外 ,在国家度量衡方面 ,胡刚复先生和其 他物理学家一起还提出 1米等于 3尺和 1公斤等于 2市斤的方案 [ 9 ] . 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在中国并不像哲学、文 学有深远的根源 ,物理学这个名词是舶来品 ,它从晚 清引入中国至今 ,有 80多年历史 ,经过数代物理学 家的努力 ,今天中国物理学水平可与西欧媲美 ,这是 中国人的骄傲. 抚今追昔 ,饮水思源 ,作为一名物理 学的传承者 ,又是胡先生的同乡 ,对胡刚复先生这位 物理学先辈更是感到由衷钦佩 ,格外敬仰. 让我们永 远记住这位中国物理学先辈 ———胡刚复先生. 参考文献 : [ 1 ] 物理通报编辑部. 中国物理学会举行胡刚复、饶毓泰、 叶企孙、吴有训纪念会 [J ]. 物理通报 , 1987 (5) : 122. [ 2 ] 吴大猷述 ,黄伟彦等整理 ,柳怀祖编. 早期中国物理发 展之回忆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3. [3 ] 欧七斤. 略述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 [J ]. 中国 科技史杂志 , 2007, 28 (2) : 1052112. [4 ] 张友余.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 ———胡敦复 [J ]. 中 国科技史料 , 1993, 14 (1) : 34241. [5 ] 无锡县志编纂委员会. 无锡县志 [M ]. 上海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 , 1994: 1 035, 1 059. [6 ] 清华大学校史稿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981: 8. [7 ] 张祖贵. 中国第一位现代数学博士胡明复 [J ]. 中国科 技史料 , 1991, 12 (3) : 46253. [8 ] 胡南琦. 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胡刚复 [J /OL ]. 光明网首页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9 ] 解俊民. 胡刚复 [M ] / /科学家传纪大辞典编辑部. 中国 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二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97: 1412 145. [10 ] 李瑞芝 ,孙晓光 ,常甲辰.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M ]. 北 京 :原子能出版社 , 1996: 44. [11 ] 凌瑞良. 王淦昌的“中微子探测建议与诺贝尔奖擦肩 而过 ”[J ]. 物理与工程 , 2006, 16 (6) : 51258. [12 ] 王凯. 一所大学的“长征 ”[N ]. 人民政协报 , 2008 - 02- 14 (B3). [ 13 ] 韩守泉.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日子 [N ]. 人民政协报 , 2007- 06- 21 (B3). [14 ] 胡济民 ,许良英 ,等. 王淦昌和他的科学贡献 [M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1987: 210. [15 ] 金涛. 严济慈先生访谈录 [J ]. 中国科技史料 , 1999, 20 (3) : 2312232. [16 ] 张维. 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 [M ]. 北京 :金城出版 社 , 2008: 79. [17 ] 徐文镐. 吴有训年谱 [J ]. 中国科技史料 , 1997, 18 (4) : 42, 59. [18 ] 冯端,冯步云.熵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25227. HU Gang2fu———A Chinese forerunner in physics L ING Rui2l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s,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i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China) Abstract: HU Gang2fu (1892—1966) , who accomp lished his education in physics earlier than others, was a first- generation Chinese physicist, a well- known science educator, and a Chinese forerunner in modern physics. For almost half of a century, 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Chinaπs science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bringing up for China a host of talented peop l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fter a brief account of his fam ily background and life, this article dwells upon HU Gang2fuπ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style of work. Key words: HU Gang2fu; forerunner; modern physics; family background and life;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