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态度的认知成分常 常是带有评价意味的陈述,即不只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示 个体的评判,赞成或反对。 (二)情感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 同情和嘲讽等。 (三)行为倾向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 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一般地说,尤其是从理论上来看,态度构成中的这3种成分之间是协调 致的,如果出现了矛盾和不协调,则个体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重新恢复 其间的协调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就并不如此简单, 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 此外,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这3种成分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也不尽相同。 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知与情感和认知与行为倾向的 相关程度。由此可见,在3种成分中,认知成分的独立程度要更高些,与其他两 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相应较小 再有,情感成分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明显的。罗森伯格和霍夫 兰德就曾指出“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情感成分的评价作用是主要的”。而菲 什拜因则更是力主态度构成的“情感一元论”主张,对于态度测量而盲,情感指 标显然较其他指标更为有效和便于使用,因此,不少的态度测量实际上只是喜欢 不喜欢这一类情感成分的测量。 态度的形成过程 (一)态度的形成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个人态度的形成过程也是其态度的转变过程。一个婴儿从娘胎中分娩出来的 时候只是一个生物体,一个自然人,需要得到成人的照料,才能发育成长,成为 个社会人。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周围世界形成了种种的态度,逐渐掌握了 套固定的价值观。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他对事物的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3 (一)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态度的认知成分常 常是带有评价意味的陈述,即不只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示 个体的评判,赞成或反对。 (二)情感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恶, 同情和嘲讽等。 (三)行为倾向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 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一般地说,尤其是从理论上来看,态度构成中的这 3 种成分之间是协调一 致的,如果出现了矛盾和不协调,则个体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重新恢复 其间的协调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就并不如此简单, 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 此外,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这 3 种成分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也不尽相同。 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知与情感和认知与行为倾向的 相关程度。由此可见,在 3 种成分中,认知成分的独立程度要更高些,与其他两 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相应较小。 再有,情感成分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明显的。罗森伯格和霍夫 兰德就曾指出“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情感成分的评价作用是主要的”。而菲 什拜因则更是力主态度构成的“情感一元论”主张,对于态度测量而盲,情感指 标显然较其他指标更为有效和便于使用,因此,不少的态度测量实际上只是喜欢 不喜欢这一类情感成分的测量。 三、态度的形成过程 (一)态度的形成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个人态度的形成过程也是其态度的转变过程。一个婴儿从娘胎中分娩出来的 时候只是一个生物体,一个自然人,需要得到成人的照料,才能发育成长,成为 一个社会人。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对周围世界形成了种种的态度,逐渐掌握了一 套固定的价值观。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他对事物的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