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GB/T35892-2018 GB/T14924.2的要求。饲料的微生物学和理化控制等指标应符合GB14924.3的要求 6.6,4新进动物在使用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饲养,才能达到生埋和行为的稳定状态。适应性饲养 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运输类型和持续时间、动物的年龄和种类、动物的来源以及预期用途。也取决于前后 两个不同饲养环境和饲养管理的差异。 6.6.5动物设施应能将健康的和患病的动物有效地隔离开来。 6.6.6应充分满足动物在妊振期、哺乳期、不同的实验期、术后恢复期对营养的特殊希要。 6.67因实验箭要,不得不对动物饮食进行限制时,必须提供充分的科学理由和必要性说明,报伦理委 员会审查批准。 66.8实验犬、猪等动物分婉时,应有实验动物医师或经过培训的实验动物医护人员进行监护,防止发 生意外。对出生后不能白理的幼仔,应采取人工吸乳、护理等必要的措施。 6.6.9如饲养或使用转基因动物以及因白发性突变和诱发性突变产生的有害突变体,应按照GB14923 有关要求监测并提供与异常表型相关的特殊饲养管理和福利需求。 6.6.10饲养和实验环境的卫生防疫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设施防疫和饲养管理应能够避 免动物交叉感染和人员交叉传播等。 6.6.11群养动物进行单独饲养时,应有充分的理由和有效的措施,减少动物的孤独感受或痛苦。 6.7动物使用 67.1在符合科学原则的条件下,应积极开展实验动物营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避免不必要的动物实 验的重复。 672在使用过程中,应将动物的数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实验现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 6.73在对活休动物包括运动麻痹的进行手术、解剖时,均应进行有效麻醉。动物存活性手术应无菌 操作。术后恢复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镇痛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及饮食调整。 6.74保定动物时,应尽可能减少动物的不适及痛苦和应激反应。保定器具应结构合理、规格适宜、坚 固耐用、安全卫生、便于操作。在不影响实验的前提下,对动物身体的强制性限制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67.5处死动物应实施适合的安死术。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确认动物死亡后,方可妥善 处置尸体。 67.6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判定的情况下,应尽卓选择“仁蕊终点”,尽可能缩短动物承受痛苦的时间。 除实验必须的极少数情况外,死亡(安死术除外)不应作为动物实验计划终点。 67.7对于实验后没有受到影响的野生动物,如空白对照组动物,当不再使用时,经科学的检查和评 估,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依法放归辆息地。 6.8职业健康与安全 6.8.1实验动物从业单位应有完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技术操作规范,并负责对从业人员进 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生物安全的技术培训,配备安全防护设备。 6.8.2根据设施的主要安全风险,例如人兽共患病、有毒有害的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放射性危险、过 敏源、特殊的危险性实验操作、动物的攻击和伤害等开展风险评估和审查,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 置预案,并组织实操演练。 68.3当有生物安全危险因素可能产生危害时,应采取适当的生物封存和生物排斥措施确保人员和动 物的健康,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危险的扩散和确保公共环境的安全。 6.8.4审查的要点是对人员的健康安全、动物实施的安全、公共卫生的安全的技术保辟情况。 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