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修訂)→總裁官(討論裁正)→清髙宗〔欽定)等幾個階段·從分纂官的草創 期開始’再經過總纂官丶總裁官’乃至於乾隆手中皆有被刪收的可能·經過這幾 個過程至最後乾隆手裏時·按常理言’皆應已形成了定型化的官方學學立場’故 不免也就失去了學術上的開放自由客觀的立場。但若細察《四庫全書總目》中的 學術觀點’確岀乎人意料之外’還是出現了前後不一之情形。如《四庫全書總目· 經部類敘》載 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丶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 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 服宋儒也。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 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 在《四庫全書總目·經部類敘》中·論漢代以來二千多年來’經學經過六變的過 程時對漢宋學之點是持平的·不只點岀漢宋之間相互攻伐之因,亦指陳其各自間 之優缺點’並以「公理出而經義明」對漢宋學各打五十大版’並無明顯的漢宋學 傾向。然編排緊接在〈經部類敘〉之後的〈易類〉的小序中’在闡迹歷代《易》 學流變中二宗六派時·又在結語時指岀「今參校諸家,以因象立教者為宗’而其 他『易外別傳』者’亦兼收以盡其變’各為條論。」“完全無視於〈經部類敘〉 這個四部分類中之大「部」的主體思想是要貫徹至其下所轄之《易〉類這一個小 序中的立場·而毫不諱言是要以「漢」代《易》學主流的「因象立教」為宗’而 將其它宗派的闈《易》方式,僅視為只「易外別傳」’而對漢宋學評論的公允客 觀立場在學術點上完全向漢學的高度傾斜。若我們再取《四庫全書總目》所收 的提要與分纂官草纂未經修改的提要比較’更可看岀其中主其事的學術好惡及對 宋學的打壓及粗暴的刪改痕跡如主張宋學的姚抱惜在其今存《四庫提要分纂稿》 (即未經刪改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稿)中的《易通》撰要中如此寫道 《易通》六卷’宋趙以夫著……其所解止於〈未濟〉·不及〈繫辭傳〉以 下’與程子《易傳》同。然以夫好言卦象丶卦氣丶互體丶納甲諸事’宋儒 之言《易》殊不類’其中亦無一字及程丶朱諸賢。……蓋《易》之道廣矣 無所不具’朱丶程之學通天人之本原’發前聖之蘊舆’可措諸事業。如以 夫之流著書·舉各以所見為量’就所尋硏’非無義意’所謂志其小者·取 備一說焉可也。43 姚鼐站在宋學的上場對「無一字及程丶朱諸賢」而專以漢學好用的「卦象丶卦氣 互體丶納甲諸事」說《易》的宋人趟以夫的這本《易通〉著作只給了僅可「取備 4(清)永瑢丶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頁1-53-1-54 42《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頁1-54 43(清)翁方綱丶姚鼐等撰/吳格丶樂佁點校:四庫提要分纂稿·姚鼒稿》·上海上海書店 2006年10月第1版第1刷·頁38812 飾修訂)→總裁官(討論裁正)→清高宗(欽定)等幾個階段,從分纂官的草創 期開始,再經過總纂官、總裁官,乃至於乾隆手中皆有被刪收的可能。經過這幾 個過程至最後乾隆手裏時,按常理言,皆應已形成了定型化的官方學學立場,故 不免也就失去了學術上的開放自由客觀的立場。但若細察《四庫全書總目》中的 學術觀點,確出乎人意料之外,還是出現了前後不一之情形。如《四庫全書總目. 經部類敘》載: 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 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 服宋儒也。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 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41 在《四庫全書總目.經部類敘》中,論漢代以來二千多年來,經學經過六變的過 程時對漢宋學之點是持平的,不只點出漢宋之間相互攻伐之因,亦指陳其各自間 之優缺點,並以「公理出而經義明」對漢宋學各打五十大版,並無明顯的漢宋學 傾向。然編排緊接在〈經部類敘〉之後的〈易類〉的小序中,在闡述歷代《易》 學流變中二宗六派時,又在結語時指出「今參校諸家,以因象立教者為宗,而其 他『易外別傳』者,亦兼收以盡其變,各為條論。」 42完全無視於〈經部類敘〉 這個四部分類中之大「部」的主體思想是要貫徹至其下所轄之《易》類這一個小 序中的立場,而毫不諱言是要以「漢」代《易》學主流的「因象立教」為宗,而 將其它宗派的闡《易》方式,僅視為只「易外別傳」,而對漢宋學評論的公允客 觀立場在學術點上完全向漢學的高度傾斜。若我們再取《四庫全書總目》所收入 的提要與分纂官草纂未經修改的提要比較,更可看出其中主其事的學術好惡及對 宋學的打壓及粗暴的刪改痕跡。如主張宋學的姚抱惜在其今存《四庫提要分纂稿》 (即未經刪改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稿)中的《易通》撰要中如此寫道: 《易通》六卷,宋趙以夫著……其所解止於〈未濟〉,不及〈繫辭傳〉以 下,與程子《易傳》同。然以夫好言卦象、卦氣、互體、納甲諸事,宋儒 之言《易》殊不類,其中亦無一字及程、朱諸賢。……蓋《易》之道廣矣, 無所不具,朱、程之學通天人之本原,發前聖之蘊奧,可措諸事業。如以 夫之流著書,舉各以所見為量,就所尋研,非無義意,所謂志其小者,取 備一說焉可也。43 姚鼐站在宋學的上場對「無一字及程、朱諸賢」而專以漢學好用的「卦象、卦氣、 互體、納甲諸事」說《易》的宋人趙以夫的這本《易通》著作只給了僅可「取備 41(清)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頁 1-53-1-54。 42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敘》,頁 1-54。 43 (清)翁方綱、姚鼐等撰/吳格、樂怡點校:《四庫提要分纂稿.姚鼐稿》,上海:上海書店, 2006 年 10 月第 1 版第 1 刷,頁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