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期 刘武等: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 29 151例现代中国人头骨中,53.6%的标本无矢状脊出现。而在46.4%出现有矢状脊的头骨 中,仅7.3%表现为程度显著的3级。矢状脊在90%以上的现代中国人在顶骨前段或额顶 交界区域,其中又以出现在前囟点到顶孔间的顶骨前段为多。出现在顶骨全程的仅3例 占2%。这些观察发现与以往对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结果接近。 矢状脊在3件山顶洞人头骨都可以观察到。表现程度在101和102号头骨很弱,呈微 弱隆起,相当于3级标准中的2级。矢状脊在101号出现在顶骨中部,长度大约20mm。 在102号头骨,矢状脊仅出现在顶骨前1/3段。矢状脊在103号头骨较明显(图1.A),存 在于顶骨全程及枕骨的前1/3段,隆起显著,相当于3级。综合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总体 表现微弱的情况,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似乎较现代中国人明显。 32顶孔及人字区形态 本文作者在对比非洲与中国近代-现代人类头骨特征时,定义使用了枕区突隆及人字 区平坦这个组合特征。这个特征主要表现为从人字点到枕平面与项平面交界之间整个 枕骨区域呈球状或馒头状隆起( occipital bunning),其上方的人字缝及其以上区域平坦或凹 陷(图2)。作者在随后的一些观察研究中发现,许多有人字区平坦的头骨往往同时出现 有顶孔及其附近区域骨质平逗或凹陷。魏敦瑞在研究周口店直立人头骨时描述了一个 叫“人字区前凹陷( pre-lambdoId depression)或顶孔区凹陷( (obelionic depression)的特征 表现为顶孔区凹陷。这种顶孔区凹陷时常与人字区平坦或凹陷并发,有时两者连成一片 因而人字区前凹陷与顶孔区凹陷被视为等同的性状。近年一些学者在研究头骨特征时直接 使用了人字区凹陷( ambdbid depression)或人字区平坦( lambdoid flattening)来描述顶孔及 人字区的形态并发现人字区平坦或凹陷往往与枕区隆起并发。考虑到这些情况,本文 定义使用了顶孔及人字区形态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特征,重点描述顶孔及人字区的形态 根据本文作者观察,顶孔与人字区形态的表现方式有顶孔区与人字区均平坦(凹陷)、 仅顶孔区平坦(凹陷)、仅人字区平坦(凹陷)、顶孔与人字区均无平坦及由明显的顶间沟 构成的顶孔及人字区凹陷五种情况。在观察的现代人标本中,顶孔及人字区同时平坦占多 数(65.5%)。其中,顶孔区平坦与凹陷比例近似,而人字区多为平坦,很少出现凹陷 仅顶孔区平坦凹陷,或仅人字区平坦的出现率大致相似,分别为11.5%和10.1%。在呈 现有顶孔或人字区平坦(凹陷)的标本中,大部分标本伴有枕区隆起。因此,顶孔-人字 区凹陷及枕区隆起是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很高的特征 顶孔与人字区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特点是:101号头骨存在明显的顶孔区及其 附近平坦,顶孔区局部存在大小约20m的凹陷,人字缝上方偏右侧存在骨质平坦,人字 缝下方、人字缝与上项线之间呈明显的平坦状。枕区略隆起;102号头骨未见明显的顶孔 区平坦及凹陷,人字点区骨质略隆起,其上下方的人字区略凹陷,枕区略有膨隆;103号 头骨顶孔区周围有小范围的凹陷,人字缝上下方的区域平坦,枕区略隆起。作者认为这 综合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与现代中国人接近,但表现程度不够典型和明显。 3.3枕脊 枕脊是指存在与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本文根据纵脊的出现情 况,将枕脊分为无纵脊、部分存在(仅存在于大孔与下项线之间或仅存在于上项线与下项 线之间)及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全程存在三种情况。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人头骨中,出现 有枕脊的标本占90.1%,其中全程和部分存在的标本分别为39.7%和50.4%。无枕脊出 o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151 例现代中国人头骨中 , 5316 %的标本无矢状脊出现。而在 4614 %出现有矢状脊的头骨 中 , 仅 713 % 表现为程度显著的 3 级。矢状脊在 90 %以上的现代中国人在顶骨前段或额顶 交界区域 , 其中又以出现在前囟点到顶孔间的顶骨前段为多。出现在顶骨全程的仅 3 例 , 占 2 %。这些观察发现与以往对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头骨的观察结果[18 ]接近。 矢状脊在 3 件山顶洞人头骨都可以观察到。表现程度在 101 和 102 号头骨很弱 , 呈微 弱隆起 , 相当于 3 级标准中的 2 级。矢状脊在 101 号出现在顶骨中部 , 长度大约 20mm。 在 102 号头骨 , 矢状脊仅出现在顶骨前 1Π3 段。矢状脊在 103 号头骨较明显 (图 11A) , 存 在于顶骨全程及枕骨的前 1Π3 段 , 隆起显著 , 相当于 3 级。综合矢状脊在现代中国人总体 表现微弱的情况 , 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似乎较现代中国人明显。 312 顶孔及人字区形态 本文作者在对比非洲与中国近代 - 现代人类头骨特征时 , 定义使用了枕区突隆及人字 区平坦这个组合特征[18 ] 。这个特征主要表现为从人字点到枕平面与项平面交界之间整个 枕骨区域呈球状或馒头状隆起 (occipital bunning) , 其上方的人字缝及其以上区域平坦或凹 陷 (图 2) 。作者在随后的一些观察研究中发现 , 许多有人字区平坦的头骨往往同时出现 有顶孔及其附近区域骨质平坦或凹陷。魏敦瑞[19 ] 在研究周口店直立人头骨时描述了一个 叫“人字区前凹陷 (pre2lambdoid depression) 或顶孔区凹陷 (obelionic depression) 的特征 , 表现为顶孔区凹陷。这种顶孔区凹陷时常与人字区平坦或凹陷并发 , 有时两者连成一片。 因而人字区前凹陷与顶孔区凹陷被视为等同的性状。近年一些学者在研究头骨特征时直接 使用了人字区凹陷 (lambdoid depression) 或人字区平坦 (lambdoid flattening) 来描述顶孔及 人字区的形态并发现人字区平坦或凹陷往往与枕区隆起并发[20 ] 。考虑到这些情况 , 本文 定义使用了顶孔及人字区形态这样一个综合性的特征 , 重点描述顶孔及人字区的形态。 根据本文作者观察 , 顶孔与人字区形态的表现方式有顶孔区与人字区均平坦 (凹陷) 、 仅顶孔区平坦 (凹陷) 、仅人字区平坦 (凹陷) 、顶孔与人字区均无平坦及由明显的顶间沟 构成的顶孔及人字区凹陷五种情况。在观察的现代人标本中 , 顶孔及人字区同时平坦占多 数 (6515 %) 。其中 , 顶孔区平坦与凹陷比例近似 , 而人字区多为平坦 , 很少出现凹陷。 仅顶孔区平坦凹陷 , 或仅人字区平坦的出现率大致相似 , 分别为 1115 %和 1011 %。在呈 现有顶孔或人字区平坦 (凹陷) 的标本中 , 大部分标本伴有枕区隆起。因此 , 顶孔 - 人字 区凹陷及枕区隆起是在现代中国人出现率很高的特征。 顶孔与人字区这一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特点是 : 101 号头骨存在明显的顶孔区及其 附近平坦 , 顶孔区局部存在大小约 20mm 的凹陷 , 人字缝上方偏右侧存在骨质平坦 , 人字 缝下方、人字缝与上项线之间呈明显的平坦状。枕区略隆起 ; 102 号头骨未见明显的顶孔 区平坦及凹陷 , 人字点区骨质略隆起 , 其上下方的人字区略凹陷 , 枕区略有膨隆 ; 103 号 头骨顶孔区周围有小范围的凹陷 , 人字缝上下方的区域平坦 , 枕区略隆起。作者认为这一 综合特征在山顶洞人的表现与现代中国人接近 , 但表现程度不够典型和明显。 313 枕脊 枕脊是指存在与枕骨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的纵行骨质隆起。本文根据纵脊的出现情 况 , 将枕脊分为无纵脊、部分存在 (仅存在于大孔与下项线之间或仅存在于上项线与下项 线之间) 及大孔后缘与上项线之间全程存在三种情况。在本文观察的现代人头骨中 , 出现 有枕脊的标本占 9011 % , 其中全程和部分存在的标本分别为 3917 % 和 5014 %。无枕脊出 1 期 刘 武等 : 山顶洞人与现代华北人头骨非测量性特征比较 · 92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