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科林伍德尝言:“科学知识’无不含有历史的因素”记得当 年读这两篇演说,几页看下来便深深人迷,想来主要是出于两个 原因,其一自然是韦伯本人学识渊傅的魅力,用他的姨表弟O- to Baumgarten的话说,那是演说者“长期吟咏斟的的思考,以 爆炸性力量当场成篇”造成的效果(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并不 是演说的如实记录,而是经过韦伯本人据速记稿修改后发表的 文字),相信每个对学术和社会有着双重关切的人,对此都会有 所感受的.原因之二包含在科林伍德那句话里,说起来就复杂 些。韦伯这两次演说的时间,也正是七十多年前我们的现代化先 驱们大力鼓噪科学与民主的时代。将韦伯及其同代学人当年的 所思,同中国“五四”时代前后的思想主流作一比较,不免会令我 们感到几分越尬,若从严复译述《天演论》算起,到“五四”运动这 段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吸收西方规念的“轴心时代”,当时非西方 的知识受众面对欧洲的强势文化,既已儿乎丧失了“说不”的能 力,那么这种强势文化的思想质量如何,是否有利于“边缘地带” 顺利进行社会和价值重组,应是个极要紧的问题。对照今日的 “国际机遇”,我们大概不会漠视这个认识角度的重要性。从这个 意义上看韦伯的演说,除了可让我们再次领略他的思想魅力外, 另外一项可能的收益,便是对我们进人现代世界的历程,加深一 份域外思想背景的了解一一至少就韦伯提供的这个背景而言, 我们实在不敢说,那是处在有利于“自由与繁荣”并生的状态。 韦伯生活的年代,从许多方面看,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它的最为直观的特征,用一句今天的习语来概括,即“经济的腾 飞”。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治下,奇 迹般地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过程。韦伯从自己的章年开始,一直亲 身经历着德国的经济如何赶超英法,终于在两个世纪之交成为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