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 试论从《易经》到《易传》的理论环节 方光华 [提要]本文认为:《易传》的形成经历丁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易经》中的天人思怒是《易 传》产生的根本依据;孔子、老子对天道、人道内涵的孜立恳考以及孔子晚年沟遁天人关我的努 力为《易传》的产生提示丁发展方向;儒、道交◆的发履迫使儒家探求其理论的天道依据,从而促 逊丁《易传》的最后形成。 《易经》的天人思想及在春秋时期的发展 《易经》本是一部卜筮之书,卜筮的前提是:承认有一种人们无法直接推断的命运存在,依 据一定的方法可以预知命运。天命的集中体现即六十四卦。《员经》十四卦爻辞据高亨先生 研究,共分四类:一类记载古代故事,一类记载自然和社会现象,-类直接说人之行事,一类是 断占之词。这些爻辞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求得生存的一些基本经验。其中有一些经验,如 不能用枯朽的蓍草卜问吉(《节》卦六爻辞),不能用鸣叫的鸡祭天(《中孚》上九爻辞),可能 是当时人们在长捞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禁忌。另有一些经验,则体现出深刻的理性色 彩。如強调人们瓔见饯知惧,“履霜坚冰至”(《坤》初六爻辞)。应该勤劳谦逊,“劳谦、君子有终 吉”(《谦》六二辞)。应该勇于改过,“损其疾使遗有喜,无咎”(《损》六四爻辞)。《易经》中还 提出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些普遍原则。如它特别强调诚敬之心在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关系中的重要性。君子交朋友要待人以诚,“厥孚交如,威如,吉”(《大有》六五爻辞)。 说话要衷心诚恳,“孚兑吉悔亡”(《兑》九二爻辞)。饮酒要诚敬有度,“有孚,于饮酒,无咎。濡 其首,有孚?失是”(《未济》上九爻辞)。总之,只要心中诚敬,就会有处理事物的办法就能把事 情办好:“有孚在,道以明,何咎”(《随》九四爻辞)。如果诚敬之心遭到损害,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乎于剥,有厉”(《兑》九五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萃》初六爻辞)。可以说,《易经》先 民长期积累的生存智慧的汇总,它形成了以“诚”为核心的关于人类政治伦理生活的“人道”。只 不过是借助人们对于天命的信念以及巫术形式,以一种客已的力量显示出来。 《易经》筮辞有许多自然景象的描述,如有被篱笆卡住了角的公羊(《大壮》,有在飞判时突 然耷拉翅膀的飞鸟(《明夷》),有过河打湿了尾巴的狐狸(《未济》),有在大山北面鸣叫的鹤(《中 孚》),有发芽开花的枯树(《大过》),有毁耳折足的古鼎(《鼎》)这些自然现象,篮辞都作了吉凶 提示。如“猪豕之牙,吉”(《大畜》五爻辞)。“栋桡凶”(《大过》九三爻辞)。它反映着《易经》认 为自然现象与人的生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方式和命运都可以通过与自然现象的互 渗而体现出来。 可见《易经》是一部凝聚着先民对于天命、人道、自然(天道)的认识的作品。是上古思想文 化的凝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孔子当时试图把对天命的信仰转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试论从《易经 》到《易传 》的理论环节 方 光 华 〔提要 〕 本文 认 为 《易传 》的 形 成经 历 了一 个 长 期 历 史过程 。 《易经 》中 的 天 人忍 怒 是《易 传 》产生 的根本依据 孔 子 、 老 子 对 天 过 、 人道 内洒 的 独 立 忍 考 以 及孔 于 晚 年 沟 通 天人 关 水的 努 力 为《易传 》的 产 生提示 了发展方 向 ,俄 、 遗交 争的发展迫使愉 家探求其理论 的 天过依据 , 从 而 捉 进 了《易传 》的 最 后 形 成 。 一 《易经 》的夭人思想及在春秋时期的发展 《易经 》本是一部 卜笼之书 , 卜盆的前提是 承认有一种人 们无法直接推断 的命运存在 , 依 据一定的方法可以预知命运 。 天命的集中体现即六十四卦 。 《易经 》六十四 卦艾辞据高亨先生 研究 , 共分 四类 一类记载古代故事 , 一类记载 自然和 社会现象 , 一类直接说人之行事 , 一类是 断 占之词 。 这些交辞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求得生存的一些基本经验 。 其中有一些经验 , 如 不能用枯朽的普草 卜间吉凶 《节 》卦上六又辞 , 不能用 鸣叫的鸡祭天 《中孚 》上九艾辞 , 可能 是当 时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 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禁忌 。 另有一些经验 , 则体现 出深刻 的理性色 彩 如强调人们要见微知惧 , “ 履霜坚冰至 ” 《坤 》初六叉辞 。 应该勤劳 、 谦逊 , “ 劳谦 、 君子有终 吉 ” 《谦 》六二艾辞 。 应该勇于改过 , “ 损其疾 , 使遗有喜 , 无咎 ” 《损 》六四艾辞 。 《易经 》中还 提 出了在处理人与人之 间相互关系的一些普遍原则 。 如它特别强调诚敬之心在处理 人与人之 间 的相互关系 中的重要性 。 君子交朋 友要待人 以诚 , “ 厥孚交如 , 威如 , 吉 ” 《大有 》六五艾辞 。 说话要衷心诚恳 , “ 孚兑 , 吉 、 悔亡 ” 《兑 》九二艾辞 。 饮酒要诚敬有度 , “ 有孚 , 于饮酒 , 无咎 。 濡 其首 , 有孚 失是 ” 《未济 》上九艾辞 。 总之 , 只要心 中诚敬 , 就会有处理事物的办法 , 就能把事 情办好 “ 有孚在 , 道 以 明 , 何咎 ” 《随 》九四艾辞 。 如果诚敬之 心遭到损害 , 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 孚于剥 , 有厉 ” 《兑 》九五艾辞 。 “ 有孚不终 , 乃 乱乃 萃 ,’《萃 》初六艾辞 。 可以说 ,《易经 》是先 民长期积累 的生存智慧 的汇 总 , 它形成了 以 “ 诚 ”为核心的关于人类政治伦理生活 的 “ 人道 ”。 只 不过是借助人们对于天命的信念 以及巫术形式 , 以一种客 己 的力量显示 出来 。 《易经 》盆辞有许多 自然景象的描述 , 如有被篱笆卡住了角的公羊 《大壮 》 , 有在飞翔时突 然聋拉翅膀的飞 鸟 《明夷 》 , 有过河打湿 了尾 巴 的狐狸 《未济 》 , 有在大 山北面鸣 叫的鹤 《中 孚 》 , 有发芽开花的枯树 《大过 》 , 有毁耳折足的古鼎 《鼎 》 。 这些 自然现象 , 盆辞都作了吉凶 提示 。 如 “ 猪 泵之牙 , 吉 ” 《大畜 》六五丈辞 。 “ 栋挠凶 ” 《大过 》九三艾辞 。 它反映着《易经 》认 为 自然现象与人的生存有十分密切 的关系 , 人 的行为方式和 命运都可 以通过与 自然现象 的互 渗而体现 出来 。 可见《易经 》是一部凝聚着先 民对于天命 、 人道 、 自然 天道 的认识的 作品 。 是上古思想文 化的凝结 , 也是中国思 想文化的源头 。 春秋时期 , 人们对于 自然和 社会现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 孔子当时试图把对天命的信仰转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