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目的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我国后来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都是1957年教 育目的的延续和发展。 1978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为:“坚持德 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在同年11月的五届人大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 工人农民相结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 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 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在这里,首次把 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二)我国当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 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就是当前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而其教育目的就是一句话“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句话高度概括。1999年6月《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较为具体的表述为:“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目的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我国后来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都是 1957 年教 育目的的延续和发展。 1978 年,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大会议通过的宪法中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 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 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 年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为:“坚持德 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在同年 11 月的五届人大政府工作 报告中指出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 工人农民相结合。”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 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 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在这里,首次把 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二)我国当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就是当前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而其教育目的就是一句话“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这句话高度概括。1999 年 6 月《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又较为具体的表述为:“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 年 6 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