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资源_Lesson 10_中文阅读材料_黑格访华与中美关系解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7.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4期 黑格访华与中美关系解冻 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黑格在1972年1月3日-9日间率先遣组18人访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专业技术 人员在卫星通讯领域和大众传媒领域的第一次合作。黑格访华期间,分别同周恩来、姬鹏飞进行了两 次会谈,就苏联的扩张、台湾问题、仲美联合公报》的起草等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为尼克松访华 成功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黑格访华:中美关系:解冻 中图分类号:D82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36(2008)04-0067-03 学界普遍认为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1年 加强的威胁:同时,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这 10月的被罗二号”行动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而 就使得美国要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联系,应对苏联的挑 对于1972年1月黑格访华并无过多关注。①如果说在 战。为尼克松成功访华铺平道路,将是黑格北京之行的首 1971年基辛格两次访华过程中,中美之间的交往还停留 要任务。为此,国家安全委员会为黑格访华准备了长达 在高层官员交往的界面上,那么,黑格1972年1月3日- 82页的任务书,其核心部分是长达13页的黑格与周恩来 9日率先遣组18人访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 谈话要点。这份文件从国际形势一苏联的扩张和美国国 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卫星通讯领域和大众传媒领域的第一次 内形势一尼克松中国之行遭遇的国内阻力这两个角度出 合作。军人出身的黑格作为基辛格的得力助手,具备基辛 发,向中国施加压力,希望能促成尼克松访华的成功,从 格需要的所有美德一俯首听命”、照章办事”、严 而将中国纳入美国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轨道,同时又希望 守机密”、能干”,)军人所特有的直白、不加修饰 中国能在尼克松访华的标志性文件一仲美联合公报》 的话语是否有助于他完成华盛顿交给的任务?黑格是否因 中做出一定妥协和让步。四 冒犯了中方而未能取得预期的访华效果?本文将依据美国 由于黑格北京之行将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深入探讨黑格访华在中美关 先遣组一同前往,因而,华盛颜在为黑格访华做准备时, 系解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要为黑格准备任务书,另一方面还要向先遣组成员 布置在华工作方案。先遣组的18名成员主要由美国三大 一、华盛顿为黑格访华做准备 广播公司一美国广播公司、国家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 在基辛格1971年10月第二次访华之后,社会时空背 播公司派出的代表组成。由于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 景发生了一定变化,国际形势更趋紧张。一方面,美国同 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少有往来。为此,黑格依据基辛格 北越的巴黎停战谈判进展缓慢,为了体面地结束战争,美 两次中国之行的经验,运用大量褒义和中性词汇向先遣组 扩大轰炸越南北方,希望能以此将北越领导人逼回谈判 介绍中国,希望能在先遣组成员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对华 桌:另一方面,印度入侵东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军队溃 印象。黑格说:中国之所以接受尼克松总统访华,是出于 不成军,印度大有攻入西巴基斯坦的势头,美苏在南亚次 实用”的目的,是为了抵御苏联、日本的威胁,同时也 大陆争夺加剧。换句话说,苏联在越南和南亚逐步渗透其 是为了转移公众对国内政治的注意力。中国历史上与外部 势力,并加强其影响力。越南与南亚冲突的升级是苏联在 世界隔离”,有一种民族优越感”:源于共产主义思想 该地区进行扩张的间接反应。中国进入联合国后,进一步 和儒家思想哲学理念的结合,中国人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 团结了中小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提升。在中、美、 强烈的正义感:在精神信仰方面,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 苏这组战略三角关系中,中、美共同面临着苏联这个不断 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持久性,他们经历了 基金项目:此项研究系教有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怜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 06ZD0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华1973一),女,河北辛集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博士。 67

历史教学问题 2008 年第 4 期 基 金 项 目 : 此 项 研 究 系 教 育 部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 大 课 题 攻 关 项 目 “冷 战 时 期 美 国 重 大 外 交 政 策 研 究 ” ( 项 目 批 准 号 : 06JZD0013)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郑华 (1973— ), 女, 河北辛集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博士。 黑格访华与中美关系解冻 郑 华 (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030) 摘 要: 黑格在 1972 年 1 月 3 日- 9 日间率先遣组 18 人访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专业技术 人员在卫星通讯领域和大众传媒领域的第一次合作。黑格访华期间, 分别同周恩来、姬鹏飞进行了两 次会谈, 就苏联的扩张、台湾问题、 《中美联合公报》的起草等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 为尼克松访华 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黑格访华; 中美关系; 解冻 中图分类号: D82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5636 ( 2008) 04 - 0067 - 03 学界普遍认为 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和 1971 年 10 月的 “波罗二号”行动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 而 对于 1972 年 1 月黑格访华并无过多关注。!" 如果说在 1971 年基辛格两次访华过程中, 中美之间的交往还停留 在高层官员交往的界面上, 那么, 黑格 1972 年 1 月 3 日- 9 日率先遣组 18 人访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美两国 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卫星通讯领域和大众传媒领域的第一次 合作。军人出身的黑格作为基辛格的得力助手, 具备基辛 格需要的所有美德——“俯首听命”、 “照章办事”、 “严 守机密”、 “能干”, [1](pp.333-335) 军人所特有的直白、不加修饰 的话语是否有助于他完成华盛顿交给的任务? 黑格是否因 冒犯了中方而未能取得预期的访华效果? 本文将依据美国 新近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 深入探讨黑格访华在中美关 系解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华盛顿为黑格访华做准备 在基辛格 1971 年 10月第二次访华之后, 社会时空背 景发生了一定变化, 国际形势更趋紧张。一方面, 美国同 北越的巴黎停战谈判进展缓慢, 为了体面地结束战争, 美 扩大轰炸越南北方, 希望能以此将北越领导人逼回谈判 桌; 另一方面, 印度入侵东巴基斯坦, 东巴基斯坦军队溃 不成军, 印度大有攻入西巴基斯坦的势头, 美苏在南亚次 大陆争夺加剧。换句话说, 苏联在越南和南亚逐步渗透其 势力, 并加强其影响力。越南与南亚冲突的升级是苏联在 该地区进行扩张的间接反应。中国进入联合国后, 进一步 团结了中小国家,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提升。在中、美、 苏这组战略三角关系中, 中、美共同面临着苏联这个不断 加强的威胁; 同时, 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这 就使得美国要进一步加强同中国的联系, 应对苏联的挑 战。为尼克松成功访华铺平道路, 将是黑格北京之行的首 要任务。为此, 国家安全委员会为黑格访华准备了长达 82 页的任务书, 其核心部分是长达 13 页的黑格与周恩来 谈话要点。这份文件从国际形势——苏联的扩张和美国国 内形势——尼克松中国之行遭遇的国内阻力这两个角度出 发, 向中国施加压力, 希望能促成尼克松访华的成功, 从 而将中国纳入美国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轨道, 同时又希望 中国能在尼克松访华的标志性文件——《中美联合公报》 中做出一定妥协和让步。[2] 由于黑格北京之行将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先遣组一同前往, 因而, 华盛顿在为黑格访华做准备时, 一方面要为黑格准备任务书, 另一方面还要向先遣组成员 布置在华工作方案。先遣组的 18 名成员主要由美国三大 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国家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派出的代表组成。由于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 态, 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少有往来。为此, 黑格依据基辛格 两次中国之行的经验, 运用大量褒义和中性词汇向先遣组 介绍中国, 希望能在先遣组成员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对华 印象。黑格说: 中国之所以接受尼克松总统访华, 是出于 “实用”的目的, 是为了抵御苏联、日本的威胁, 同时也 是为了转移公众对国内政治的注意力。中国历史上与外部 世界 “隔离”, 有一种民族 “优越感”; 源于共产主义思想 和儒家思想哲学理念的结合, 中国人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 强烈的正义感; 在精神信仰方面, 他们是 “坚定的共产主 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持久性, 他们经历了 67

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4期 长征、抗日、与蒋介石的内战、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和我 表明要保证中国的独立和生存。我们对此感到惊讶。我们 们之间的冲突,他们相信时间总是站在他们一边,而且从 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曾经依靠外部力量来确保其独立和生 不受外界压力的胁迫。中国人的性格非常拘谨”:处事 存。否则,这个国家就会沦为保护国或殖民地。附对于美 外心、谨慎”,表达方式委婉、含蓄”:中国人是最 方反复强化苏联的威胁”,中方接受了糊萝卜”的一 好的”、富有魅力的”主人,他们会热情招待客人,预 部分一表示愿意接受美方提供的苏联军事情报,又扔回 先考虑你们的所有需要。中国人讲求平等,服从上级,讲 去了美方抛出的大棒”:表示这是苏联霸权扩张战略 究原则。中国政府严格掌控公众的行为,如果在北京的大 的继续,而不是战略的新变化,中国对此早有准备”。周 街上做采访,将会被认为是个笑话,政府会根据形势的需 恩来对美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认为,除 要,要人群出现,或是实行戒严。) 此之外其它的话语是冗长、多余的”。就这样,华盛顿 鉴于此,黑格嘱附先遣组成员要做好几个方面的事 潜心构建、强化的话语一苏联的威胁”被中方一句评 情:要善于观察,注意捕捉中方的暗示:要熟悉业务中 论一多余的”,给轻松地化解掉了。 的各个环节,因为中方熟悉业务计划书的每一个部分:一 在黑格谈及希望借中国之行加强尼克松作为世界 旦做出承诺,一定要履行承诺”。同时,先遣组的成员将 领袖”的形象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美国国内有亲苏势 严厉禁止以下行为:不要利用中方的热情、好客,提一些 力、亲台势力、官僚势力都反对他。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 不必要的要求,不要做总提要求的客人”:不要和中国 连美国领袖都作不成,他还要来做世界领袖啊!6所以, 人打得火热,要礼貌,但同时还要克制:不要过问中国的 周恩来对黑格说“个人的形象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而 政治,尤其不要过问美国大众传媒中提到的问题,如果中 不是任何其他因素。中国从不认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领 国人谈及伟大导师毛泽东的教海,要礼貌地倾听,不要做 袖。时 评论:不要催促中国人,因两国尚未建交,处事要讲究灵 在台湾问题上,周恩来说,中国人是有着非常强烈 活性:不要看不起中国人,北京市中心虽有四轮马车,但 情感的。如果美国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就应该对中 中国人却能精确地发射原子弹。此外,黑格提出先遣组所 美关系的这个关键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通过屈 有成员应注意自身的形象一着装和言谈举止。他们虽不 从某些反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势力而从原来的立场后 是白宫的代表,但中国会认为他们是总统的代表,是美国 退,这不会为中美双方带来好处。司事实上,周恩来把台 公众的代表。到 湾问题暂时搁置,要在高峰会谈中,亲自同尼克松和基辛 格谈。 二、黑格与周恩来、姬鹏飞的会晤 黑格与姬鹏飞分别在1月4日和6日举行了两次会 在黑格访华期间,周恩来同黑格分别于1月3日和1 谈。主要就卫星通讯设备的技术安装问题进行了讨论。为 月7日进行了两次会晤。军人出身的黑格虽在谈话中多 了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中方决定租用美国卫星地面站,然 次表示自己口拙、言辞直白、不善谈判,但他清清楚楚地 后再租给美方使用,并签订了合同,租金60.7万美元, 表达出了任务书谈话要点中的全部内容,完成了华盛顿交 规定设备安装调试后,经中方批准美方才可使用,按记帐 给的任务。事实上,黑格一直在打苏联牌”,向中方强 办法收费。估计可收回50多万美元,同租金差不多。二 化苏联的威胁,而恩威并重”一大棒”和胡萝卜” 是保障安全问题,既保证安全,又坚持主权原则。商定尼 并用则是美方惯用的手段。黑格先是甩出大棒”:一方 克松抵上海后,即换乘中国专机和专车,不用美国的专机 面他反复谈及苏联的威胁,多次重复使用包围中国”的 与汽车。美方了解了京、沪、杭等地活动场所、路线和住 字眼,构成对中方听觉上的冲击。同时,还运用具体事件 所后,对中方的安全措施表示满意。.同时,美方希望 支撑这一论点一苏联宣布支持孟加拉:承诺向东巴基斯 中美联合公报》不仅涉及双方经贸往来的内容,还涉及 坦派出顾问,并进行援助: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近期宣布访 文化、科技交流等内容。 日:加紧了支持河内作战的表述等等。另一方面,他用具 三、结语 体的苏主动缓和美苏关系的话语事件”一苏多次邀请 基辛格访问莫斯科,并主动提出签署预防意外战争和挑起 从谈判场地的作用来说,谈判虽仍在北京进行,但 地区冲突的协议。黑格甚至用类比的办法把苏联的扩张看 黑格同华盛顿的联系明显加强。这表明华盛顿在“客场” 作同二战时希特勒德国的扩张一样危险。接着,黑格又诱 同北京的谈判中,已能越来越频繁地同总部一白宫保持 出胡萝卜”,表示愿意向中方提供苏联的军事情报,并 联系,并得到上级的指示,客场的劣势在逐步地减少。基 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深切的关心。然而,黑格的 辛格秘密访华期间,未同华盛顿有过联系,是在返回白宫 胡萝卜”不小心冒犯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 之后向尼克松提交的报告。皱罗二号行动”中,基辛格 主权观念,以至于毛泽东说美国是猫哭耗子”。%周恩 同远在华盛顿的黑格的联系仅有寥寥数次,且每次传递的 来在7日午夜的会谈中对黑格的有关中国生存能力”的 信息非常简短。而黑格在1月3日到10日在华期间,分 论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进行了驳斥。周 别于3日、4日、5日、6日、8日、10日向基辛格报告与 恩来说半年前,尼克松总统曾说中国是世界五大强国之 中方会谈情况达6次之多,并且每次的篇幅都比较长,最 一,但现在美方的消息却说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 长的一次报告长达11页,如实提交了与周恩来在1月3 68

历史教学问题 2008 年第 4 期 长征、抗日、与蒋介石的内战、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和我 们之间的冲突, 他们相信时间总是站在他们一边, 而且从 不受外界压力的胁迫。中国人的性格 “非常拘谨”; 处事 “小心、谨慎”, 表达方式 “委婉、含蓄”; 中国人是 “最 好的”、 “富有魅力的”主人, 他们会热情招待客人, 预 先考虑你们的所有需要。中国人讲求平等, 服从上级, 讲 究原则。中国政府严格掌控公众的行为, 如果在北京的大 街上做采访, 将会被认为是个笑话, 政府会根据形势的需 要, 要人群出现, 或是实行戒严。[3] 鉴于此, 黑格嘱咐先遣组成员要做好几个方面的事 情: “要善于观察, 注意捕捉中方的暗示; 要熟悉业务中 的各个环节, 因为中方熟悉业务计划书的每一个部分; 一 旦做出承诺, 一定要履行承诺”。同时, 先遣组的成员将 严厉禁止以下行为: 不要利用中方的热情、好客, 提一些 不必要的要求, 不要做 “总提要求的客人”; 不要和中国 人打得火热, 要礼貌, 但同时还要克制; 不要过问中国的 政治, 尤其不要过问美国大众传媒中提到的问题, 如果中 国人谈及伟大导师毛泽东的教诲, 要礼貌地倾听, 不要做 评论; 不要催促中国人, 因两国尚未建交, 处事要讲究灵 活性; 不要看不起中国人, 北京市中心虽有四轮马车, 但 中国人却能精确地发射原子弹。此外, 黑格提出先遣组所 有成员应注意自身的形象——着装和言谈举止。他们虽不 是白宫的代表, 但中国会认为他们是总统的代表, 是美国 公众的代表。[3] 二、黑格与周恩来、姬鹏飞的会晤 在黑格访华期间, 周恩来同黑格分别于 1 月 3 日和 1 月 7 日进行了两次会晤。 军人出身的黑格虽在谈话中多 次表示自己口拙、言辞直白、不善谈判, 但他清清楚楚地 表达出了任务书谈话要点中的全部内容, 完成了华盛顿交 给的任务。事实上, 黑格一直在打 “苏联牌”, 向中方强 化苏联的威胁, 而 “恩威并重”——“大棒”和 “胡萝卜” 并用则是美方惯用的手段。黑格先是甩出 “大棒”: 一方 面他反复谈及苏联的威胁, 多次重复使用 “包围中国”的 字眼, 构成对中方听觉上的冲击。同时, 还运用具体事件 支撑这一论点——苏联宣布支持孟加拉; 承诺向东巴基斯 坦派出顾问, 并进行援助;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近期宣布访 日; 加紧了支持河内作战的表述等等。另一方面, 他用具 体的苏主动缓和美苏关系的 “话语事件”——苏多次邀请 基辛格访问莫斯科, 并主动提出签署预防意外战争和挑起 地区冲突的协议。黑格甚至用类比的办法把苏联的扩张看 作同二战时希特勒德国的扩张一样危险。接着, 黑格又诱 出 “胡萝卜”, 表示愿意向中方提供苏联的军事情报, 并 对中国的 “生存能力”表示深切的关心。然而, 黑格的 “胡萝卜”不小心冒犯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国家 主权观念, 以至于毛泽东说美国是 “猫哭耗子”。[4](p.78)周恩 来在 7 日午夜的会谈中对黑格的有关 “中国生存能力”的 论述, 用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方法进行了驳斥。周 恩来说 “半年前, 尼克松总统曾说中国是世界五大强国之 一, 但现在美方的消息却说对中国的生存能力表示怀疑, 表明要保证中国的独立和生存。我们对此感到惊讶。我们 认为没有一个国家曾经依靠外部力量来确保其独立和生 存。否则, 这个国家就会沦为保护国或殖民地。”[5] 对于美 方反复强化 “苏联的威胁”, 中方接受了 “胡萝卜”的一 部分——表示愿意接受美方提供的苏联军事情报, 又扔回 去了美方抛出的 “大棒”: 表示这是 “苏联霸权扩张战略 的继续, 而不是战略的新变化, 中国对此早有准备”。周 恩来对美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同时认为, 除 此之外其它的话语是 “冗长、多余的”。[5] 就这样, 华盛顿 潜心构建、强化的话语——“苏联的威胁”被中方一句评 论——“多余的”, 给轻松地化解掉了。 在黑格谈及希望借中国之行加强尼克松作为 “世界 领袖”的形象这个问题上, 毛泽东说 “美国国内有亲苏势 力、亲台势力、官僚势力都反对他。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 连美国领袖都作不成, 他还要来做世界领袖啊! ”[4](p.78)所以, 周恩来对黑格说 “一个人的形象取决于他自己的行动, 而 不是任何其他因素。中国从不认为有什么自封的世界领 袖。”[5] 在台湾问题上, 周恩来说, “中国人是有着非常强烈 情感的。如果美国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就应该对中 美关系的这个关键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通过屈 从某些反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势力而从原来的立场后 退, 这不会为中美双方带来好处。[5] 事实上, 周恩来把台 湾问题暂时搁置, 要在高峰会谈中, 亲自同尼克松和基辛 格谈。 黑格与姬鹏飞分别在 1 月 4 日和 6 日举行了两次会 谈。主要就卫星通讯设备的技术安装问题进行了讨论。为 了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中方决定租用美国卫星地面站, 然 后再租给美方使用, 并签订了合同, 租金 60.7 万美元, 规定设备安装调试后, 经中方批准美方才可使用, 按记帐 办法收费。估计可收回 50 多万美元, 同租金差不多。二 是保障安全问题, 既保证安全, 又坚持主权原则。商定尼 克松抵上海后, 即换乘中国专机和专车, 不用美国的专机 与汽车。美方了解了京、沪、杭等地活动场所、路线和住 所后, 对中方的安全措施表示满意。[4](p.76) 同时, 美方希望 《中美联合公报》不仅涉及双方经贸往来的内容, 还涉及 文化、科技交流等内容。 三、 结 语 从谈判场地的作用来说, 谈判虽仍在北京进行, 但 黑格同华盛顿的联系明显加强。这表明华盛顿在 “客场” 同北京的谈判中, 已能越来越频繁地同总部——白宫保持 联系, 并得到上级的指示, 客场的劣势在逐步地减少。基 辛格秘密访华期间, 未同华盛顿有过联系, 是在返回白宫 之后向尼克松提交的报告。 “波罗二号行动”中, 基辛格 同远在华盛顿的黑格的联系仅有寥寥数次, 且每次传递的 信息非常简短。而黑格在 1 月 3 日到 10 日在华期间, 分 别于 3 日、4 日、5 日、6 日、8 日、10 日向基辛格报告与 中方会谈情况达 6 次之多, 并且每次的篇幅都比较长, 最 长的一次报告长达 11 页, 如实提交了与周恩来在 1 月 3 68

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4期 日会谈备忘录中周的观点部分。当然,北京的生场”优 现。 势还是很明显的:周同黑格的两次会谈都是在午夜进行, 从专业媒体传播的角度看,美国将为尼克松访华采用 均未事先通知黑格,并且都是在宴会之后,是在黑格喝了 最有效、直观的大众传播手段一电视”。尽管在具体的 一些酒、准备入睡的时候进行的。以至于黑格对此很不适 技术环节上会有诸多不便,如:要在中国建地面转播中 应,称在周恩来的午夜接见中,周围只有鼠科动物相 心,要使用通讯卫星,安装大量的设备,等等,但在华盛 伴。啊 顿看来印刷新闻,即报纸,对公众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由于黑格此次访华是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的,而电视却能在几分钟内改变人们的观念。从电视的角 先遣组一同前往。中美之间的交往不再是只局限于高层领 度来说,中国的时间比我们早十三小时,这就提供了额外 导人和外交官之间。双方技术人员将进行首次长时间的工 的方便: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电视的黄金时间传到美 作、生活交往。国家形象”是美在同华进一步接触过程 国,晚上的活动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一要是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时, 我们的主人能合作的话。.2此外,黑格希望双方能在有 美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国际行为和美国情 争议的议题上,用一种坦率的语言将误解减小到最低程 报部门有关中国的报导。随着1971年基辛格两次访华的 度,而不希望把这些分歧表述成一放空炮”。司强调共 成功、巴黎沟通渠道的日趋通畅和纽约沟通渠道的开辟, 识、弱化分歧”无疑是有力宣传尼克松访华富有成效的又 中美高级官员近距离交往次数明显增多,美对中国政府和 一重要武器。 官员的认知也愈加具体、形象和生动。他们不仅仅考查中 在黑格访华的四次谈判中,黑格主要运用了叙述的方 国高级官员的有声话语,还仔细观察无声的话语一肢体 法强化苏联的威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升尼克松访华为 语言、行为语言和行动语言,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地了 中国带来的巨大收益”,从而使中方能采取积极措 解中国,例如:黑格访华时正值北京隆冬的第一场雪,当 施一无论是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词,还是双边交流领 黑格看到北京全民出动,好几百身着蓝色、灰色服装的市 域的拓宽,确保尼克松访华看上去卓有成效”:目的之 民在长安街,上千人在其它街道扫雪的时候,他惊诧于中 二是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纳入美全球战略的轨道,强化中美 国政府对公众的动员、控制和组织能力。门同时,美方又 关系,共同对付苏联的挑战。而中方为了表明坚持立场, 通过中性或褒义的话语在其访华的先遣组中传播、构建并 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要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突出箪 引导美方技术人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认知,为确保尼 命、进步、立场坚定”的形象。双方不同的动机、不同的 克松访华的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双方近要求、不同的指导原则注定双方起草中美联合公报》将 距离接触的频繁,以及人员交往的多层次性,美方非常关是一个讨价还价、枝节必争的过程。此外,面对苏联的威 注自身国家形象的树立。对于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美方则 胁,中方在黑格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概,美方的娇 希望加强其作为世界领袖”的形象。如果说华盛顿要求 压政策”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基辛格两次访华 技术工作人员注意国家形象是为了确保尼克松北京之行的 中,中方也并未主动提及苏联的威胁,以及应对的办法。 成功,那么,尼克松所谓世界领袖”的形象则是为了树 如何利用苏联的威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将是尼克松访 立和提高美国的威望,巩固并提升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权 华时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力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全球战略一多极均势格局的实 注释: ①国内现存研究成果中,对黑格访华论述比较详细的是魏史言:黑格率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 辑.第71-79页。 参考文献: 0]张曙光.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1949-1972]上海:上海外语教有出版社,2002. 2]Haig's Jan.1972,Talking Points for M eeting w ith Prim e M inister Chou En-Lai,Source:N SC Box 1037,Folder 4. 3]M em orandum Dec.23,Haig to K issinger Item s to discuss w ith Advance Party",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魏史言.黑格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A]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主编.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辑)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1994. 5]Jan.7,M em con Haig and Zhou Enlai;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Jan.4,M em con Haig's report to K issinger,Source:NSC Box 1037,Folder 1. 7]Jan.5,1972,Haig's R eport to K issinger,Source:NSC Box 1037,Foler 1. ⑧]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四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板社,1980 69

历史教学问题 2008 年第 4 期 日会谈备忘录中周的观点部分。当然, 北京的 “主场”优 势还是很明显的: 周同黑格的两次会谈都是在午夜进行, 均未事先通知黑格, 并且都是在宴会之后, 是在黑格喝了 一些酒、准备入睡的时候进行的。以至于黑格对此很不适 应, 称 “在周恩来的午夜接见中, 周围只有鼠科动物相 伴。”[6] 由于黑格此次访华是率领美方负责通讯转播技术的 先遣组一同前往。中美之间的交往不再是只局限于高层领 导人和外交官之间。双方技术人员将进行首次长时间的工 作、生活交往。 “国家形象”是美在同华进一步接触过程 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时, 美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的国际行为和美国情 报部门有关中国的报导。随着 1971 年基辛格两次访华的 成功、巴黎沟通渠道的日趋通畅和纽约沟通渠道的开辟, 中美高级官员近距离交往次数明显增多, 美对中国政府和 官员的认知也愈加具体、形象和生动。他们不仅仅考查中 国高级官员的有声话语, 还仔细观察无声的话语——肢体 语言、行为语言和行动语言, 力求全面、深入、客观地了 解中国, 例如: 黑格访华时正值北京隆冬的第一场雪, 当 黑格看到北京全民出动, 好几百身着蓝色、灰色服装的市 民在长安街, 上千人在其它街道扫雪的时候, 他惊诧于中 国政府对公众的动员、控制和组织能力。[7] 同时, 美方又 通过中性或褒义的话语在其访华的先遣组中传播、构建并 引导美方技术人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面认知, 为确保尼 克松访华的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 随着双方近 距离接触的频繁, 以及人员交往的多层次性, 美方非常关 注自身国家形象的树立。对于尼克松的中国之行, 美方则 希望加强其作为 “世界领袖”的形象。如果说华盛顿要求 技术工作人员注意国家形象是为了确保尼克松北京之行的 成功, 那么, 尼克松所谓 “世界领袖”的形象则是为了树 立和提高美国的威望, 巩固并提升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权 力地位, 从而确保美国全球战略——多极均势格局的实 现。 从专业媒体传播的角度看, 美国将为尼克松访华采用 最有效、直观的大众传播手段——“电视”。尽管在具体的 技术环节上会有诸多不便, 如: 要在中国建地面转播中 心, 要使用通讯卫星, 安装大量的设备, 等等, 但在华盛 顿看来 “印刷新闻, 即报纸, 对公众的影响是微不足道 的, 而电视却能在几分钟内改变人们的观念。从电视的角 度来说, 中国的时间比我们早十三小时, 这就提供了额外 的方便: 上午的活动可以在晚上电视的黄金时间传到美 国, 晚上的活动可以在早晨的电视上作实况转播——要是 我们的主人能合作的话。”[8](p.2)此外, 黑格希望双方能在有 争议的议题上, 用一种坦率的语言将误解减小到最低程 度, 而不希望把这些分歧表述成——“放空炮”。[5] “强调共 识、弱化分歧”无疑是有力宣传尼克松访华富有成效的又 一重要武器。 在黑格访华的四次谈判中, 黑格主要运用了叙述的方 法强化苏联的威胁。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升尼克松访华为 中 国 带 来 的 巨 大 “收 益 ”, 从 而 使 中 方 能 采 取 积 极 措 施——无论是 《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词, 还是双边交流领 域的拓宽, 确保尼克松访华看上去 “卓有成效”; 目的之 二是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纳入美全球战略的轨道, 强化中美 关系, 共同对付苏联的挑战。而中方为了表明坚持立场, 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要在 《中美联合公报》中突出 “革 命、进步、立场坚定”的形象。双方不同的动机、不同的 要求、不同的指导原则注定双方起草 《中美联合公报》将 是一个讨价还价、枝节必争的过程。此外, 面对苏联的威 胁, 中方在黑格面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气概, 美方的 “诱 压政策”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 在基辛格两次访华 中, 中方也并未主动提及苏联的威胁, 以及应对的办法。 如何利用苏联的威胁, 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将是尼克松访 华时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注 释: !" 国内现存研究成果中, 对黑格访华论述比较详细的是魏史言: “黑格率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 《新中国外交风云》, 第三 辑, 第 71- 79 页。 参考文献: [1] 张曙光. 美国对华战略考虑与决策 1949- 1972[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Haig's Jan. 1972, Talking Points for Meeting with Prime Minister Chou En- Lai,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4. [3] Memorandum Dec. 23, Haig to Kissinger “Items to discuss with Advance Party”,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4] 魏史言. 黑格先遣组为尼克松访华安排的经过[A]. 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主编. 新中国外交风云( 第三辑) [C].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 社, 1994. [5] Jan. 7, Memcon Haig and Zhou Enlai;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6] Jan. 4, Memcon Haig's report to Kissinger,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7] Jan. 5, 1972, Haig's Report to Kissinger, Source: NSC Box 1037, Folder 1. [8] 基辛格. 白宫岁月: 基辛格回忆录( 第四册)[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0. 69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