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的感染率,随着都市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进,结核逐渐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 成为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有意思的是,结核流行的地区性变化记录了工业革命和都市化进 程的轨迹,成为追溯工业革命发展历史的见证人。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着工业革 命的滚滚车轮,结核病也达到了“巅峰”,在16世纪中叶,因单一疾病—一结核而死亡的人数 占死亡总人数的20%,且主要集中于伦敦。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工业城市也 相继遭受结核的打击。在这些人口集中、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大量工人罹患结核,甚至 出现100%的感染率,结核的病死率也高达400-600/10万,尤其是年轻的纺织女工,多数死于 结核。按照现在结核病疾病生态学的理论分析,高死亡率的背后折射出当时城市居民高强度的 劳动、糟糕的工作环境(特別是与粉尘接触多)、拥挤的居住空间、低蛋白的饮食条件等社会 问题。结核病的世界大流行始于18世纪,并一直蔓延至20世纪,随着美国和西欧工业化国家 有关结核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逐渐下降,东欧国家、日本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开始 了结核病的流行。 中国社会工业革命起步晚,规模小,因此受结核影响也相对较小,但中国人一直与结核结 缘并留下了诸多医书和文学作品记录下了这一特殊的疾病。中国首次提及此病可追溯到公元前 2700年前,公元前400年的医书中已详细描述了结核病的症状,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 的医书中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已有详尽的记录并传播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更为难能可贵的 是,12世纪的中国人,已认识到肺结核的发生是因为体质虚弱的个体受到了邪气和微小生物 的侵犯而引起的,这一理论远早于西方医学家。 公元前400年左右,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探讨了被希腊人称为“痨病“的肺结 核,并将此病归为“邪恶之气”作用的结果。公元2世纪的医书中提到了用改变气候条件来进 行结核病的治疗,这是盛行于19世纪的“结核病疗养法”最原始的依据。西方医学从17世纪 开始,零星可见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病理和解剖学描述。在1679年,荷兰人西尔维于斯 ( Sylvius)在 Opera Medica一书中记载结核病人的肺部和其他部位会出现结节和空洞型病 变。1839年,德国医学家JL. Schonlein将该疾病命名为结核病( tuberculosis) 在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之前,有关结核病病因的研究众说纷纭,在欧洲,尤其是在 美国,无论是医生还是平常百姓,都习惯于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寻找结核病的易感因素,这 些因素包括酗酒、吸烟、纵欲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潮湿和肮脏的生活环境;青春期和生育期等 特殊的生理时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基于这些因素,在世界上不少地区,结 核病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耻辱。然而结核病在欧美蔓延的19世纪,罹患结核病一度变得 “高贵”起来,由于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咳嗽、痰中带血,厌食,消瘦,倦怠,时而 容颜似雪(面色苍白),时而香腮带赤(发热),因此肺结核有“美化死亡”的效果。在19世 纪,一个艺术家如果能死于肺结核,比死于其他疾病都要来得“高贵”。雪莱就曾对“肺病病原生物与人类 与结核抗争 3 的感染率,随着都市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进,结核逐渐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 成为危害严重的流行性疾病。有意思的是,结核流行的地区性变化记录了工业革命和都市化进 程的轨迹,成为追溯工业革命发展历史的见证人。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伴随着工业革 命的滚滚车轮,结核病也达到了“巅峰”,在 16 世纪中叶,因单一疾病——结核而死亡的人数 占死亡总人数的 20%,且主要集中于伦敦。与此同时,美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工业城市也 相继遭受结核的打击。在这些人口集中、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大量工人罹患结核,甚至 出现 100%的感染率,结核的病死率也高达 400~600/10 万,尤其是年轻的纺织女工,多数死于 结核。按照现在结核病疾病生态学的理论分析,高死亡率的背后折射出当时城市居民高强度的 劳动、糟糕的工作环境(特别是与粉尘接触多)、拥挤的居住空间、低蛋白的饮食条件等社会 问题。结核病的世界大流行始于 18 世纪,并一直蔓延至 20 世纪,随着美国和西欧工业化国家 有关结核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逐渐下降,东欧国家、日本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开始 了结核病的流行。 中国社会工业革命起步晚,规模小,因此受结核影响也相对较小,但中国人一直与结核结 缘并留下了诸多医书和文学作品记录下了这一特殊的疾病。中国首次提及此病可追溯到公元前 2700 年前,公元前 400 年的医书中已详细描述了结核病的症状,在隋唐时期(公元 581~907) 的医书中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已有详尽的记录并传播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更为难能可贵的 是, 12 世纪的中国人,已认识到肺结核的发生是因为体质虚弱的个体受到了邪气和微小生物 的侵犯而引起的,这一理论远早于西方医学家。 公元前 400 年左右,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探讨了被希腊人称为“痨病“的肺结 核,并将此病归为“邪恶之气”作用的结果。公元 2 世纪的医书中提到了用改变气候条件来进 行结核病的治疗,这是盛行于 19 世纪的“结核病疗养法”最原始的依据。西方医学从 17 世纪 开始,零星可见关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病理和解剖学描述。在 1679 年,荷兰人西尔维于斯 (Sylvius)在 Opera Medica 一书中记载结核病人的肺部和其他部位会出现结节和空洞型病 变。1839 年,德国医学家 J.L. Schonlein.将该疾病命名为结核病(tuberculosis)。 在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杆菌之前,有关结核病病因的研究众说纷纭,在欧洲,尤其是在 美国,无论是医生还是平常百姓,都习惯于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寻找结核病的易感因素,这 些因素包括酗酒、吸烟、纵欲等不良的生活方式;潮湿和肮脏的生活环境;青春期和生育期等 特殊的生理时期;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基于这些因素,在世界上不少地区,结 核病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耻辱。然而结核病在欧美蔓延的 19 世纪,罹患结核病一度变得 “高贵”起来,由于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咳嗽、痰中带血,厌食,消瘦,倦怠,时而 容颜似雪(面色苍白),时而香腮带赤(发热),因此肺结核有“美化死亡”的效果。在 19 世 纪,一个艺术家如果能死于肺结核,比死于其他疾病都要来得“高贵”。雪莱就曾对“肺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