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6期 林忠军: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气叫做‘坤元’。”①按照张先生理解,元是始的联结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中间环节 意思,“乾元即乾之始,坤元即坤之始”“乾坤即阴 这里有一个问题:《易传》提出太极生万物,又 与阳、刚与柔”。《彖传》释《咸卦》把刚柔解释为阴提出道生万物。这易造成混同“太极”与“道”概 阳二气,故“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坤元可解为阴念。为此,张先生作了区分。他说,虽然《系辞》称 气之始”。张先生认为,《易传》提出太极生两仪、道为形而上者,称器为形而下者,但这个“上”并不 乾元坤元资生万物、有天地然后万物生这三说“是是根本之义,“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有阴有阳才 层次的不同,基本是一贯的。应该肯定,《易大传》有所谓道;阴阳未分的统一体太极’应比道更为 中的天地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物根本。所以,在《易大传》的理论体系中,最高范畴 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道”。⑧ 与阴阳相关的是“道”、“象”“器”、“神”概念 道的特点是阴阳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这种变 《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见乃谓之象 化流动是普遍的、复杂的,《易传》以“阴阳不测之 形乃谓之器”,“阴阳不测之谓神”。张先生以此谓神”说明之。张先生分析了“神”这一概念。他 分析了“道”、“象”、“器”、“神”的概念。张先生认说:“《易大传》改造了神的概念,提出了关于神的 为,道是《系辞》中重要的晢学范畴,其含义是阴阳新的界说”,其意义有三:“一是指万物的微妙变 变化规律。“所谓道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这规律化即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转化,微妙不测,叫 的基本内容是一阴一阳即对立两方面的相互推做神。所谓不测是表示变化的极端复杂性与不可 移、相互转化。”③道离不开阴阳,“有阴有阳才有穷尽性。事物变化,错综复杂,难以穷尽,故称为 所谓的道”。其中“一阴一阳”的两个“一”字,表示不测”。“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如 阴阳是彼此对立的,又是相互结合的,彼往则此“神而明之”、“神而化之”即是此意。“三是指易卦 来彼进则此退,总之彼此相互推移”。④张先生预知未来的奇妙作用”,如“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认为《易传》中的“象”与“形”对举,与“法对举,行而至”是也。在他看来,这三项意义中,第一项 象与“形”相互对待,“法”与“象”相互对待。“法意义是根本的。以此,张先生解释了“神明”和“鬼 象”之“法”,应是固定形式之意。象是可见的事神”的意义。他认为,“神明”是在第一层意义上使 物,未必有形。“器是具体事物”,“有一定形状者用的,神”,即阴阳不测之神,“明”指日月光照万 才叫作器”⑤道与器的关系:道生器,即万物由物。“所谓神明即指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光 道之阴阳二气产生;同时,道又不同器,道无形体 明”。⑨鬼神不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而是指整 是抽象的,作为具体事物的器则是有形可见的。个自然界气之变化,精气为物”是神,“游魂为变” 即《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是鬼。“游魂即指无所不至的魂气”。“这种新解 器”。张先生认为,“所谓形而上就是成形以是不同于古代宗教的思想的”。显然,张先生通过 前’,就是没有形体的意思。所谓形而下’就是文字训诂释义、引述前人解释、前后语义分析等方 成形以后’就是具有形体的意思。”⑥同时,形法,论述了《易传》中太极阴阳、道、象、器等具有 上形下,有时指先后,有时指有高卑,这里有高卑宇宙论意义的概念,以说明自然产生与演化过程 之意“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解释了宇宙发展变化的根据 肯定‘道’是高于形器的”。⑦由此,张先生认 其次,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若干重要的易 为,在《易传》中“道”、“象、”“器”应该是三个层次 学命题 而不是两个层次。其实,张先生,已经把“象”作为 先生认为,一切学术之系统,皆由命题组 ①《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2-23页 ②《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页 ③同上,223页。 ④《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5页 ⑤《《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2593页 ⑥《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张岱年全集》第四卷第25页 ⑦《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593页 ⑧《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4页 ⑨《张岱年全集》第五卷,第224页 2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气 ,叫做‘坤元’。”① 按照张先生理解 ,元是始的 意思“, 乾元即乾之始 ,坤元即坤之始”“, 乾坤即阴 与阳、刚与柔”。《彖传》释《咸卦》把刚柔解释为阴 阳二气 ,故“乾元可解为阳气之始 ,坤元可解为阴 气之始”。张先生认为《, 易传》提出太极生两仪、 乾元坤元资生万物、有天地然后万物生这三说“是 层次的不同 ,基本是一贯的。应该肯定《, 易大传》 中的天地万物起源论是一种简单朴素的唯物 论”。② 与阴阳相关的是“道”“、象”“、器”“、神”概念。 《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见乃谓之象”, “形乃谓之器”“, 阴阳不测之谓神”。张先生以此 分析了“道”、“象”、“器”、“神”的概念。张先生认 为 ,道是《系辞》中重要的哲学范畴 ,其含义是阴阳 变化规律。“所谓道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而这规律 的基本内容是一阴一阳即对立两方面的相互推 移、相互转化。”③ 道离不开阴阳“, 有阴有阳才有 所谓的道”。其中“一阴一阳”的两个“一”字 ,表示 “阴阳是彼此对立的 ,又是相互结合的 ,彼往则此 来 ,彼进则此退 ,总之彼此相互推移”。④ 张先生 认为《, 易传》中的“象”与“形”对举 ,与“法”对举 , “象”与“形”相互对待“, 法”与“象”相互对待。“法 象”之“法”,应是固定形式之意。象是可见的事 物 ,未必有形。“器是具体事物”“, 有一定形状者 才叫作器”。⑤ 道与器的关系 :道生器 ,即万物由 道之阴阳二气产生 ;同时 ,道又不同器 ,道无形体 , 是抽象的 ,作为具体事物的器则是有形可见的。 即《系辞》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 器”。张先生认为 “, 所谓‘形而上’就是‘成形以 前’,就是没有形体的意思。所谓‘形而下’就是 ‘成形以后’,就是具有形体的意思。”⑥ 同时 ,形 上形下 ,有时指先后 ,有时指有高卑 ,这里有高卑 之意“,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是肯定‘道’是高于形器的”。⑦ 由此 ,张先生认 为 ,在《易传》中“道”“、象、”“器”应该是三个层次 , 而不是两个层次。其实 ,张先生 ,已经把“象”作为 联结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中间环节。 这里有一个问题《: 易传》提出太极生万物 ,又 提出道生万物。这易造成混同“太极”与“道”概 念。为此 ,张先生作了区分。他说 ,虽然《系辞》称 道为形而上者 ,称器为形而下者 ,但这个“上”并不 是根本之义“, 道的内容是一阴一阳 ,有阴有阳才 有所谓道 ;阴阳未分的统一体‘太极’应比道更为 根本。所以 ,在《易大传》的理论体系中 ,最高范畴 应该是‘易’是‘太极’,其次才是道”。⑧ 道的特点是阴阳处于流动变化之中 ,这种变 化流动是普遍的、复杂的《, 易传》以“阴阳不测之 谓神”说明之。张先生分析了“神”这一概念。他 说“:《易大传》改造了神的概念 ,提出了关于神的 新的界说”,其意义有三 :“一是指万物的微妙变 化 ,即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阳转化 ,微妙不测 ,叫 做神。所谓不测是表示变化的极端复杂性与不可 穷尽性。事物变化 ,错综复杂 ,难以穷尽 ,故称为 不测”。“二是指人的智慧、德行的最高境界”,如 “神而明之”“、神而化之”即是此意。“三是指易卦 预知未来的奇妙作用”,如“唯神也故不疾而速 ,不 行而至”是也。在他看来 ,这三项意义中 ,第一项 意义是根本的。以此 ,张先生解释了“神明”和“鬼 神”的意义。他认为“, 神明”是在第一层意义上使 用的“, 神”,即阴阳不测之神“, 明”指日月光照万 物。“所谓神明即指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光 明”。⑨ 鬼神不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 ,而是指整 个自然界气之变化“, 精气为物”是神“, 游魂为变” 是鬼。“游魂即指无所不至的魂气”。“这种新解 是不同于古代宗教的思想的”。显然 ,张先生通过 文字训诂释义、引述前人解释、前后语义分析等方 法 ,论述了《易传》中太极、阴阳、道、象、器等具有 宇宙论意义的概念 ,以说明自然产生与演化过程 , 解释了宇宙发展变化的根据。 其次 ,张先生分析了《易传》中若干重要的易 学命题。 张先生认为 ,一切学术之系统 ,皆由命题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224 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224 页。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593 页。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 张岱年全集》第四卷 ,第 25 页。 《〈易传〉与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592、593 页。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 张岱年全集》第四卷 ,第 25 页。 同上 ,223 页。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张岱年全集》第五卷 ,第 222 页。 《张岱年全集》第四卷 ,第 22 —23 页。 第 6 期 林忠军 :张岱年先生易学研究及价值与意义 4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