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性小 序 言 李学勤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叙,描述战国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 令异濠,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清段玉裁注云,所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即“各用其方俗语言,用其私意省改之文字也。言语异声则音韵歧,文字异形侧体制感, 车同轨,书同文之盛于是乎变矣”。按子思著《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是春秋晚期文字尚能维持大体一致,至战国时歧异始形显著,为一大 变。秦兼并六国,以秦文字为标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又为一大变。由此看来,战 国文字在中国文字演变史上自成段落,应当专门加以研究。 北宋以来学者重视青铜器铭文,所指主要是商代晚期至春秋的文字。清末甲骨文发 现商代文字研究更为兴盛。战国文字,由于材料繁多分散,且少长篇巨制,历来不为 学者所重:加以战国文字有其本身种种特点,虽有著作涉及,每每难于掌握其间规律, 在释读上造成许多误解,以讹传讹,历久不改。这不仅影响着对文字演变的通盘了解, 而且对古代历史文化的探索也有不小妨碍。战国文字作为系统研究的对象,是在五十年 代开始的,二十多年间发展迅速,迄今已形成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战国文字研究发展的标志是: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己经有了一批专心从 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各届年会都有战国文字研究的论文提出。在研 究生培养上,也有了以战国文字研究作为专业方向或者论文主题的。随着近年田野考古 工作的开展,新的战国文字材料大量出现,实际工作迫切要求有关研究成果的传布普及, 从各方面看,对战国文字研究的丰富收获进行总结综合,现在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 要的。何琳仪同志这部《战国文字通论》正好满足了大家的希望和要求。 何琳仪同志从学于古文字学界前辈于省吾先生,取得学位后,在吉林大学讲授战国 文字。他在古文字学方面有深厚基础,因而论述战国文字,能由古文字流变全局着眼。 《通论》一书有两点优长,是特别值得向读者推荐的: 第一,是博采众说,去取矜慎。如前所言,战国文字材料本多琐碎,考释论著为数 颇多,两者都不便葭集,读者苦于难观其全。《通论》篇幅虽属有限,但已将各家成说尽 可能搜罗在内,予以系统化。书中特别注意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一些纲刚刚发 表的,也已收入融会。 吸收已有成果,贵在有所别择。任何学科,尤其是像战国文字研究这样成形不久,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