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寵’蓍龜之書別著於錄’以糾朱彝尊之舛疏並訂正之。然而’朱氏之書所 列易著雖失之於雜’但其廣搜旁采’辨折至為周詳’雖舛疏之處難免’而 考證書目之功實不可沒。40 細讀張張善文先生所言,但見書中提及歷代經籍志中本不人經部《易》類中的著 作’如子部蓍龜家丶五行家丶天文家丶兵家丶道家丶釋家丶神仙家等類中凡涉及 易》學思想者’只要是有益於《易》說者’張蓍文先生皆為其撰寫提要。初步 拜讀《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大作中’如本人正史或《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 的《皇極經世索隱》;人子部道家類的《周易參冋契》∶人子部術數類的《易林》 太玄經》丶《元包》丶《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丶《三易洞璣》;人子部五行類的 《易飛候》;人子部蓍龜類的《火珠林》等等本不人經部《易〉類著作之林,然 皆因有補於《易》說’故張善文先生特為其撰寫提要而收人其大作之中除此之 外,在張善文先生之大作中,更收入了晚近出土如馬王堆《帛書周易》的出土文 獻以證《易〉者’實即王國維所大力提倡的「二重證據法」的實踐。相信這些 新出土文獻丶新硏究方法的引用·對於《易》學硏究之成果·《易》理之闡釋 漢代《易》象之闡發皆當有開創之功。 此外,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收錄多達六十餘部的讖緯圖錄提要 在謹守漢學觀點的官方代表四庫館臣眼中’就連歷代一些著名的解《易》名著 尚且要被視為「易外別傳」·何況是這些向來被視為是數術家者流的作品°然據 筆者與曾聖益先生的討論中曾先生即已指岀據其初步觀察在明代以後許多私人 的藏書目錄即將此類書籍併廴《易〉類中’並非《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首 創·但敢大膽將此類著作大量放入是為「續」《四庫全書總目》之名的官方著作 中(以經費來源而言’因為日本所退回給我國的庚子賠款’故視為官方著作) 正反應了某些學風轉向的痕跡絕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且容筆者另文再論· 二丶就收錄《易》學提要數量而言 若取六庵先生及其師生所撰之《易〉類提要數量與《四庫全書總目》及《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做比較’如於上列筆者所作之〈《四庫全書總目》、《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學提要專著比較表〉中取《四庫全書總目》及《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減去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所撰之提要),與六庵先生及 其師生所撰之提要比較’前兩者所撰之提要數量僅達816篇之數,尚不及後者多 達897之數,足見六庵先生及師生之《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 要》不只有繼承之功’其成就更是《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所不能及的 三丶開放自由的學術觀點 由於《四庫全書總目》全書的編纂過程至少經過分纂官(草創)→總纂官(潤 0《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頁2-311 竈,蓍龜之書別著於錄,以糾朱彝尊之舛疏並訂正之。然而,朱氏之書所 列易著雖失之於雜,但其廣搜旁采,辨折至為周詳,雖舛疏之處難免,而 考證書目之功實不可沒。40 細讀張張善文先生所言,但見書中提及歷代經籍志中本不入經部《易》類中的著 作,如子部蓍龜家、五行家、天文家、兵家、道家、釋家、神仙家等類中凡涉及 《易》學思想者,只要是有益於《易》說者,張善文先生皆為其撰寫提要。初步 拜讀《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大作中,如本入正史或《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 的《皇極經世索隱》;入子部道家類的《周易參同契》;入子部術數類的《易林》、 《太玄經》、《元包》、《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三易洞璣》;入子部五行類的 《易飛候》;入子部蓍龜類的《火珠林》等等本不入經部《易》類著作之林,然 皆因有補於《易》說,故張善文先生特為其撰寫提要而收入其大作之中。除此之 外,在張善文先生之大作中,更收入了晚近出土如馬王堆《帛書周易》的出土文 獻以證《易》者,實即王國維所大力提倡的「二重證據法」的實踐。相信這些、 新出土文獻、新研究方法的引用,對於《易》學研究之成果,《易》理之闡釋、 漢代《易》象之闡發皆當有開創之功。 此外,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收錄多達六十餘部的讖緯圖錄提要, 在謹守漢學觀點的官方代表四庫館臣眼中,就連歷代一些著名的解《易》名著, 尚且要被視為「易外別傳」,何況是這些向來被視為是數術家者流的作品。然據 筆者與曾聖益先生的討論中,曾先生即已指出據其初步觀察在明代以後許多私人 的藏書目錄即將此類書籍併入《易》類中,並非《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首 創,但敢大膽將此類著作大量放入是為「續」《四庫全書總目》之名的官方著作 中(以經費來源而言,因為日本所退回給我國的庚子賠款,故視為官方著作), 正反應了某些學風轉向的痕跡,絕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且容筆者另文再論。 二、就收錄《易》學提要數量而言 若取六庵先生及其師生所撰之《易》類提要數量與《四庫全書總目》及《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做比較,如於上列筆者所作之〈《四庫全書總目》、《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學提要專著比較表〉中取《四庫全書總目》及《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減去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所撰之提要),與六庵先生及 其師生所撰之提要比較,前兩者所撰之提要數量僅達 816 篇之數,尚不及後者多 達 897 之數,足見六庵先生及師生之《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 要》不只有繼承之功,其成就更是《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所不能及的。 三、開放自由的學術觀點 由於《四庫全書總目》全書的編纂過程至少經過分纂官(草創)→總纂官(潤 40《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頁 2-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