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 邓椿《画继》云 画者,文之极也。 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诗画一宗,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诗境画境本为一境。诗画并论,亦为古人常事, 如欧阳修《盘车图》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云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比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画一律,皆以表现生命、观照生命、体验生命为规律,“生化"观作为对此规律的体现, 自然离不开对绘画理论的吸收提取。 同诗歌、音乐、绘画一样,中国书法也是一种抒情艺术,写心艺术,也以人之生命精神 坦露为根本宗旨。本来,书法是一种线点笔画艺术,结构艺术,书法家运用一定的笔 点线,通过书写汉字而成。书者,形学也。但书法绝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书写或工艺 制作。书法中的每根线条的运用,每笔点画的布置,皆与人之精神生命相沟通,书法中 的结构线条完全受书家内心情感心绪的支配调动,并且因书家丰富变化的情感精神的注 入而具有特异的生命活力,书中用笔的轻重疾涩、布局的疏密大小,都体现着书家的情 感起伏,凝聚着书家的生命心血。西汉杨雄在《法言问神》中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这 本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从语义学角度解释云 后人不日画字,而曰写字。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辅 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若仅能置物之 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矣。无怪书道不成也。 置物之形不过书之手段,“输我之心”才是书之目的。书之创作不过借书之形而输人之心 而已。杨雄的观点为后人所继承发扬,东汉蔡《笔论》云: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此番议论显然是这位大书法家创作经验的肺腑之言。晋代王羲之说书法创作是"把笔抵 锋,肇乎本性”(《记白云先生书诀》)。唐代孙过庭在书论著作《书谱》中详细论述了 书法艺术的写心抒情特征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 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姸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 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表明书法艺术以透露书家的心灵世界为根本职能。到清代,刘熙 载《艺概·书概》提出 书也者,心学也 写字者,写志也。 周星莲《临池管见》申明 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 邓椿《画继》云: 画者,文之极也。 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 诗画一宗,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诗境画境本为一境。诗画并论,亦为古人常事, 如欧阳修《盘车图》云: 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云: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比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画一律,皆以表现生命、观照生命、体验生命为规律,“生化”观作为对此规律的体现, 自然离不开对绘画理论的吸收提取。 同诗歌、音乐、绘画一样,中国书法也是一种抒情艺术,写心艺术,也以人之生命精神 坦露为根本宗旨。本来,书法是一种线点笔画艺术,结构艺术,书法家运用一定的笔 画、点线,通过书写汉字而成。书者,形学也。但书法绝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书写或工艺 制作。书法中的每根线条的运用,每笔点画的布置,皆与人之精神生命相沟通,书法中 的结构线条完全受书家内心情感心绪的支配调动,并且因书家丰富变化的情感精神的注 入而具有特异的生命活力,书中用笔的轻重疾涩、布局的疏密大小,都体现着书家的情 感起伏,凝聚着书家的生命心血。西汉杨雄在《法言·问神》中最早揭示了书法艺术的这 一本质: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清人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从语义学角度解释云: 后人不曰画字,而曰写字。写有二义:《说文》:“写,置物也”。《韵书》:“写,输 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两义并不相悖,所以字为心画。若仅能置物之 形,而不能输我之心,则画字、写字之义两失矣。无怪书道不成也。 “置物之形”不过书之手段,“输我之心”才是书之目的。书之创作不过借书之形而输人之心 而已。杨雄的观点为后人所继承发扬,东汉蔡 《笔论》云: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此番议论显然是这位大书法家创作经验的肺腑之言。晋代王羲之说书法创作是“把笔抵 锋,肇乎本性”(《记白云先生书诀》)。唐代孙过庭在书论著作《书谱》中详细论述了 书法艺术的写心抒情特征: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 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 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表明书法艺术以透露书家的心灵世界为根本职能。到清代,刘熙 载《艺概·书概》提出: 书也者,心学也。 写字者,写志也。 周星莲《临池管见》申明: 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