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可以证明,见图12-5) 3GT关系: 精确测量(Fe-0.8%C-22%Ni合金)发现,KS关系为: {110}a∥{11}1差1;<111a∥<110>y差2° 4惯习面及其不变性 C%不同及形成温度不同,惯习面也不同,钢中常见的惯习面有三种,即 (111,(225),(259) (1)含碳量对惯习面有影响。当C%<06%时,惯习面为(11:0.6%<C%<14% 时,惯习面为225);C%>14%时,惯习面为(259 (2)随着温度的降低,惯习面为(1-(225}→(259h (3)惯习面为无畸变、无转动的平面。 四、马氏体相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1)马氏体转变是在不断降温条件下完成的,有开始转变温度M和转变结束温 度M; (2)马氏体也有等温条件下形成的,无论降温还是等温转变,马氏体转变具有 不彻底性,有残余奥氏体剩余,需冷处理使残余奥氏转变为马氏体, 五、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非Fe合金中,奥氏体冷却转变为马氏体,重新加热,已形成的马 氏体通过逆转变机制转变为奥氏体,称为马氏体的可逆转变。把马氏体直接向 奥氏体的转变称为逆转变,逆转变的开始温度为A转变结束温度为Af §12-3钢中马氏体的主要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 常见于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中。其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 条组成,称板条马氏体。亚结构为位错,也称位错马氏体。 (1)显微结构。板条马氏体的示意图见图12-6,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内可以有3~5 个马氏体板条束(图中A、B、C、D),一个板条束内又可以分成几个平行的板 条块(如B区域);板条块间成大角晶界,块界长尺寸方向与板条马氏体边界平 行;每个板条块由若干个板条单晶组成,板条单晶的尺寸约为05×50×20um。 即:板条单晶→板条块→板条束→马氏体晶粒。稠密的板条单晶之间夹着高 度变形的、非常稳定的、厚度约200A的残余奥氏体。5º16′(可以证明,见图 12-5) 3.G-T 关系: 精确测量(Fe-0.8%C-22%Ni 合金)发现,K-S 关系为: {110}α′∥{111}γ 差 1º;<111>α′∥<110>γ 差 2º。 4.惯习面及其不变性 C%不同及形成温度不同,惯习面也不同,钢中常见的惯习面有三种,即: (111)γ,(225)γ,(259)γ。 (1)含碳量对惯习面有影响。当 C%<0.6%时,惯习面为(111)γ;0.6%<C%<1.4% 时,惯习面为(225)γ;C%>1.4%时,惯习面为(259)γ; (2)随着温度的降低,惯习面为(111)γ→(225)γ→(259)γ。 (3)惯习面为无畸变、无转动的平面。 四、马氏体相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1)马氏体转变是在不断降温条件下完成的,有开始转变温度 Ms 和转变结束温 度 Mf; (2)马氏体也有等温条件下形成的,无论降温还是等温转变,马氏体转变具有 不彻底性,有残余奥氏体剩余,需冷处理使残余奥氏转变为马氏体。 五、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非 Fe 合金中,奥氏体冷却转变为马氏体,重新加热,已形成的马 氏体通过逆转变机制转变为奥氏体,称为马氏体的可逆转变。把马氏体直接向 奥氏体的转变称为逆转变,逆转变的开始温度为 As 转变结束温度为 Af。 §12-3 钢中马氏体的主要形态 一、板条状马氏体 常见于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中。其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 条组成,称板条马氏体。亚结构为位错,也称位错马氏体。 (1)显微结构。板条马氏体的示意图见图 12-6,一个原奥氏体晶粒内可以有 3~5 个马氏体板条束(图中 A、B、C、D),一个板条束内又可以分成几个平行的板 条块(如 B 区域);板条块间成大角晶界,块界长尺寸方向与板条马氏体边界平 行;每个板条块由若干个板条单晶组成,板条单晶的尺寸约为 0.5×5.0×20μm。 即:板条单晶→板条块→板条束→马氏体晶粒。稠密的板条单晶之间夹着高 度变形的、非常稳定的、厚度约 200Ǻ 的残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