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田家林,等:南京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39 (四)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精准支撑产业创新关键 资源、产业链资源、销售渠道资源的优势,建立科技 环节 成果快速转化、商业化通道。推动有条件的龙头企 1.创新市场化聚才用才机制。深化改革,充分 业由“制造商”向“平台商”转型,以提供创新、投融 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 资、孵化等服务。 人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依托社会专业机构引 2.加快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全球新 才,转变现有人才引进方式,推动人才引进工作由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聚焦南京“4十4十1”主导 人才办主导向更多依托社会专业机构转变。加强 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 中间类人才引育工作,制定针对硕士、博士等中间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 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措施,给予中间人才创新创业 群。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中 更多的政策支持。健全用人主体人才引育机制,围 心。参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建立江苏省 绕主导产业精准引才,依托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 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分院,进一步整合全市新型研 计划,重点为企业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 发机构资源,加强技术研判,分析产业前景,促使应 工程师和创新团队。 用技术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2.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 紧密衔接,加快前瞻技术成果的转化。 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自主权,根据市 3.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 场需求、技术发展及南京重点发展产业建立学科专 家未来网络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 业动态调整机制,瞄准新技术、新装备,注重前瞻 筹划建设一批紫金山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 性、战略性及市场需求。基于高校、科研院所现有 技基础设施落户南京,夯实产业创新基础,形成先 学科优势,推动优势学科与主导产业有效对接,围 发引领优势。支持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预研,在 绕南京“4十4十1”产业布局,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 地标产业和自主可控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国家 车等重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梳理,有针对性地组织 重点实验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产学研联合攻关。 4.聚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南京“4十 (五)构建全面的科技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全流程 4十1”主导产业布局和“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要 科技服务 求,引导高新园区发展1一2个主导产业,逐步将各 1.建立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以高新园区为 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努力打造 载体,推进各高新区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吸引 “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知名”的地标产业,培育 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入驻,积极培育科技金融、法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未来产业。 律咨询、财务管理、人才猎头、商务服务等专业化科 技服务机构,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2.充分发挥海外创新组织的作用。设立城市 [1]田家林,顾晓燕,史新和.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支撑产业 创新海外合伙人基金,专门用于购买国际创新服 结构优化的对策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务。推动市、区、园区、企业与海外创新关键国家和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96-100 节点城市的知名孵化器、加速器、技术经理人,高校 [2]李晓锋,“四链”融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理论研 技术转移中心或办公室、商会、非营利组织等创新 究[].科研管理,2018(9):113-120 [3]姚洁,魏英.论产业技术创新链及营销战略有效整合 “中间人”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合作关系,搭建科 [J].企业经济,2014(10):52-55 技创新全球招商网络,举办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对接 [4]魏晶.江苏省科研项目管理及投入评价机制的问题与 活动,打造国际创新社区,推动本地企业创新和传 对策研究[门.江苏科技信息,2019(26):4-6,34 统产业转型升级。 [5]陈如洁,张鹏,杨艳君.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 (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多方主体高质量 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一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J门。 协同创新 中国科技论坛,2019(7):96-106 1.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 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牵头 (责任编辑:唐银辉) 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研发平台第1期 田家林,等:南京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四)完善人才引育体系,精准支撑产业创新关键 环节 1.创新市场化聚才用才机制。深化改革,充分 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 人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依托社会专业机构引 才,转变现有人才引进方式,推动人才引进工作由 人才办主导向更多依托社会专业机构转变。加强 中间类人才引育工作,制定针对硕士、博士等中间 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措施,给予中间人才创新创业 更多的政策支持。健全用人主体人才引育机制,围 绕主导产业精准引才,依托省(市)各类高层次人才 计划,重点为企业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 工程师和创新团队。 2.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 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自主权,根据市 场需求、技术发展及南京重点发展产业建立学科专 业动态调整机制,瞄准新技术、新装备,注重前瞻 性、战略性及市场需求。基于高校、科研院所现有 学科优势,推动优势学科与主导产业有效对接,围 绕南京“4+4+1”产业布局,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 车等重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梳理,有针对性地组织 产学研联合攻关。 (五)构建全面的科技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全流程 科技服务 1.建立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以高新园区为 载体,推进各高新区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吸引 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入驻,积极培育科技金融、法 律咨询、财务管理、人才猎头、商务服务等专业化科 技服务机构,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5]。 2.充分发挥海外创新组织的作用。设立城市 创新海外合伙人基金,专门用于购买国际创新服 务。推动市、区、园区、企业与海外创新关键国家和 节点城市的知名孵化器、加速器、技术经理人、高校 技术转移中心或办公室、商会、非营利组织等创新 “中间人”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合作关系,搭建科 技创新全球招商网络,举办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对接 活动,打造国际创新社区,推动本地企业创新和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 (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多方主体高质量 协同创新 1.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 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牵头 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研发平台 资源、产业链资源、销售渠道资源的优势,建立科技 成果快速转化、商业化通道。推动有条件的龙头企 业由“制造商”向“平台商”转型,以提供创新、投融 资、孵化等服务。 2.加快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全球新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聚焦南京“4+4+1”主导 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 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创新平台 群。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中 心。参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模式,建立江苏省 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分院,进一步整合全市新型研 发机构资源,加强技术研判,分析产业前景,促使应 用技术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紧密衔接,加快前瞻技术成果的转化。 3.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 家未来网络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 筹划建设一批紫金山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落户南京,夯实产业创新基础,形成先 发引领优势。支持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预研,在 地标产业和自主可控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国家 重点实验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4.聚力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南京“4+ 4+1”主导产业布局和“一区一战略产业”发展要 求,引导高新园区发展1~2个主导产业,逐步将各 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努力打造 “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知名”的地标产业,培育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未来产业。 参考文献: [1]田家林,顾晓燕,史新和.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支撑产业 结构优化的对策———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96100 [2]李晓锋.“四链”融合提升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理论研 究[J].科研管理,2018(9):113120 [3]姚洁,魏英.论产业技术创新链及营销战略有效整合 [J].企业经济,2014(10):5255 [4]魏晶.江苏省科研项目管理及投入评价机制的问题与 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26):46,34 [5]陈如洁,张鹏,杨艳君.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制造业 升级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2019(7):96106 (责任编辑:唐银辉) 3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