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人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 在这种冷、热的对比中,体现着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些特色。到九十年代,美学似 乎恢复了正常,走上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下面我们开始讲我们对美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这并是说我们不承认我们前面 介绍过的几种认识,相反,这几种认识每一种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美学的发 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每一种曾经存在过并产生过较大影响 的学派和理论学说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价值,都会给美学史的总体发展产生或大 或小的作用。其中,也总是有一些新的学说吸收和改造原有的看法,而成为相对 比较完善、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五种一一认为美学是研 究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学说,认为美学既不能单单地研究所谓纯粹的客体的美 学,也不能单单地研究我们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够的,都有 片面性,还是应该从关系上研究审美的基本问题这样一种看法,因为是综合了前 面四种学说的合理方面,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因此对我们的启发更大一些、更 加直接一些。所以,我更多地吸收第五种主张,来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 质问题。据此,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学的学科性质,那就是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 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句话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的研究对象 是“审美现象”;(2)是一门人文学科;(3)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第一个层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所谓“审”美,“审”作为一 个动词,它就一定有主体性,有主体介入,这也就决定了没有纯粹客观的美,没 有了主体介入就没有审美现象;同时也决定了没有纯粹的主观的美,“审”作为 个动词,它必定是有一个对象、有一个宾语的。由“审美”一词可以见出,美 一定和人具有关系的,没有人就无所谓美,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审美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就是人与世界、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的关系, 它的前提就是一定和人发生关系的对象、现象,如果离开了人,就没有了对象, 也就无所谓美不美。像大自然如黄山、庐山、桂林山水,这些景象在没有人以前 即使存在着,也无所谓美不美,它一定是和人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以后,才有了美 的意义。换言之,审美审美,没有审美的人,也就没有被“审”的“美”;当然, 只有人,而没有与人发生审美关系的对象、现象,同样没有现实的“美”。就这 个意义而言,在逻辑上是先有了人与世界、现实的审美关系,才有现实的美和审 美主体。这就是逻辑上审美“关系在先”的原则。正由于此,我就不承认有所谓 纯粹的、客观的美,也不不承认有所谓纯粹的、主观的美。现在多数学者也是认 同我们观点的。就是说,没有人的介入就没有审美现象,同样,没有与人发生了 审美关系的“美”(审美对象),也不能审。 总之,审美现象实际上或者说本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关系有很多,只 有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时才有可能产生和存在审美现象。比如大自然的现象, 怎么会从纯粹的自然现象转化为自然的美?阳朔的山,漓江的水,跟人发生了审 美关系才是美的;而每天生活在那里的工作人员,常常牵挂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 利,无心审美,感觉不到那里的美,桂林山水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 (美),没有审美的意义。在这里,不是单纯客观的美,也不是单纯的审美主体,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审美现象或者在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因此,我们认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审美现象的,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而 审美关系的具体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是一个硬币的 两面。这样,我们就由“审美现象”引出了“审美关系”、“审美活动”话题。这 种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中的现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只要有人 就有审美现象。在很多的日常的活动中都包含审美因素。比如广告,住室装修,6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 在这种冷、热的对比中,体现着当代中国美学的一些特色。到九十年代,美学似 乎恢复了正常,走上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下面我们开始讲我们对美学这门学科的认识,这并是说我们不承认我们前面 介绍过的几种认识,相反,这几种认识每一种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美学的发 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每一种曾经存在过并产生过较大影响 的学派和理论学说都有它的存在理由和价值,都会给美学史的总体发展产生或大 或小的作用。其中,也总是有一些新的学说吸收和改造原有的看法,而成为相对 比较完善、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五种——认为美学是研 究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学说,认为美学既不能单单地研究所谓纯粹的客体的美 学,也不能单单地研究我们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够的,都有 片面性,还是应该从关系上研究审美的基本问题这样一种看法,因为是综合了前 面四种学说的合理方面,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因此对我们的启发更大一些、更 加直接一些。所以,我更多地吸收第五种主张,来思考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 质问题。据此,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学的学科性质,那就是我们认为美学是一门 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句话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的研究对象 是“审美现象”;(2)是一门人文学科;(3)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第一个层面,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所谓“审”美,“审”作为一 个动词,它就一定有主体性,有主体介入,这也就决定了没有纯粹客观的美,没 有了主体介入就没有审美现象;同时也决定了没有纯粹的主观的美,“审”作为 一个动词,它必定是有一个对象、有一个宾语的。由“审美”一词可以见出,美 一定和人具有关系的,没有人就无所谓美,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审美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就是人与世界、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的关系, 它的前提就是一定和人发生关系的对象、现象,如果离开了人,就没有了对象, 也就无所谓美不美。像大自然如黄山、庐山、桂林山水,这些景象在没有人以前 即使存在着,也无所谓美不美,它一定是和人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以后,才有了美 的意义。换言之,审美审美,没有审美的人,也就没有被“审”的“美”;当然, 只有人,而没有与人发生审美关系的对象、现象,同样没有现实的“美”。就这 个意义而言,在逻辑上是先有了人与世界、现实的审美关系,才有现实的美和审 美主体。这就是逻辑上审美“关系在先”的原则。正由于此,我就不承认有所谓 纯粹的、客观的美,也不不承认有所谓纯粹的、主观的美。现在多数学者也是认 同我们观点的。就是说,没有人的介入就没有审美现象,同样,没有与人发生了 审美关系的“美”(审美对象),也不能审。 总之,审美现象实际上或者说本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关系有很多,只 有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时才有可能产生和存在审美现象。比如大自然的现象, 怎么会从纯粹的自然现象转化为自然的美?阳朔的山,漓江的水,跟人发生了审 美关系才是美的;而每天生活在那里的工作人员,常常牵挂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 利,无心审美,感觉不到那里的美,桂林山水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 (美),没有审美的意义。在这里,不是单纯客观的美,也不是单纯的审美主体, 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审美现象或者在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才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因此,我们认为美学这门学科是研究审美现象的,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而 审美关系的具体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是一个硬币的 两面。这样,我们就由“审美现象”引出了“审美关系”、“审美活动”话题。这 种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中的现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只要有人 就有审美现象。在很多的日常的活动中都包含审美因素。比如广告,住室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