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徒理应接受施舍以维持生活。这种争论就像是究竟是大伙一块穷还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争论。第二,释迦牟尼究竟是人还是神。上座部视佛为师,大众部视佛为宗教领袖,认为他 有神的神通,具有神圣权威,来抬高佛的宗教权威。第三,成佛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教化别 人。上座部主张独善其身,这种修行是自私的,最终结果不过是自了汉。大众部则主张兼济 天下。第四,在理论上,上座部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还是承认外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空是性空。所以又被称为“说一切有部”。大众部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空 不是没有,而是无自性,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无实有。这些部派佛教 通称小乘。小乘后来为大乘所取代。现在泰国、缅甸、柬埔寨,还有我国云南傣族等地仍信 奉小乘佛教,而传到中原大地的是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分为空宗和有宗。这二宗都是部派佛教时期的说一切有和说一切空的学说的进一步 发展而体系化的结果。讲空宗的大师一个是龙树,一个是提婆,他们的生活时代相当于中国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其纲领是“因缘所生法,我 说即是空”。地、水、风、火,四大皆空。宇宙万物由四大组成,把四大说成是因缘所生 当然就是空。都是无自性的,不能永存的,所以说是诸行无常。就我来说,是诸法无我。没 有一个我,这是空宗的本领。中国在魏晋时期有一个伟大的翻译家叫鸠摩罗什,他把大乘空 宗的思想都翻译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经典是《大般若经》,解说这部经有名的有三部论, 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还有一部大智度论。这一学派在中国称为中观学派 什么是中观呢?就是把所有的事情用一套非常复杂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或者否定思维一概否 定,就是说非有非无,既非有,也非无。因为无自性,所以是非有,同时又是非无,即假有 从真的方面说它是无,从假的方面说它又是有。这是一种很妙的聪明的说法,它的力量可以 说是无坚不摧。中国当时正是玄学产生的时候,玄学有两派,一派叫做贵无派,一派叫做崇 有派。这两派争论了很长时间。它的争论是从老子开始的。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这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两边都可以说。佛教引进来之后,讲既不是有,也 不是无,同时又是即有即无。那就把两派都否定了。 可以说龙树、提婆把大众部说一切空的思想发展到了极点。可是又产生了问题。如果说诸法 无我,那么,它又是怎么轮回的呢?没有我(主体)还修行什么,还谈什么超脱,进至涅槃 静寂呢?涅槃静寂是根据不幸而来,不幸也没有了,世界无自性了,必然陷入矛盾。这就把 整个宗教的根基给摧毁了。于是就产生了有宗。有的意思是境无识有。境是外界,它是无自 性的。唯独有的是自己的意识。识有很多。佛教有宗讲共有八识。第七个是末那识,第八是 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不断流转的。有宗就为宗教修行的追求建立了一个新的根基。解决了 空宗理论上的片面性。玄奘法师从西天取回来的是有宗的经典,他所建立的宗派称唯识宗或 者法相宗。玄奘一辈子翻译了很多经典,编写了一部书,叫《成唯识论》。如果说魏晋南北 朝时期鸠摩罗什把空宗介绍到中国,那么唐代的玄奘又把有宗译介了过来。这两宗统称大乘 佛教。这是第三期 在印度,它的宗教的基础是婆罗门教,它除了有奥义书的思维以外,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 佛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理论过于艰深,不适合普通者的需要,于是又同印度教、婆罗门教 的巫术等低级的偶像的东西结合,形成密教,也称真言宗。密有三义:口密、身密和意密 口密是咒语,其中含有无穷魅力。身密是手势语。佛教走到这地步,也就走向了灭亡。中国 的西藏还有蒙古等地方信奉密教。还传到了日本。真言宗在日本很有势力。 到了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衰落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佛教在印度本土衰落的原因徒理应接受施舍以维持生活。这种争论就像是究竟是大伙一块穷还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 争论。第二,释迦牟尼究竟是人还是神。上座部视佛为师,大众部视佛为宗教领袖,认为他 有神的神通,具有神圣权威,来抬高佛的宗教权威。第三,成佛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教化别 人。上座部主张独善其身,这种修行是自私的,最终结果不过是自了汉。大众部则主张兼济 天下。第四,在理论上,上座部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还是承认外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空是性空。所以又被称为“说一切有部”。大众部讲“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空 不是没有,而是无自性,没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无实有。这些部派佛教 通称小乘。小乘后来为大乘所取代。现在泰国、缅甸、柬埔寨,还有我国云南傣族等地仍信 奉小乘佛教,而传到中原大地的是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分为空宗和有宗。这二宗都是部派佛教时期的说一切有和说一切空的学说的进一步 发展而体系化的结果。讲空宗的大师一个是龙树,一个是提婆,他们的生活时代相当于中国 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其纲领是“因缘所生法,我 说即是空”。地、水、风、火,四大皆空。宇宙万物由四大组成,把四大说成是因缘所生, 当然就是空。都是无自性的,不能永存的,所以说是诸行无常。就我来说,是诸法无我。没 有一个我,这是空宗的本领。中国在魏晋时期有一个伟大的翻译家叫鸠摩罗什,他把大乘空 宗的思想都翻译到中国来。大乘空宗的经典是《大般若经》,解说这部经有名的有三部论, 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还有一部大智度论。这一学派在中国称为中观学派。 什么是中观呢?就是把所有的事情用一套非常复杂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或者否定思维一概否 定,就是说非有非无,既非有,也非无。因为无自性,所以是非有,同时又是非无,即假有。 从真的方面说它是无,从假的方面说它又是有。这是一种很妙的聪明的说法,它的力量可以 说是无坚不摧。中国当时正是玄学产生的时候,玄学有两派,一派叫做贵无派,一派叫做崇 有派。这两派争论了很长时间。它的争论是从老子开始的。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无。这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两边都可以说。佛教引进来之后,讲既不是有,也 不是无,同时又是即有即无。那就把两派都否定了。 可以说龙树、提婆把大众部说一切空的思想发展到了极点。可是又产生了问题。如果说诸法 无我,那么,它又是怎么轮回的呢?没有我(主体)还修行什么,还谈什么超脱,进至涅槃 静寂呢?涅槃静寂是根据不幸而来,不幸也没有了,世界无自性了,必然陷入矛盾。这就把 整个宗教的根基给摧毁了。于是就产生了有宗。有的意思是境无识有。境是外界,它是无自 性的。唯独有的是自己的意识。识有很多。佛教有宗讲共有八识。第七个是末那识,第八是 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不断流转的。有宗就为宗教修行的追求建立了一个新的根基。解决了 空宗理论上的片面性。玄奘法师从西天取回来的是有宗的经典,他所建立的宗派称唯识宗或 者法相宗。玄奘一辈子翻译了很多经典,编写了一部书,叫《成唯识论》。如果说魏晋南北 朝时期鸠摩罗什把空宗介绍到中国,那么唐代的玄奘又把有宗译介了过来。这两宗统称大乘 佛教。这是第三期。 在印度,它的宗教的基础是婆罗门教,它除了有奥义书的思维以外,还有很多神秘的东西。 佛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理论过于艰深,不适合普通者的需要,于是又同印度教、婆罗门教 的巫术等低级的偶像的东西结合,形成密教,也称真言宗。密有三义:口密、身密和意密。 口密是咒语,其中含有无穷魅力。身密是手势语。佛教走到这地步,也就走向了灭亡。中国 的西藏还有蒙古等地方信奉密教。还传到了日本。真言宗在日本很有势力。 到了十三世纪,佛教在印度本土就衰落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佛教在印度本土衰落的原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