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4期 日会谈备忘录中周的观点部分。当然,北京的生场”优 现。 势还是很明显的:周同黑格的两次会谈都是在午夜进行, 从专业媒体传播的角度看,美国将为尼克松访华采用 均未事先通知黑格,并且都是在宴会之后,是在黑格喝了 最有效、直观的大众传播手段一电视”。尽管在具体的 一些酒、准备入睡的时候进行的。以至于黑格对此很不适 技术环节上会有诸多不便,如:要在中国建地面转播中 应,称在周恩来的午夜接见中,周围只有鼠科动物相 心,要使用通讯卫星,安装大量的设备,等等,但在华盛 伴。啊 顿看来印刷新闻,即报纸,对公众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由于黑格此次访华是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的,而电视却能在几分钟内改变人们的观念。从电视的角 先遣组一同前往。中美之间的交往不再是只局限于高层领 度来说,中国的时间比我们早十三小时,这就提供了额外 导人和外交官之间。双方技术人员将进行首次长时间的工 的方便: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电视的黄金时间传到美 作、生活交往。国家形象”是美在同华进一步接触过程 国,晚上的活动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一要是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时, 我们的主人能合作的话。.2此外,黑格希望双方能在有 美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国际行为和美国情 争议的议题上,用一种坦率的语言将误解减小到最低程 报部门有关中国的报导。随着1971年基辛格两次访华的 度,而不希望把这些分歧表述成一放空炮”。司强调共 成功、巴黎沟通渠道的日趋通畅和纽约沟通渠道的开辟, 识、弱化分歧”无疑是有力宣传尼克松访华富有成效的又 中美高级官员近距离交往次数明显增多,美对中国政府和 一重要武器。 官员的认知也愈加具体、形象和生动。他们不仅仅考查中 在黑格访华的四次谈判中,黑格主要运用了叙述的方 国高级官员的有声话语,还仔细观察无声的话语一肢体 法强化苏联的威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升尼克松访华为 语言、行为语言和行动语言,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地了 中国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使中方能采取积极措 解中国,例如:黑格访华时正值北京隆冬的第一场雪,当 施一无论是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词,还是双边交流领 黑格看到北京全民出动,好几百身着蓝色、灰色服装的市 域的拓宽,确保尼克松访华看上去卓有成效”:目的之 民在长安街,上千人在其它街道扫雪的时候,他惊诧于中 二是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纳入美全球战略的轨道,强化中美 国政府对公众的动员、控制和组织能力。门同时,美方又 关系,共同对付苏联的挑战。而中方为了表明坚持立场, 通过中性或褒义的话语在其访华的先遣组中传播、构建并 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要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突出箪 引导美方技术人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认知,为确保尼 命、进步、立场坚定”的形象。双方不同的动机、不同的 克松访华的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双方近要求、不同的指导原则注定双方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将 距离接触的频繁,以及人员交往的多层次性,美方非常关是一个讨价还价、枝节必争的过程。此外,面对苏联的威 注自身国家形象的树立。对于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美方则 胁,中方在黑格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概,美方的娇 希望加强其作为世界领袖”的形象。如果说华盛顿要求 压政策”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基辛格两次访华 技术工作人员注意国家形象是为了确保尼克松北京之行的 中,中方也并未主动提及苏联的威胁,以及应对的办法。 成功,那么,尼克松所谓世界领袖”的形象则是为了树 如何利用苏联的威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将是尼克松访 立和提高美国的威望,巩固并提升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权 华时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力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全球战略一多极均势格局的实 注释: ①国内现存研究成果中,对黑格访华论述比较详细的是魏史言:黑格率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 辑.第71-79页。 参考文献: 0]张曙光.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1949-1972]上海:上海外语教有出版社,2002. 2]Haig's Jan.1972,Talking Points for M eeting w ith Prim e M inister Chou En-Lai,Source:N SC Box 1037,Folder 4. 3]M em orandum Dec.23,Haig to K issinger Item s to discuss w ith Advance Party",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魏史言.黑格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A]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主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辑)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4. 5]Jan.7,M em con Haig and Zhou Enlai;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Jan.4,M em con Haig's report to K issinger,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7]Jan.5,1972,Haig's R eport to K issinger,Source:NSC Box 1037,Foler 1. ⑧]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四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板社,1980 69历史教学问题 2008 年第 4 期 日会谈备忘录中周的观点部分。当然, 北京的 “主场”优 势还是很明显的: 周同黑格的两次会谈都是在午夜进行, 均未事先通知黑格, 并且都是在宴会之后, 是在黑格喝了 一些酒、准备入睡的时候进行的。以至于黑格对此很不适 应, 称 “在周恩来的午夜接见中, 周围只有鼠科动物相 伴。”[6] 由于黑格此次访华是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先遣组一同前往。中美之间的交往不再是只局限于高层领 导人和外交官之间。双方技术人员将进行首次长时间的工 作、生活交往。 “国家形象”是美在同华进一步接触过程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时, 美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国际行为和美国情 报部门有关中国的报导。随着 1971 年基辛格两次访华的 成功、巴黎沟通渠道的日趋通畅和纽约沟通渠道的开辟, 中美高级官员近距离交往次数明显增多, 美对中国政府和 官员的认知也愈加具体、形象和生动。他们不仅仅考查中 国高级官员的有声话语, 还仔细观察无声的话语——肢体 语言、行为语言和行动语言, 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地了 解中国, 例如: 黑格访华时正值北京隆冬的第一场雪, 当 黑格看到北京全民出动, 好几百身着蓝色、灰色服装的市 民在长安街, 上千人在其它街道扫雪的时候, 他惊诧于中 国政府对公众的动员、控制和组织能力。[7] 同时, 美方又 通过中性或褒义的话语在其访华的先遣组中传播、构建并 引导美方技术人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认知, 为确保尼 克松访华的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 随着双方近 距离接触的频繁, 以及人员交往的多层次性, 美方非常关 注自身国家形象的树立。对于尼克松的中国之行, 美方则 希望加强其作为 “世界领袖”的形象。如果说华盛顿要求 技术工作人员注意国家形象是为了确保尼克松北京之行的 成功, 那么, 尼克松所谓 “世界领袖”的形象则是为了树 立和提高美国的威望, 巩固并提升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权 力地位, 从而确保美国全球战略——多极均势格局的实 现。 从专业媒体传播的角度看, 美国将为尼克松访华采用 最有效、直观的大众传播手段——“电视”。尽管在具体的 技术环节上会有诸多不便, 如: 要在中国建地面转播中 心, 要使用通讯卫星, 安装大量的设备, 等等, 但在华盛 顿看来 “印刷新闻, 即报纸, 对公众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的, 而电视却能在几分钟内改变人们的观念。从电视的角 度来说, 中国的时间比我们早十三小时, 这就提供了额外 的方便: 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电视的黄金时间传到美 国, 晚上的活动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要是 我们的主人能合作的话。”[8](p.2)此外, 黑格希望双方能在有 争议的议题上, 用一种坦率的语言将误解减小到最低程 度, 而不希望把这些分歧表述成——“放空炮”。[5] “强调共 识、弱化分歧”无疑是有力宣传尼克松访华富有成效的又 一重要武器。 在黑格访华的四次谈判中, 黑格主要运用了叙述的方 法强化苏联的威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升尼克松访华为 中 国 带 来 的 巨 大 “收 益 ”, 从 而 使 中 方 能 采 取 积 极 措 施——无论是 《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词, 还是双边交流领 域的拓宽, 确保尼克松访华看上去 “卓有成效”; 目的之 二是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纳入美全球战略的轨道, 强化中美 关系, 共同对付苏联的挑战。而中方为了表明坚持立场, 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要在 《中美联合公报》中突出 “革 命、进步、立场坚定”的形象。双方不同的动机、不同的 要求、不同的指导原则注定双方起草 《中美联合公报》将 是一个讨价还价、枝节必争的过程。此外, 面对苏联的威 胁, 中方在黑格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概, 美方的 “诱 压政策”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 在基辛格两次访华 中, 中方也并未主动提及苏联的威胁, 以及应对的办法。 如何利用苏联的威胁, 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将是尼克松访 华时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注 释: !" 国内现存研究成果中, 对黑格访华论述比较详细的是魏史言: “黑格率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 《新中国外交风云》, 第三 辑, 第 71- 79 页。 参考文献: [1] 张曙光. 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 1949- 1972[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Haig's Jan. 1972, Talking Points for Meeting with Prime Minister Chou En- Lai,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4. [3] Memorandum Dec. 23, Haig to Kissinger “Items to discuss with Advance Party”,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4] 魏史言. 黑格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A]. 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主编. 新中国外交风云( 第三辑) [C].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 社, 1994. [5] Jan. 7, Memcon Haig and Zhou Enlai;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6] Jan. 4, Memcon Haig's report to Kissinger,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7] Jan. 5, 1972, Haig's Report to Kissinger,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8] 基辛格. 白宫岁月: 基辛格回忆录( 第四册)[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0. 69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