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表2重大发明在各国所占的比例,1776一1926年(%) 1776-1825 1826-1875 1876-1926 英国 43.6 22.6 14.0 美国 11.7 24.0 43.7 德国 9.8 21.2 17.5 总数 163 292 343 资料朵源:Gary Magee,,“Manufacturing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in Roderick Floud and Paul Johnson,eds.,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Volume 2:Economic Maturity,1860-1939,p.89,Table 4.12. 2.英国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在资本积累以及资金规模方面,美国与德国的企业都远远超过了英国。与此同时,英国不 仅在新兴产业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其传统优势产业也开始失去竞争力。 在传统产业,美国与德国企业家通过扩大公司规模以及提高资本密集度,迅速抢占了由英 国长期主导的海外市场。印度曾经是英国兰开夏生产的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在1913年英 国生产的7亿码布匹中,有43%都销往印度,占英国布匹贸易总收入的36%.®然而,由于新兴 大国的崛起使国际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的需求急剧下滑。在1913年到1937年 间,英国棉纺织品以及纱织品的出口总量分别减少了71%和24%。® 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使英国传统产业更难以在全球市场中继续竞争。1899年,纺织品和 服装占据了世界制成品贸易的40%,工程制品仅占不到20%的份额.®半个世纪之后,这些产 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属制成品与电器产品占据了国际贸易份额的44%,而纺织品与 服装的份额则降至20%。海外市场份额的萎缩改变了英国企业家面临的市场激励,进而导致了 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所持的消极态度。这一转变长远地削弱了英国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 力,为英国世界政治经济霸权的终结拉下了帷幕。 七、从英国技术衰落看中国的创新 长久以来,学界对19世纪末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所持的消极态度有着诸多的讨论,英国 企业家的消极态度对英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构成了持续的、负面的影响。本文试图展 示,要理解19世纪末英国企业家对技术进步所持的消极态度,需要关注英国包容性制度的缺乏 所引发的海外市场的萎缩。19世纪末英国技术衰落的案例为当前中国的技术政策提供了重要 的启示与借鉴。 首先,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大国抵御海外市场波动的重要根基,为大国参与到全球化时代的 经济竞争提供了回旋余地。尽管英国的崛起依赖海外市场,但与国内市场相比,在国际竞争加 剧的时期,海外市场显得更为不稳定。此时,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就逐步显现,因为它既可以通 过开发国内市场化解全球市场波动的风险,也可以将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 筹码。因此,在面对全球经济不测波动、海外市场争夺压力增大的时候,美国仍可以依靠开发国 A.R.Burnett-Hurst,"Lancashire and the Indian market,"in Roderick Floud and Paul Johnson,eds..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Vol.2:Economic Maturity,1860-1939,p.380. Robert Robson."The Cotton Industry in Britain."in Roderick Floud and Paul Johnson.eds..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ain,Vol.2:Economic Maturity,1860-1939,p.380. Henry Tyszynski."World Trade in Manufactured Commodities,1899-1950."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Vol.19.No.3.1951.p.283.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表2 重大发明在各国所占的比例,1776-1926年(%) 1776-1825 1826-1875 1876-1926 英国 43.6 22.6 14.0 美国 11.7 24.0 43.7 德国 9.8 21.2 17.5 总数 163 292 343 资 料 来 源:Gary Magee,“Manufacturingand TechnologicalChange,”in Roderick Floudand PaulJohnson,eds.,The CambridgeEconomicHistoryofModernBritain,Volume2:EconomicMaturity,1860-1939,p.89,Table4.12. 2.英国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在资本积累以及资金规模方 面,美 国 与德 国 的企 业 都远 远 超 过 了 英国。与 此同 时,英国 不 仅在新兴产业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其传统优势产业也开始失去竞争力。 在传统产业,美国与德国企业家通过扩大公司规模以及提高资本密集度,迅速抢 占了由英 国长期主导的海外市场。印度曾经是英国兰开夏生产的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在1913年英 国生产的7亿码布匹中,有43%都销往印度,占英国布匹贸易总收入的36%。瑑瑨 然而,由于新兴 大国的崛起使国际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的需求急剧下滑。在1913年到1937年 间,英国棉纺织品以及纱织品的出口总量分别减少了71%和24%。瑑瑩 同时,新兴产业的崛起使英国传统产业更难以在全球市场中继续竞争。1899年,纺织品和 服装占据了世界制成品贸易的40%,工程制品仅占不到20%的份额。瑒瑠 半个世纪之后,这些 产 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属制成品与电器产品占据了国际贸易份额的44%,而纺织品与 服装的份额则降至20%。海外市场份额的萎缩改变了英国企业家面临的市场激励,进而导致了 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所持的消极态度。这一转变长远地削弱了英国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 力,为英国世界政治经济霸权的终结拉下了帷幕。 七、从英国技术衰落看中国的创新 长久以来,学界对19世纪末英国企业家对新兴技术所持的消极态度有着诸多的讨论,英国 企业家的消极态度对英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竞争力构成了持续的、负 面 的 影 响。本 文 试 图 展 示,要理解19世纪末英国企业家对技术进步所持的消极态度,需要关注英国包容性制度的缺乏 所引发的海外市场的萎缩。19世纪末英国技术衰落的案例为当前中国的技术政策提供了重要 的启示与借鉴。 首先,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大国抵御海外市场波动的重要根基,为 大 国 参与到全球 化时代的 经济竞争提供了回旋余地。尽管英国的 崛起依赖 海 外 市 场,但 与国 内市 场 相比,在国 际竞争加 剧的时期,海外市场显得更为不稳定。此时,庞大国内市场的优势就逐步显现,因为它既可以通 过开发国内市场化解全球市场波动的风险,也可以将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 筹码。因此,在面对全球经济不测波动、海外市场争夺压力增大的时候,美国仍可以依靠开发国 58 瑑瑨 瑑瑩 瑒瑠 A.R.Burnett-Hurst,“LancashireandtheIndianmarket,”inRoderickFloudandPaulJohnson,eds.,The CambridgeEconomicHistoryofModernBritain,Vol.2:EconomicMaturity,1860-1939,p.380. RobertRobson,“TheCottonIndustryinBritain,”inRoderickFloudandPaulJohnson,eds.,TheCambridge EconomicHistoryofModernBritain,Vol.2:EconomicMaturity,1860-1939,p.380. HenryTyszynski,“WorldTradeinManufacturedCommodities,1899-1950,”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s andSocialStudies,Vol.19,No.3,1951,p.28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