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得严格履行种姓义务(达摩)和避免为挣脱原有种姓而试图采取的任何亵渎性的行动”(韦伯语)。对于 达摩的遵守,使印度人的性格偏于保守、偏于唯唯诺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深信一切均为梵 所注定,任何超越本种姓达摩的行为都是对神的要渎,都是在此世中没有很好“造业”,那将水远无法达 到精神解脱和梵我如一,宿命也就成为了印度人的共同性格特征。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曾 经区分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文化模式,“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川剧,“走这 条路向的人…遇到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对达摩的虔诚、对宿命的执著、对现 世的逃避、对解脱的僮慑,使印度人的生活千百年来始终如一,使印度文化传统至今典型而有特色。现 代历史学家潘尼迦认为:“史诗《摩珂婆罗多》所描写的杜会同印度现有的社会实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所目睹的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继续下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人们仍然辩论着 ‘业'和‘幻'的问题,信仰着同样的教义,过着同样的生活。婚姻制度、丧葬礼仪、杜会关系组织,基本上 都没有不同。释迎牟尼佛如果生于今日,一定会将印度人民认作自己的人民。印度生活的这一连续性, 是喜马拉雅山的最大恩赐。”1“印度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的”。“在印度河流域,停滞是漫长的,而且 始终不变。n7(m) 印度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浸润着内省沉思、崇尚着精神解脱的传统文化深深地 发生着作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具有顽强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极大同化力的传统文化,正在 不断地反思和整合,嬗变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但不失民族特色的印度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65 [2】巴沙姆.印度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0. [3)】弗洛姆.逃避自由[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1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3卷.148-149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17. [6]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205. [7]高普必.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86 [8]徐洪兴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一中国哲学卷[M].上海:复且大学出版社,1999.458 [9]潘尼迦.印度简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6.6. Probing into Indian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JIANG Yu-ho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Abstract:Philosophy is the heart of culture,while culture subtly impacts the former.The various Indian philosophies contain such a diversity of views,theories,and systems,including Yoga,absti- nence,moksa,atman,karma,etc.In details,the concept of karma signifies moral efficacy of hu- man actions and the concept of atman means a transcendental or absolute spirit self.These thoughts make Indians resist change and passively follow their fatality.Indian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pro- found impact upon he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progress. Key words:India;traditional culture;philosophy 〔黄任编辑:张正明〕 ·22· 万方数据得严格履行种姓义务(达摩)和避免为挣脱原有种姓而试图采取的任何亵渎性的行动”(韦伯潇)。对于 达摩的遵守,使印度人的性格偏于保守、偏于唯唯诺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深信一切均为梵 所注定,任何超越本种姓达摩的行为都是对神的亵渎,都是在此世中没有很好“造业”,那将永远无法达 到精神解脱和梵我如一,宿命也就成为了印度人的共同性格特征。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曾 经区分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文化模式,“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8J,“走这 条路向的人……遇到问题他就想根本取消这种问题或要求”【8](哪),对达摩的虔诚、对宿命的执著、对现 世的逃避、对解脱的憧憬,使印度人的生活千百年来始终如一,使印度文化传统至今典型而有特色。现 代历史学家潘尼迦认为:“史诗《摩珂婆罗多》所描写的社会同印度现有的社会实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所目睹的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继续下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人们仍然辩论着 ‘业’和‘幻’的问题,信仰着同样的教义,过着同样的生活。婚姻制度、丧葬礼仪、社会关系组织,基本上 都没有不同。释迦牟尼佛如果生于今日,一定会将印度人民认作自己的人民。印度生活的这一连续性, 是喜马拉雅山的最大恩赐。”【9】‘‘印度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的”。“在印度河流域,停滞是漫长的,而且 始终不变。”【7】(1'79) 印度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浸润着内省沉思、崇尚着精神解脱的传统文化深深地 发生着作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具有顽强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极大同化力的传统文化,正在 不断地反思和整合,嬗变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但不失民族特色的印度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65. [2]巴沙姆。印度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0. [3]弗洛姆.逃避自由[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1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3卷.148—149.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17. [6]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205. [7]高善必.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86. [8】徐洪兴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一中国哲学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58. [9]潘尼迦.印度简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6.6. Probing into Indian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JIANG Yu-hong (胁渤喊踟蝴,凰拍讥胁如咖150080,‰口) Abstract:Philosophy is the heart of culture,while culture subtly impacts the fomler.ne vaufi吼峙 Indian philosophies contain such a diversity of views,theories,and systems,including Yoga,absti. nence,moksa,atman,karma,etc.In details,the concept of karma signifies moral efficacy of hu. mall actions and the concept of aUnan means a transcendental or absolute spirit self.These thoughts make Indians resist change and passively follow their fatality.Indian traditional cultuIe has a pro— found impact upon he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progress. Key words:India;traditional culture;philosophy [责任编辑:张正明] ·22·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