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16 资源科 第32卷第6期 这种朴素的经验上升到科学和理论的高度,却是现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至2010年中国在新世纪 代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农业现代化的弊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 端开始显现: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各种生态件”,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其中4份“一号 问题、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导致水资源过量开文件”均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 采、过度垦荒和滥砍滥伐及超载过牧等导致水土流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2005年青 失及土壤沙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农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确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 林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化遗产(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以马世骏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就指出,要以生态平 Systems, GIAHS)保护试点,不仅进一步表明国际 衡、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观点来指导农业的研究与实社会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生态农 践。1981年,马世骏先生在农业生态工程学术讨论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会上提出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工程建设 总之,中国生态农业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 原理。1982年,叶谦吉教授在银川农业生态经济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与农村发展 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生态农业一我国农业的一次绿农民致富和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进 色革命”一文,正式提出了中国的“生态农业”这一入了与区域经济、产业化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紧密 术语叫。 结合的新阶段。但中国的生态农业还存在一些问 随后,1982年-1986年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题。首先,当前的生态农业还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 强调农业要“走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优点的能量多级利用追求产出为主,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 同时,广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走投资省、耗能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以种植业为核 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在这心的基本格局对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耦合重视不够 些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同时缺乏市场化的引导、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和 以及一些地方,开始了生态农业的探索。在近10品牌化推广,很难获取显著的经济收益;第三,理论 年的试点后,193年由农业部等7部委局组成了“全研究落后于实践,往往只重视模式的结构搭配与组 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重点部署51个县开装,而不太重视结构组分之间适宜的比例参数、各 展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从其分布的区域和生态类型个环节的关键配套技术吗;最后,农业管理标准化整 的代表性看,也是具有推广意义的。这一时期,中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国学者在广泛的生态农业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3现代生态农业的几个新趋势 性的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了中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 国的生态农业理论。1991年5月,马世骏和边疆共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中国生态农业 同拟订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因应继续创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实 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现以下几个方向的突破 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3,1从农产品的多级利用和内部循环转向多产业 体系。这一概念的核心部分被写进农业部颁布的开放性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区建设技术规范,成为全国开展生态 中国的生态农业强调通过不同工艺流程间的 农业建设的行为规范。 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 2000年3月,国家七部委局在北京召开第二次链”和“食物网”,以实现物质的再生循环和分层利 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会议,对第二批50个示范用,去除一些内源和外源的污染物,达到变污染负 县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提出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发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当前,中国生态农业 展生态农业的任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主要利用农业产业内部模块之间的有机链接关系 对会议报告作了指示:“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组织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领导,依靠科技创新,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发展 调整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观的提出,局限于农业部门之内的狭义的生态农业 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04年中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部门的局限性和不完整 http:/e第32卷 第6期 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这种朴素的经验上升到科学和理论的高度,却是现 代的事。20 世纪 80 年代初,一些农业现代化的弊 端开始显现: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各种生态 问题、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增加导致水资源过量开 采、过度垦荒和滥砍滥伐及超载过牧等导致水土流 失及土壤沙化现象严重[7]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农 林科技工作者的重视。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以马世骏院士为代表的学者就指出,要以生态平 衡、生态系统的概念与观点来指导农业的研究与实 践。1981年,马世骏先生在农业生态工程学术讨论 会上提出了“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工程建设 原理[8] 。1982年,叶谦吉教授在银川农业生态经济 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 色革命”一文,正式提出了中国的“生态农业”这一 术语[9] 。 随后,1982 年-1986 年的 5 个中央一号文件都 强调农业要“走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优点的 同时,广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走投资省、耗能 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在这 些思想的指导下,一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 以及一些地方,开始了生态农业的探索[10] 。在近10 年的试点后,1993年由农业部等7部委局组成了“全 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重点部署51个县开 展县域生态农业建设,从其分布的区域和生态类型 的代表性看,也是具有推广意义的[11] 。这一时期,中 国学者在广泛的生态农业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 性的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形成了中 国的生态农业理论。1991年5月,马世骏和边疆共 同拟订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因 地制宜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 学技术,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产 体系。这一概念的核心部分被写进农业部颁布的 生态农业建设区建设技术规范,成为全国开展生态 农业建设的行为规范。 2000年3月,国家七部委局在北京召开第二次 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会议,对第二批50个示范 县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提出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发 展生态农业的任务。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 对会议报告作了指示:“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组织 领导,依靠科技创新,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 调整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 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04年中 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至2010年中国在新世纪 连续出台了 7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 件”,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其中4份“一号 文件”均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 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2005年青 田稻鱼共生系统被FAO确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 文 化 遗 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保护试点[12] ,不仅进一步表明国际 社会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生态农 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总之,中国生态农业经过近 30 年的实践和发 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与农村发展、 农民致富和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融为一体,进 入了与区域经济、产业化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紧密 结合的新阶段。但中国的生态农业还存在一些问 题。首先,当前的生态农业还是以通过物质循环和 能量多级利用追求产出为主,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 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以种植业为核 心的基本格局对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耦合重视不够, 同时缺乏市场化的引导、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和 品牌化推广,很难获取显著的经济收益;第三,理论 研究落后于实践,往往只重视模式的结构搭配与组 装,而不太重视结构组分之间适宜的比例参数、各 个环节的关键配套技术[13] ;最后,农业管理标准化整 体还处于较低水平,标准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3 现代生态农业的几个新趋势 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中国生态农业 应继续创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实 现以下几个方向的突破。 3.1 从农产品的多级利用和内部循环转向多产业 开放性的生态农业 中国的生态农业强调通过不同工艺流程间的 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 链”和“食物网”,以实现物质的再生循环和分层利 用,去除一些内源和外源的污染物,达到变污染负 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14] 。当前,中国生态农业 主要利用农业产业内部模块之间的有机链接关系 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5] 。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科学发展 观的提出,局限于农业部门之内的狭义的生态农业 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部门的局限性和不完整 101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