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案参考(二) 作者:学生处 来源:学生处 时间:2005-5-918:43:0 第一讲:体验大学境界,培养科学精神(4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大学环境的分析和大学精神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了解大学的理念,领会大学精神 2.分析大学学习的特点 3.怎样转变学习观念 难点 学会学习 2.培养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内容: 1.树立崇高的学习目的 1.1新型的学习观 1.1.1学习与学习观的含义 学习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就人类而言,从生活习惯的成型到科学发明创造都属于学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它不仅指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改变不良的行为与习惯 学习观是指人们在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立场与态度。它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在哪里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学习的根本问题。教育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就要不断调整和改革,而调整和改革的先导是教育思想的明 确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有必要确立新型的学习观 1.1.2确立学习新观念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总是希望在知识量上下功夫,认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学问就越大,本领就越高。所以古人有“读书破 万卷”之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之论。如今进入信息化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剧增、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中,国 与国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个侧面也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教育和教育理念的竞争。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学习观特长的 同时有必确立学习新观念 第一,学会做人。德为行人之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和道德的高尚。才是个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才的基础建立在德之上 仁义礼智,仁义为先。但不是重德轻才,德与才应相辅相成。有德无才,人难成完人:有才无德,人必成恶人:德才兼备,人方成大人。用才为 自己谋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利益,这类人就变成社会的蛀虫。他们的才,就变成了作恶的工具。学习要注意品格修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 全面实行因材施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知识加能力,再加上一个能使知识和能力更美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一一做人。学会做人的要求是具体 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做人的普通的、基本的要求,同时也包括为适应社会需要所必需的工具性知识的要求。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掌握广泛的知识,是立身和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工具,二者不可偏废,但有先后轻重之分 第二,学会思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被社会普通接受和认可,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不能迷信知识、迷信权威。科学结论对外行人来说是”有 或”无”绝对的必然,而对内行人来说,它是特定样组所出现的机率。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化知识都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许多例外,甚至还有很多 未知的限制条件和例外,若学生按应试教育或一切唯”标准答案”的方法去学习,科学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正如法国哲学家埃米尔●皮特斯说” 种观点,当它是我们持有的唯一观点时,是最危险不过的”。培根《人生论》也说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 铆的。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能。”这和我国古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及开卷有益” 的教诲不谋而合。因此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应该以求知而非功利的心情去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于2002年9月16日在上海交大演讲时说 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迷信权威,实验物理尤其是高能物理竞争非常激烈,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不要害怕别人反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案参考(二) 作者:学生处 来源:学生处 时间:2005-5-9 18:43:00 返回 第一讲:体验大学境界,培养科学精神(4 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大学环境的分析和大学精神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1.了解大学的理念,领会大学精神 2.分析大学学习的特点 3.怎样转变学习观念 难点: 1.学会学习 2.培养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内容: 1. 树立崇高的学习目的 1.1 新型的学习观 1.1.1 学习与学习观的含义 学习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就人类而言,从生活习惯的成型到科学发明创造都属于学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 系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它不仅指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需改变不良的行为与习惯。 学习观是指人们在了解学习的本质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立场与态度。它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在哪里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学习的根本问题。教育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就要不断调整和改革,而调整和改革的先导是教育思想的明 确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有必要确立新型的学习观。 1.1.2 确立学习新观念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总是希望在知识量上下功夫,认为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学问就越大,本领就越高。所以古人有“读书破 万卷”之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之论。如今进入信息化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剧增、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中,国 与国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个侧面也反映国与国之间的教育和教育理念的竞争。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学习观特长的 同时有必确立学习新观念。 第一,学会做人。德为行人之本,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和道德的高尚。才是个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才的基础建立在德之上。 仁义礼智,仁义为先。但不是重德轻才,德与才应相辅相成。有德无才,人难成完人;有才无德,人必成恶人;德才兼备,人方成大人。用才为 自己谋私利,损害国家、集体利益,这类人就变成社会的蛀虫。他们的才,就变成了作恶的工具。学习要注意品格修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 全面实行因材施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知识加能力,再加上一个能使知识和能力更美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做人。学会做人的要求是具体 的:它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做人的普通的、基本的要求,同时也包括为适应社会需要所必需的工具性知识的要求。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掌握广泛的知识,是立身和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工具,二者不可偏废,但有先后轻重之分。 第二,学会思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被社会普通接受和认可,但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不能迷信知识、迷信权威。科学结论对外行人来说是“有” 或“无”绝对的必然,而对内行人来说,它是特定样组所出现的机率。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化知识都是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许多例外,甚至还有很多 未知的限制条件和例外,若学生按应试教育或一切唯“标准答案”的方法去学习,科学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正如法国哲学家埃米尔•皮特斯说“一 种观点,当它是我们持有的唯一观点时,是最危险不过的”。培根《人生论》也说到:“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 聊的。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能。”这和我国古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及“开卷有益” 的教诲不谋而合。因此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应该以求知而非功利的心情去读。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于 2002 年9 月 16 日在上海交大演讲时说: “他获得诺贝尔奖是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迷信权威,实验物理尤其是高能物理竞争非常激烈,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不要害怕别人反对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