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们现在再讲讲哲学家是如何围绕他们的终极关怀进行哲学的探索。哲学家的探索有其 相似的地方。王国维对这有绝好的概括。在《人间词话》里面,他说,古今凡是成就大事业 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过三个阶段、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个起点,起点要高,要上高楼,而且寂寞,只有你一个人,望向 天边遥远的目标。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为什么会宽?得 了相思病了,整天就只想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别的东西都顾不上了,所以憔悴。第三个境 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你成功了,达到了目标 这三个境界,第一个是确立目标,目标要高,要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自我是渺小的, 有限的,要超越;世俗的东西,要超越的:还要超越什么?超越权威,要敢于跟权威叫板。 哲学史上要超越前人,就必须超越权威。当然,年轻人要超越权威,要迈上独上高楼的一步, 很难,但是关键的因素,是你究竟“敢不敢”。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桕拉图,已经是非常了 不起的大哲学家,然而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所以他能够超越柏拉图。这 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章太炎的老师是俞樾,是当时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俞樾说你做 我的学生,就好好继承古文经学的传统,做出大成绩来;但是章太炎当时的志向是什么?“为 万世开太平”。他不甘心“为往圣继绝学”,他要救中国,所以跟孙中山闹革命去了。俞樾说 你这不是走了歪路了吗?学问不好好搞,去搞什么政治?章太炎于是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 章:《谢本师》,谢谢您的关心,然而我的志向不会改变。就这样,章太炎跟俞樾断了师生关 系。这就是吾爱吾师,然而吾更爱真理。章太炎于是超越了俞樾,俞樾是个学问大家,然而 章太炎就不仅仅是学问家、思想家,还是革命家。章太炎晚年的时候,不太关心政治了;然 而他的一个弟子,却又走上了一条与他意思不合的路。是谁?鲁迅。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跟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但是鲁迅后来看到章太炎一天天颓废下去,做了许多不太好的事情, 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也是很有名的一—《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从此与章太炎分道扬镳。 这都是超越。你们在学问方面是刚刚起步,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立志高远的超越意识,那就只 能做二三流的人,作不了第一流的人。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有 句老话“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都是说,立志要远大,要敢于超 越,这样才能做出大成就。当你独自上了高楼,心里会有一种感叹,什么感叹?就是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而你整天念叨要独上高楼,而不去努力,那是上不了高楼的,所以第二步更重要。这 就是要把这放在心上,不断地探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是很苦的,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说明了探索的苦;但是问题不能放弃,你 必须仅仅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一直坚持探索,这样才能成功,这不但是哲学领域的事情,任 何事情都是如此。课间休息时一个同学问我,哲学家要“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不想开太 平,也不希望别人来为我开太平,那他不是越俎代庖了?不是。对于哲学家来说,“为万世 开太平”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他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他就是为这个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对于你来说,你也会有值得你一辈子去探求、去解答的问题,这个 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是有别于他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比如康德,始终关注的问题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三十多岁他提出“星云假说”, 成了名,但是问题没有解决:康德一个人哥尼斯堡在寒暑不分,苦苦钻研,日复一日,他的 生活,跟钟表一样准确,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散步,都是分亳不差,刮风下雨也不管: 以至于哥尼斯堡的人们一看到康德出来散步了,马上就对手表,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了。康德想了二三十年,然后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这就是“为伊消得人僬悴”,这个“伊”, 不是哪个美女,而是他要探索的问题。宋明理学中有一个问题,“寻孔颜乐处”。寻是寻找, 孔是孔子,颜是颜回,孔子本人是“饭疏事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回是“我们现在再讲讲哲学家是如何围绕他们的终极关怀进行哲学的探索。哲学家的探索有其 相似的地方。王国维对这有绝好的概括。在《人间词话》里面,他说,古今凡是成就大事业、 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过三个阶段、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个起点,起点要高,要上高楼,而且寂寞,只有你一个人,望向 天边遥远的目标。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为什么会宽?得 了相思病了,整天就只想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别的东西都顾不上了,所以憔悴。第三个境 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你成功了,达到了目标。 这三个境界,第一个是确立目标,目标要高,要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自我是渺小的, 有限的,要超越;世俗的东西,要超越的;还要超越什么?超越权威,要敢于跟权威叫板。 哲学史上要超越前人,就必须超越权威。当然,年轻人要超越权威,要迈上独上高楼的一步, 很难,但是关键的因素,是你究竟“敢不敢”。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已经是非常了 不起的大哲学家,然而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所以他能够超越柏拉图。这 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章太炎的老师是俞樾,是当时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俞樾说你做 我的学生,就好好继承古文经学的传统,做出大成绩来;但是章太炎当时的志向是什么?“为 万世开太平”。他不甘心“为往圣继绝学”,他要救中国,所以跟孙中山闹革命去了。俞樾说 你这不是走了歪路了吗?学问不好好搞,去搞什么政治?章太炎于是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文 章:《谢本师》,谢谢您的关心,然而我的志向不会改变。就这样,章太炎跟俞樾断了师生关 系。这就是吾爱吾师,然而吾更爱真理。章太炎于是超越了俞樾,俞樾是个学问大家,然而 章太炎就不仅仅是学问家、思想家,还是革命家。章太炎晚年的时候,不太关心政治了;然 而他的一个弟子,却又走上了一条与他意思不合的路。是谁?鲁迅。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跟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但是鲁迅后来看到章太炎一天天颓废下去,做了许多不太好的事情, 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也是很有名的——《关于太炎先生的二三事》,从此与章太炎分道扬镳。 这都是超越。你们在学问方面是刚刚起步,但是如果没有一种立志高远的超越意识,那就只 能做二三流的人,作不了第一流的人。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有 句老话“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都是说,立志要远大,要敢于超 越,这样才能做出大成就。当你独自上了高楼,心里会有一种感叹,什么感叹?就是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然而你整天念叨要独上高楼,而不去努力,那是上不了高楼的,所以第二步更重要。这 就是要把这放在心上,不断地探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是很苦的,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说明了探索的苦;但是问题不能放弃,你 必须仅仅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一直坚持探索,这样才能成功,这不但是哲学领域的事情,任 何事情都是如此。课间休息时一个同学问我,哲学家要“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不想开太 平,也不希望别人来为我开太平,那他不是越俎代庖了?不是。对于哲学家来说,“为万世 开太平”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他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他就是为这个问题“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对于你来说,你也会有值得你一辈子去探求、去解答的问题,这个 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是有别于他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也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比如康德,始终关注的问题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十多岁他提出“星云假说”, 成了名,但是问题没有解决;康德一个人哥尼斯堡在寒暑不分,苦苦钻研,日复一日,他的 生活,跟钟表一样准确,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散步,都是分毫不差,刮风下雨也不管; 以至于哥尼斯堡的人们一看到康德出来散步了,马上就对手表,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了。康德想了二三十年,然后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这就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伊”, 不是哪个美女,而是他要探索的问题。宋明理学中有一个问题,“寻孔颜乐处”。寻是寻找, 孔是孔子,颜是颜回,孔子本人是“饭疏事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回是“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