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张爱玲全集 第一卷 编者前言⊙金宏达 张爱玲是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初移居国外。多年来,她 的作品,不甚为国内读者所知,而在海外华人读者中,则有大批为之倾倒的“张迷”。 八十年代以来,介绍、研究张爱玲的文章时见于国内报刊,张爱玲的作品也重新印行, 她又引起了国内读者的注意。 张爱玲的成名作一《传奇》与《流言》,也是她的代表作,属于中国现代文学范围。 要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应当了解张爱玲的创作。 张爱玲一九二一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颇煊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 派”人物,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其父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 深,性情又甚坏,而其母则颇受西方文化薰染,几度与小姑联袂赴法,伉俪二人不和,终至 离异。不久,其父又娶后母。张爱玲自童年时代起,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之中。 透过封建家庭的衰败、腐朽的景况,她对古老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有了较深切的体认, 世态人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也深深浸润了她的心灵,对她日后的创作影响甚大。 另一方面,置身于这样的家庭,张爱玲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治(古典文学的训练,以 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一包括封建家庭的礼仪、习俗、服饰、器物等,在《金锁记》 等作品中,可以看到她是何等熟稔!),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自小即在中西文化方面打下 了较宽厚的底子。从收入《流言》的许多文章中,随处可见她对诗、小说、电影、美术、音 乐、舞蹈和中国戏曲,均有较高的鉴赏力、感受力,和丰富、活泼的知识。她很早就爱画画, 也学过音乐,尝试写过各种类型的小说。关于这方面情况,可参看她的《天才梦》一文。她 在这篇自叙传一开头就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 别无生存的目标。” 她的这份天才终于在文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张爱玲中学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在这里,她首次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习作:小说牛》、 历史小说《霸王别姬》,以及一些书评,其文思、笔致、才情,令人瞩目。 经过一段刻苦学习,她考上伦敦大学,受阻于战争,未能到英国,而进了香港大学。在 那里,她遇到许多外国学生和华侨商人,这些人物后来都成为她的小说的描写对象。一九四 二年,又因战事返回上海,开始了文学生涯。 其文学生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张爱玲成名的时期,也是她创作上收 获最丰的时期。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后,她的一系列小说和散文就在《紫罗兰》、 《杂志》、《万象》、《天地》、《小天地》、《苦竹》、《古今》等刊物上陆续面世。到一九四四年 九月,小说结集为《传奇》出版,共收小说十篇(《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 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心经》、《年青的时候》、《花调》、《封 锁》),凡二十四万字。一九四五年初散文集《流言》出版,共收散文三十篇,大约一九四四 年十二月以前刊出的散文均收在其中(略有遗漏)。一九四七年《传奇》增订本出版,增收 《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共五十万 字,均为一九四五年以内的创作。另外,这一时期还有两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连环套》 与《创世纪》。 关于这些作品的特色,下文谈到海内外研究情况时将予介绍,这里值得提出的是:1。 这一时期,张爱玲初登文坛,崭露头角,引起关注和惊异程度甚高,曾被人目为“奇迹”, 因而名噪一时。2。这一时期也是作家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时间虽短,产量颇高,且大 第1页共313页张爱玲全集 第 1 页 共 313 页 第一卷 编者前言◎金宏达 张爱玲是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初移居国外。多年来,她 的作品,不甚为国内读者所知,而在海外华人读者中,则有大批为之倾倒的“张迷”。 八十年代以来,介绍、研究张爱玲的文章时见于国内报刊,张爱玲的作品也重新印行, 她又引起了国内读者的注意。 张爱玲的成名作——《传奇》与《流言》,也是她的代表作,属于中国现代文学范围。 要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应当了解张爱玲的创作。 一 张爱玲一九二一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颇煊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 派”人物,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其父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 深,性情又甚坏,而其母则颇受西方文化薰染,几度与小姑联袂赴法,伉俪二人不和,终至 离异。不久,其父又娶后母。张爱玲自童年时代起,就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之中。 透过封建家庭的衰败、腐朽的景况,她对古老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有了较深切的体认, 世态人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也深深浸润了她的心灵,对她日后的创作影响甚大。 另一方面,置身于这样的家庭,张爱玲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 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包括封建家庭的礼仪、习俗、服饰、器物等,在《金锁记》 等作品中,可以看到她是何等熟稔!),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自小即在中西文化方面打下 了较宽厚的底子。从收入《流言》的许多文章中,随处可见她对诗、小说、电影、美术、音 乐、舞蹈和中国戏曲,均有较高的鉴赏力、感受力,和丰富、活泼的知识。她很早就爱画画 , 也学过音乐,尝试写过各种类型的小说。关于这方面情况,可参看她的《天才梦》一文。她 在这篇自叙传一开头就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 别无生存的目标。” 她的这份天才终于在文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张爱玲中学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在这里,她首次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习作:小说《 牛 》、 历史小说《霸王别姬》,以及一些书评,其文思、笔致、才情,令人瞩目。 经过一段刻苦学习,她考上伦敦大学,受阻于战争,未能到英国,而进了香港大学。在 那里,她遇到许多外国学生和华侨商人,这些人物后来都成为她的小说的描写对象。一九四 二年,又因战事返回上海,开始了文学生涯。 其文学生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张爱玲成名的时期,也是她创作上收 获最丰的时期。从《沉香屑 第一炉香》发表后,她的一系列小说和散文就在《紫罗兰》、 《杂志》、《万象》、《天地》、《小天地》、《苦竹》、《古今》等刊物上陆续面世。到一九四四 年 九月,小说结集为《传奇》出版,共收小说十篇(《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沉 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 二 炉 香 》、《 琉 璃 瓦 》、《 心 经 》、《 年 青 的 时 候 》、《 花 凋 》、《 封 锁》),凡二十四万字。一九四五年初散文集《流言》出版,共收散文三十篇,大约一九四四 年十二月以前刊出的散文均收在其中(略有遗漏)。一九四七年《传奇》增订本出版,增收 《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共五十万 字,均为一九四五年以内的创作。另外,这一时期还有两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连环套》 与《创世纪》。 关于这些作品的特色,下文谈到海内外研究情况时将予介绍,这里值得提出的是:1。 这一时期,张爱玲初登文坛,崭露头角,引起关注和惊异程度甚高,曾被人目为“奇迹”, 因而名噪一时。2。这一时期也是作家张爱玲的主要创作时期,时间虽短,产量颇高,且大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