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24期 历史教学 No.24,2008 History Teaching 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原因探析 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文章基于美国近期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从美方为基辛格访华所做的准备,周恩来与基辛 格谈判的话语特点,中方外事接待工作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细致剖析基辛格秘密访华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从而深度透视尼克松政府在对华政策中的关键问题一台湾问题、越南战争问题、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等问 题上所持的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 [中图分类号K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57-6241(2008)24一0060-06 Study on the Success of Kissinger's Secret China Trip Abstract:Based on the newly declassified Nixon presidential documents,the thesis makes an in-depth case study on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Kissinger's secret China trip.The writer attributes Kissinger's success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NSC delicate and substantial preparation for Kissinger and Zhou Enlai Talks,two prominent diplomats'excellent negotiating skill and China' s hospitality and credibility in hosting Kissinger visiting group.Moreover,such key issues in Sino-US rapprochement as Taiwan issue,Vietnam War,Normalizing with China would als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Kissinger,Secret China Trip,Success 学界普遍熟悉巴基斯坦渠道一—“从首脑,经首脑, 形态相左,中美高层领导人无近距离接触,双方在一系列 到首脑”的高效运作促成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事实 国际问题上仍存有严重分歧,如何在会谈中弱化分歧,强 上,早在中美第135次华沙大使级会谈过程中,美方就提 调共识,则是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将基于美国国家 出愿意派遣特使来华进行更高层次的会谈,中方在第 第二档案馆和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 136次大使级会谈中表示欢迎美方特使来华m4。但 案、基辛格档案和洛德档案,从美方为基辛格访华所做的 由于基辛格感到华沙渠道过于“拘束”,使得华沙大使级 准备,周恩来与基辛格谈判的话语倒“特点,中方外 会谈难以为继,美方特使来华问题也由此变得悬而未决。 事接待工作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细致剖析基辛格秘密访 伴随着“乒乓外交”的成功,中美关系呈现出良性互动的 华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态势一1971年4月,尼克松先后宣布了同中国缓和的 “五个步骤”,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去中国的愿望。4 一、美方准备甚周详 月30日,美国的《时代》杂志刊登了1970年12月18日 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记录,美方特使来华问题也 早在1971年初春,基辛格就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以 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下简称国安会)的成员准备北京之行的任务书删5。从 伴随着美国尼克松总统档案的陆续解密,从微观层 一定意义上讲,任务书不仅仅是国安会为基辛格准备的 面深入探究基辛格秘密访华获得成功的原因已成为可 会谈背景资料,还体现了美对华的基本判断和认知。国安 能。在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之前,中美双方均有改善双边 关系的良好意愿,但由于中美对峙长达22年之久,意识 *本文系教有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 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 【收稿日期2008-10-12 06ZD0013)的阶段性成果。 世界史研究 -2010 China Academie Joural Electroni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tp:/.n
[摘 要]文章基于美国近期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从美方为基辛格访华所做的准备,周恩来与基辛 格谈判的话语特点,中方外事接待工作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细致剖析基辛格秘密访华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从而深度透视尼克松政府在对华政策中的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越南战争问题、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等问 题上所持的态度和立场。 [关键词]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 6241(2008)24-0060-06 Study on the S ucce s s of Kis singe r’s Secret China Trip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ly declassified Nixon presidential documents, the thesis makes an in- depth case study on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Kissinger’s secret China trip. The writer attributes Kissinger’s success to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NSC delicate and substantial preparation for Kissinger and Zhou Enlai Talks, two prominent diplomats’excellent negotiating skill and China’ s hospitality and credibility in hosting Kissinger visiting group. Moreover, such key issues in Sino- US rapprochement as Taiwan issue, Vietnam War, Normalizing with China would als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 Kissinger, Secret China Trip, Success 【收稿日期】2008-10-12 世界史研究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2008 年第 24 期 No.24,2008 学界普遍熟悉巴基斯坦渠道[1]——“从首脑,经首脑, 到首脑”的高效运作促成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事实 上,早在中美第 135 次华沙大使级会谈过程中,美方就提 出愿意派遣特使来华进行更高层次的会谈,中方在第 136 次大使级会谈中表示欢迎美方特使来华[2] (pp.94~101)。但 由于基辛格感到华沙渠道过于“拘束”,使得华沙大使级 会谈难以为继,美方特使来华问题也由此变得悬而未决。 伴随着“乒乓外交”的成功,中美关系呈现出良性互动的 态势——1971 年 4 月,尼克松先后宣布了同中国缓和的 “五个步骤”,表达了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去中国的愿望。4 月 30 日,美国的《时代》杂志刊登了 1970 年 12 月 18 日 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记录,美方特使来华问题也 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伴随着美国尼克松总统档案的陆续解密,从微观层 面深入探究基辛格秘密访华获得成功的原因已成为可 能。在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之前,中美双方均有改善双边 关系的良好意愿,但由于中美对峙长达 22 年之久,意识 形态相左,中美高层领导人无近距离接触,双方在一系列 国际问题上仍存有严重分歧,如何在会谈中弱化分歧,强 调共识,则是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将基于美国国家 第二档案馆和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 案、基辛格档案和洛德档案,从美方为基辛格访华所做的 准备,周恩来与基辛格谈判的话语[3] (pp.56~63) 特点,中方外 事接待工作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细致剖析基辛格秘密访 华取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早在 1971 年初春,基辛格就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以 下简称国安会)的成员准备北京之行的任务书[4] (pp.45~46)。从 一定意义上讲,任务书不仅仅是国安会为基辛格准备的 会谈背景资料,还体现了美对华的基本判断和认知。国安 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原因探析 郑 华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 战时期美国重大外 交政策研究 ”(项 目 批 准 号 : 06JZD0013)的阶段性成果。 一、美方准备甚周详 60
会要在任务书中罗列出所有可能涉及的谈判议题、中方 而美国总体的目标是要从中国那里有所收获,所 的观点和美方所能做出的答复。 以,美国要制定出对应的交换物一希望北京运用其在 在北京之行的任务书中,涉及苏联和越南的议题是 河内的影响,促成越南战争的和平解决:美国发展同中国 由基辛格亲自负责。其中苏联部分有可能是由基辛格的 关系的同时,可以继续保持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和互助防 助手洛德(Winston Lord)和美国海军司令(后升为上将) 卫条约:中美关系的发展能使双方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 乔纳森·豪(Jonathan Howe)帮助完成的。后者主要负责战 题进行探讨,如:武器控制、发展贸易和旅游、缓解东亚和 略部分。国安会主管越南事务的威廉·斯迈泽(William 东南亚紧张局势,等等:中国如何看待苏联在世界事务中 Smse)帮助基辛格准备越南部分,他和基辛格在越南问 的作用,以及苏联的军事实力等问题。 题上观点十分接近。有关中国和东亚的议题由国安会主 华盛顿还特意制定出谈判中应采用的策略:应尽可 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高级官员霍尔德里奇(John 能让中方先提出谈话的议题,美方可借机感知谈话氛围, H.Holdridge)负责。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国安会内部 从中方的语气上判断他们的底线是什么。但是如果让美 以极度保密的形式进行的,不允许向外界,尤其是向国务 方先谈,美会通过讲述有关某个议题的事实,引导中方谈 院透露半点风声四6。为了保密的需要,基辛格未邀 出对这些议题的观点,即“先倾听,后发言,先事实,后立 请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参与任务书的起草工作的。 场“:强调双方的共同点,弱化分歧,只要中方不迫使,尽 在谈判中,谈判者需做的最为根本的准备工作就是 量不谈分歧。如果被迫要谈分歧,要说,“如果…是这样 要明确“我需要什么?”和“我的选择是什么?”。前者是最 的”,而不要说,“不,除非…”要对中方的强硬路线做到 为直观,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而后者则显示了谈判者在谈 视而不见:待良好的气氛建立之后,再谈首脑会晤的事 判中的实力,以及对最终谈判结果的影响向。华盛顿 情。要将首脑会谈同越南停战联系起来,暗示中国人帮助 深知这些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任务书要尽可能准确 结束越南战争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口。显然,请中国帮助 地估计出中国的收益,中国的要求。同时,还有确定美国 结束越南战争是基辛格中国秘密之行的重要议题之一。 的要求,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华盛顿预测中国将从美 由于这将是双方高层领导人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国领导人的北京之行中获得巨大的政治收益一有助于 华盛顿并不非常了解北京的观点和立场,任务书所起到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五极”中的一极:苏联 的作用只是一种估计和预测。与基辛格第二次访华、黑格 将在同中国的对抗中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但美国的亚 访华、尼克松访华的任务书相比较而言,这份资料是最薄 洲盟友会因此而引发骚动和不安,有可能造成台湾的国 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时美对华认知的有限性,双 际地位下降,甚至中国今年有条件(驱逐台湾加入联合 方的初次会晤将会侧重于广泛地交流意见。华盛顿对会 国的可能性加大四。 谈各议题的准备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任务书一览表① (1971年7月) 议题 页数 百分比 美方的立场 开场白 11 20% 表达对中国的尊重和改善双边关系的良好愿望 议程 8 14.5% 会谈中涉及的议题 首脑会晤 3 5.5% 出访日期、会晤地点、停留时间、会谈形式和议题等 台湾 5 9% 美台关系、台湾的地位、联合国代表权 印度支那 6 10.1% 希望中国能对北越施加影响,帮助结束战争 大国关系 7 12.6% 美、苏、中、日之间的关系 联络 3 5.5% 建议设立热线电话和秘密联络渠道 贸易、旅游 7.3% 建议发展贸易、增加交流 印巴冲突 5.5% 采取措施缓解南亚紧张局势,确保南亚大陆的稳定 朝鲜半岛 2 3.6% 中美需要分别劝说北南双方采取克制态度 祝酒词 5.5% (共计55页 尼克松对任务书的总体评价是:基辛格采取的态度 联在中国边界部署的师比针对所有北约国家部署的师都 不够强硬,太过友善。他指出:基辛格在同中国领导人的 多,这对中国的侧翼构成威胁:强化日本的威胁一日本 谈判中应强调中国遭遇的威胁:强化苏联的威胁一苏 有能力、资源,也知道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重建其军事力 ①议题的先后顺序是依据任务书的顺序排列,每个议题的页数不包括附加参考文件,其中 台湾问题上附有5页美在台的军事部属。各议题所占的百分比是按照字数统计得出的。 世界史研究 61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尼克松对任务书的总体评价是:基辛格采取的态度 不够强硬,太过友善。他指出:基辛格在同中国领导人的 谈判中应强调中国遭遇的威胁:强化苏联的威胁——苏 联在中国边界部署的师比针对所有北约国家部署的师都 多,这对中国的侧翼构成威胁;强化日本的威胁——日本 有能力、资源,也知道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重建其军事力 会要在任务书中罗列出所有可能涉及的谈判议题、中方 的观点和美方所能做出的答复。 在北京之行的任务书中,涉及苏联和越南的议题是 由基辛格亲自负责。其中苏联部分有可能是由基辛格的 助手洛德(Winston Lord)和美国海军司令(后升为上将) 乔纳森·豪(Jonathan Howe)帮助完成的。后者主要负责战 略部分。国安会主管越南事务的威廉·斯迈泽(William Smyser)帮助基辛格准备越南部分,他和基辛格在越南问 题上观点十分接近。有关中国和东亚的议题由国安会主 管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高级官员霍尔德里奇(John H. Holdridge)负责。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国安会内部 以极度保密的形式进行的,不允许向外界,尤其是向国务 院透露半点风声[4] (pp.45~46)。为了保密的需要,基辛格未邀 请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参与任务书的起草工作[5] (p.10)。 在谈判中,谈判者需做的最为根本的准备工作就是 要明确“我需要什么?”和“我的选择是什么?”。前者是最 为直观,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而后者则显示了谈判者在谈 判中的实力,以及对最终谈判结果的影响[6] (p.10)。华盛顿 深知这些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任务书要尽可能准确 地估计出中国的收益,中国的要求。同时,还有确定美国 的要求, 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华盛顿预测中国将从美 国领导人的北京之行中获得巨大的政治收益——有助于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五极”中的一极;苏联 将在同中国的对抗中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但美国的亚 洲盟友会因此而引发骚动和不安,有可能造成台湾的国 际地位下降,甚至中国今年有条件(驱逐台湾)加入联合 国的可能性加大[7]。 而美国总体的目标是要从中国那里有所收获,所 以,美国要制定出对应的交换物——希望北京运用其在 河内的影响,促成越南战争的和平解决;美国发展同中国 关系的同时,可以继续保持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和互助防 卫条约;中美关系的发展能使双方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 题进行探讨,如:武器控制、发展贸易和旅游、缓解东亚和 东南亚紧张局势,等等;中国如何看待苏联在世界事务中 的作用,以及苏联的军事实力等问题[7]。 华盛顿还特意制定出谈判中应采用的策略:应尽可 能让中方先提出谈话的议题,美方可借机感知谈话氛围, 从中方的语气上判断他们的底线是什么。但是如果让美 方先谈,美会通过讲述有关某个议题的事实,引导中方谈 出对这些议题的观点,即“先倾听,后发言,先事实,后立 场“;强调双方的共同点,弱化分歧,只要中方不迫使,尽 量不谈分歧。如果被迫要谈分歧,要说,“如果……是这样 的”,而不要说,“不,除非……”要对中方的强硬路线做到 视而不见;待良好的气氛建立之后,再谈首脑会晤的事 情。要将首脑会谈同越南停战联系起来,暗示中国人帮助 结束越南战争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7]。显然,请中国帮助 结束越南战争是基辛格中国秘密之行的重要议题之一。 由于这将是双方高层领导人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华盛顿并不非常了解北京的观点和立场,任务书所起到 的作用只是一种估计和预测。与基辛格第二次访华、黑格 访华、尼克松访华的任务书相比较而言,这份资料是最薄 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时美对华认知的有限性,双 方的初次会晤将会侧重于广泛地交流意见。华盛顿对会 谈各议题的准备情况详见表 1 所示: 表 1 任务书一览表① (1971 年 7 月) !"#$% & ’ ()* +,-. /0+1 2 *)* 34567+1897:;?@ AB * C A !7AB8D7EFGH IJKL M ) N%OPQRSTUVWXYZ[\ ] ! ^ )M 7_775‘= ! Ea 2 *)* bcdefghiEajk lm7no ( ^)2 bpqlm7rSst Iuvw 2 *)* xyzR{|}~V}~] 2)M P} xyJ 2 *)* (共计 55 页) ① 议题的先后顺序是依据任务书的顺序排列,每个议题的页数不包括附加参考文件,其中 台湾问题上附有 5 页美在台的军事部属。各议题所占的百分比是按照字数统计得出的。 世界史研究 61
量,美国完全撤出亚太地区或者在该地区误用军事力量 并对意外的核战争达成某种一致意见等等。美方为基辛 有可能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即:日本的未来发展趋 格秘密访华做准备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71年5 向具有威胁性:强化越战的威胁—如果越南战争的僵 月26至29日开会讨论中美关系问题,周恩来还在衣、 局继续下去,美有可能加大对北越的打击力度,这将对中 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为基辛格北京之行做了细致的安 国构成威胁国。 排。 尼克松要求基辛格对台湾问题采取一种“模糊、闪 烁”的态度,要尽量避免过多谈论美国的立场。在谈论从 二、美方谈判求缓和,中方话语溯历史 台湾撤军时,要指出美驻扎在台湾的6000名军人直接参 与了越南战争,要将结束越南战争同台湾撤军联系起来。 在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近距离、四十八小时接 此外,尼克松希望在高峰会晤之前,两国政府之间应该可 触过程中,基辛格有二十一小时都是在同中方官员的会 以取得某些成就,比如:释放关押在华的美国政治犯:象征 谈中度过的,其中十七小时用于和周恩来举行会晤,四小 性地向华运送几船美国谷物:就越南战争问题取得某些进 时用于同叶剑英、黄华、章文晋商讨起草基辛格访华公 展:作为高峰会晤的成果,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热线联络 告。基辛格访华期间的具体时间安排见表2所示: 表2基辛格访华日程一览表 (1971年7月9-11日) 日期 时间 具体时刻 内容 7月9日(星期五) 中午 12:15 到达北京 下午 16:30-23:20 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 上午 参观紫禁城 7月10日(星期六) 下午 12:10-18:00 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 晚上 22:00-23:15 基辛格等待同周恩来会晤 23:20-23:50 基辛格与周恩米会晤 午夜 0:00-1:40 基辛格与叶剑英、黄华会晤 7月11日(星期日) 凌晨 1:40-2:55 休息、等待 上午 9:50-10:35 基辛格与叶剑英、黄华会晤 10:35-11:55 基辛格与周恩来会晤 下午 13:00 离开中国 综观基辛格同中方高层领导人的会谈备忘录,美方 度。同时,基辛格多次频繁使用形容词和程度副词表达 的谈判技巧和话语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美方的态度是诚恳的”这个概念。基辛格会使用“绝对的 特点之一:美方善于运用热诚话语营造良好谈判氛 坦率”,“带着所有的诚意”,“绝对的尊重”等词汇表达美 围,并有意弱化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方严肃、认真、坦诚的会谈态度。 会谈之初,基辛格运用了大量的褒义词表达对中国 另一方面,基辛格在会谈中有意识地弱化,甚至搁置 古老文化的崇拜和敬仰,他称赞中国“优越的文化”,“美 意识形态因素,反复解释尼克松时期的对外政策与以往 丽、神奇的土地”,强调中国的“成就”、“传统”和“实力”。 的政府不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强调在“相互尊重和平 同时对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敌入侵寄予深切同情,称中国 等的基础上,在共同关心的事务上进行合作。”基辛格承 是“外国压迫的受害者”。并谦虚地说:与中国相比,美国 认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希望“由历 只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此外,基辛格还时刻注 史评判对错”。杜勒斯时期的对外政策是“在全世界与共 意用话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强化“中国是一个强大 产主义战斗,为了使美国成为主导力量,美国要在任何时 的、发展中的国家”的概念。美国“热切盼望”,并且“衷心 间,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参加每一场战斗。而尼克松总 希望”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担国际责任”。并称 统的对外政策则不同一“不是抽象地对付共产主义,而 “中美两国之间有如此悠久的友谊并非偶然”。为显示同 是根据共产主义国家针对美国的具体行动,来对付具体 周恩来谈话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基辛格称自己是总统的 的共产主义国家,而且不是作为一场抽象的圣战。”网 “亲密助手”,多次提到自己是“代表尼克松总统”,是被 特点之二:美方善于运用外交语言的模糊性,既阐明 “尼克松总统授权”的。其言外之意就是:美方的观点是总 基本观点,又避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这一点在“台湾问 统许可的,非基辛格的个人观点,是美国政府官方的态 题”、“改善关系”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认知上表现 世界史研究 -2010 China Academie ou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p://w.n
综观基辛格同中方高层领导人的会谈备忘录,美方 的谈判技巧和话语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特点之一:美方善于运用热诚话语营造良好谈判氛 围,并有意弱化双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 会谈之初,基辛格运用了大量的褒义词表达对中国 古老文化的崇拜和敬仰,他称赞中国“优越的文化”,“美 丽、神奇的土地”,强调中国的“成就”、“传统”和“实力”。 同时对中国历史上遭受外敌入侵寄予深切同情,称中国 是“外国压迫的受害者”。并谦虚地说:与中国相比,美国 只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此外,基辛格还时刻注 意用话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强化“中国是一个强大 的、发展中的国家”的概念。美国“热切盼望”,并且“衷心 希望”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分担国际责任”。并称 “中美两国之间有如此悠久的友谊并非偶然”。为显示同 周恩来谈话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基辛格称自己是总统的 “亲密助手”,多次提到自己是“代表尼克松总统”,是被 “尼克松总统授权”的。其言外之意就是:美方的观点是总 统许可的,非基辛格的个人观点,是美国政府官方的态 度。同时,基辛格多次频繁使用形容词和程度副词表达 “美方的态度是诚恳的”这个概念。基辛格会使用“绝对的 坦率”,“带着所有的诚意”,“绝对的尊重”等词汇表达美 方严肃、认真、坦诚的会谈态度。 另一方面,基辛格在会谈中有意识地弱化,甚至搁置 意识形态因素,反复解释尼克松时期的对外政策与以往 的政府不同,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强调在“相互尊重和平 等的基础上,在共同关心的事务上进行合作。”基辛格承 认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希望“由历 史评判对错”。杜勒斯时期的对外政策是“在全世界与共 产主义战斗,为了使美国成为主导力量,美国要在任何时 间,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参加每一场战斗。而尼克松总 统的对外政策则不同——“不是抽象地对付共产主义,而 是根据共产主义国家针对美国的具体行动,来对付具体 的共产主义国家,而且不是作为一场抽象的圣战。”[9] 特点之二:美方善于运用外交语言的模糊性,既阐明 基本观点,又避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这一点在“台湾问 题”、“改善关系”与“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认知上表现 表 2 基辛格访华日程一览表 (1971 年 7 月 9- 11 日) !"#$%&’() * +,-./ 0 !"#$%&’() !"#123%&’() 4 5* !"#$%&’() 6 7 !"#$89:;? 7 @A;12 * !"#$89:;<=() !"#$%&’() BCD 量,美国完全撤出亚太地区或者在该地区误用军事力量 有可能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即:日本的未来发展趋 向具有威胁性;强化越战的威胁——如果越南战争的僵 局继续下去,美有可能加大对北越的打击力度,这将对中 国构成威胁[8]。 尼克松要求基辛格对台湾问题采取一种“模糊、闪 烁”的态度,要尽量避免过多谈论美国的立场。在谈论从 台湾撤军时,要指出美驻扎在台湾的 6000 名军人直接参 与了越南战争,要将结束越南战争同台湾撤军联系起来。 此外,尼克松希望在高峰会晤之前,两国政府之间应该可 以取得某些成就,比如:释放关押在华的美国政治犯;象征 性地向华运送几船美国谷物;就越南战争问题取得某些进 展;作为高峰会晤的成果,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热线联络 并对意外的核战争达成某种一致意见等等[8]。美方为基辛 格秘密访华做准备的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71 年 5 月 26 至 29 日开会讨论中美关系问题,周恩来还在衣、 食、住、行等诸多方面为基辛格北京之行做了细致的安 排。 在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近距离、四十八小时接 触过程中,基辛格有二十一小时都是在同中方官员的会 谈中度过的,其中十七小时用于和周恩来举行会晤,四小 时用于同叶剑英、黄华、章文晋商讨起草基辛格访华公 告。基辛格访华期间的具体时间安排见表 2 所示: 世界史研究 二、美方谈判求缓和,中方话语溯历史 62
得淋漓尽致。当双方正式进入敏感议题的谈判时,周恩来 同中国的关系应进行的步骤如图1所示: 率先表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即:“只有一个 正常状态 0>(友好 正常化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 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台湾撤 图1:美方对中美关系友好、正常化的认知 出所有的武装部队,拆除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所有军事 事实上,在基辛格中国之行的任务书中,根本没有 设施。杜勒斯在1954年签署的美国与蒋介石之间的条约 “与中国建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字眼。美方强调的 是非法的,中国不承认那个条约”,并请基辛格谈美方的 是“先缓后和”,即:先实现两国的首脑会晤,改善关系,发 观点。而基辛格则表示更乐意先谈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 展友谊,再考虑“正常化”的问题。至于在何时、何种条件 当即表示同意,说:“你们可以先谈台湾问题或者印度支 下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相关的美方档案资料根本没 那问题,你们也可以把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谈,因为你们 有显示。换句话说,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成功实现首脑会 可能认为这两个问题有联系。”基辛格认为台湾问题可 晤。基辛格没有正面同周恩来交锋,而是强调了美方需 以分成两部分:(1)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问题:(2) 要正常化,并描绘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前景,并最终表态 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政治发展问题,并着重谈 说:“对我们来说,实际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两国关系正常 了前者,即:美为了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缓解台湾地区的 化,而这在今年或明年是无法实现的,但在总统第二任期 紧张形势,所采取的一些积极的措施一终止了在台湾 的头两年里是可以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基辛格承诺 海峡的巡逻:从台湾撤出了一个中队的空中加油机:将军 的是在“尼克松第二任期的头两年里完成‘(考虑)如何实 事顾问团的规模减小了20%:准备在印度支那战事结束 现正常化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说“要实现正常化”。 后,撒走与台湾防卫无关的23军队:基辛格准备向周恩 特点之三:美方在谈判中秉持就事论事,着力解决具 来提供驻台美军的详细数字网。显然,美将结束越南战争 体问题的实用主义态度,刻意规避对国际伦理、道德准则 作为从台湾撤军的前提条件。至于台湾的政治未来,基辛 的探讨。美方称会谈的议题为“issue”,而中方则称之为 格表示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解决方 “question”。按照字典的解释一“issue”是指“正在争论 案,并且“将不支持台独活动”。而在中方看来,台湾问题 的一个问题或一件事中的一点四os”;而“question'”是 的核心是台湾的归属问题。若将台湾的归属和美从台湾 指一个存有分歧和争论的题目四”。“一个点”与“一 撤军这两个问题并列来谈,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基于 个题目”相比,“点”的容量要小得多,而“题目“涉及的内 对前者的承认而采取的行动。正如周恩来所言:“台湾问 容更宽泛。换句话说,“issue”指的是在一些具体、实实在 题的关键不仅仅是美国撤军的问题,还有两国之间的基 在的事情上存在的分歧,而“question”则指的是在原则、 本关系问题一台湾必须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 立场上存在的分歧。进一步讲,美国是想“就事论事,解决 的一个省。”网 具体问题”,如:结束越南战争:而中国是要“探讨在原则、 中美“改善关系”与“正常化”是双方争论的又一焦 立场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问题”。此外,提到“question”,人 点。在中方看来,尼克松访华、双方首脑会晤将标志着两 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答案”(answer),那么,中国希望得到 国关系的改善和友谊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建立外交关系, 的答案就是“双方能在原则立场上达成共识”,而美国关 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要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就必 注的则是“能使某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issue”和 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同台湾断 “question”这两个简单的词汇,就像是冰山的一角,折射 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不仅有利于双边关系向良性发 并透视出双方会谈态度的基本不同。基于这种态度的差 展,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但基辛格并不同意周 异,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遵循的准则也是不同的,而中 恩来这一观点。认为“友好”和“正常化”有着严格的“度” 美双方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则可以说是最好的 的区分。但他又不好争辩说“友好”不能等同于“正常化”, 明证了。 那样就会显得美方很没有诚意,于是,他玩起了文字游 戏,使用了“正常状态”@。基辛格说:“我们两个国家在彼 ①Normalcy的意思是“正常状态,可以和Normality互换使 此相互隔绝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之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 用”:Normalization的意思是“使达到正常的行为或过 先恢复正常状态,然后是友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之间 程”,一般翻译为“正常化”。通常的理解是通过正常化过 的相互忍耐和理解是必须的。我们不应该超越形势允许 程,才能达到正常状态。因而,基辛格的说法既不合乎 的范围而强行采取行动,欲速则不达。”@美方认为改善 般语言逻辑,也不符合国家之间发展正常关系的轨迹,是 在玩文字游戏。 世界史研究 63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得淋漓尽致。当双方正式进入敏感议题的谈判时,周恩来 率先表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即:“只有一个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 是中国的一个省。”“美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台湾撤 出所有的武装部队,拆除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所有军事 设施。杜勒斯在 1954 年签署的美国与蒋介石之间的条约 是非法的,中国不承认那个条约”,并请基辛格谈美方的 观点。而基辛格则表示更乐意先谈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 当即表示同意,说:“你们可以先谈台湾问题或者印度支 那问题,你们也可以把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谈,因为你们 可能认为这两个问题有联系。”[9]基辛格认为台湾问题可 以分成两部分:(1)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形势问题;(2) 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政治发展问题,并着重谈 了前者,即:美为了改善同中国的关系,缓解台湾地区的 紧张形势,所采取的一些积极的措施——终止了在台湾 海峡的巡逻;从台湾撤出了一个中队的空中加油机;将军 事顾问团的规模减小了 20%;准备在印度支那战事结束 后,撤走与台湾防卫无关的 2/3 军队;基辛格准备向周恩 来提供驻台美军的详细数字[9]。显然,美将结束越南战争 作为从台湾撤军的前提条件。至于台湾的政治未来,基辛 格表示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解决方 案,并且“将不支持台独活动”。而在中方看来,台湾问题 的核心是台湾的归属问题。若将台湾的归属和美从台湾 撤军这两个问题并列来谈,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基于 对前者的承认而采取的行动。正如周恩来所言:“台湾问 题的关键不仅仅是美国撤军的问题,还有两国之间的基 本关系问题——台湾必须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 的一个省。”[9] 中美“改善关系”与“正常化”是双方争论的又一焦 点。在中方看来,尼克松访华、双方首脑会晤将标志着两 国关系的改善和友谊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建立外交关系, 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要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就必 须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同台湾断 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不仅有利于双边关系向良性发 展,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但基辛格并不同意周 恩来这一观点。认为“友好”和“正常化”有着严格的“度” 的区分。但他又不好争辩说“友好”不能等同于“正常化”, 那样就会显得美方很没有诚意,于是,他玩起了文字游 戏,使用了“正常状态”①。基辛格说:“我们两个国家在彼 此相互隔绝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之后,面对的首要问题是 先恢复正常状态,然后是友好。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之间 的相互忍耐和理解是必须的。我们不应该超越形势允许 的范围而强行采取行动,欲速则不达。”[10]美方认为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应进行的步骤如图 1 所示: 事实上,在基辛格中国之行的任务书中,根本没有 “与中国建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字眼。美方强调的 是“先缓后和”,即:先实现两国的首脑会晤,改善关系,发 展友谊,再考虑“正常化”的问题。至于在何时、何种条件 下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相关的美方档案资料根本没 有显示。换句话说,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成功实现首脑会 晤[10]。基辛格没有正面同周恩来交锋,而是强调了美方需 要正常化,并描绘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前景,并最终表态 说:“对我们来说,实际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两国关系正常 化,而这在今年或明年是无法实现的,但在总统第二任期 的头两年里是可以完成的。”需要指出的是,基辛格承诺 的是在“尼克松第二任期的头两年里完成‘(考虑)如何实 现正常化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说“要实现正常化”。 特点之三:美方在谈判中秉持就事论事,着力解决具 体问题的实用主义态度,刻意规避对国际伦理、道德准则 的探讨。美方称会谈的议题为“issue”, 而中方则称之为 “question”。按照字典的解释——“issue”是指“正在争论 的一个问题或一件事中的一点[11] (p.1015)”;而“question”是 指一个存有分歧和争论的题目[11] (p.1584)”。“一个点”与“一 个题目”相比,“点”的容量要小得多,而“题目”涉及的内 容更宽泛。换句话说,“issue”指的是在一些具体、实实在 在的事情上存在的分歧,而“question”则指的是在原则、 立场上存在的分歧。进一步讲,美国是想“就事论事,解决 具体问题”,如:结束越南战争;而中国是要“探讨在原则、 立场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问题”。此外,提到“question”,人 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答案”(answer),那么,中国希望得到 的答案就是“双方能在原则立场上达成共识”,而美国关 注的则是“能使某个具体问题得到解决”。“issue”和 “question”这两个简单的词汇,就像是冰山的一角,折射 并透视出双方会谈态度的基本不同。基于这种态度的差 异,双方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遵循的准则也是不同的,而中 美双方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则可以说是最好的 明证了。 图 1:美方对中美关系友好、正常化的认知 ① Normalcy 的意思是“正常状态,可以和 Normality 互换使 用”;Normalization 的意思是“使达到正常的行为或过 程”,一般翻译为“正常化”。通常的理解是通过正常化过 程,才能达到正常状态。因而,基辛格的说法既不合乎一 般语言逻辑,也不符合国家之间发展正常关系的轨迹,是 在玩文字游戏。 世界史研究 63
在越南问题上,基辛格强调美国的“威望”和“荣誉”, 周恩来用回顾历史的办法,从杜勒斯谈起,谈到历任美国 强调要“体面地结束战争”一通过谈判方式,设定全部 政府的对越政策,追溯战事的起源一美国拒绝签署《日 撤军日期、实现全面停火、释放战俘、确保越南政府的国 内瓦协定》的欺骗行径,和步英法殖民者后尘的侵略行 际地位。同时表示,绝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 径,指出“印度支那战争的罪魁祸首是美国政府,而且挑 (1)不能同北越合作推翻南越政府:(2)不能将支付战争 起印度支那战事的责任应该由美国政府承担”。双方的 赔款作为和平的一个条件,但可以自愿提供援助。而周恩 具体分歧详见表3所示: 来则更为关注“美在越南行为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 表3中美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比较(1971年7月9日) 印度支那 美国 中国 开场议趣 越南问题的现状 追究造成越南问题现状的历史原因 关注内容 怎样体面橄军 美应全部撤军,不应介意如何撤离 “体面结束战争” 通过谈判方式,设定全部撤军日期、实现全面 直接撤走全部军队,将印支问题留交三国人民自己解 停火、释放战俘、确保越南政府的国际地位 决,这符合世界大多数人的心愿 符合南越人民心愿,由他们来决定南越的未来, 将印支问题留交三国人民自己解决,外部力量不要介 越南的未来 并且确保南越的国际地位 入 如果南越政权不受欢迎,被推翻,美将不再介 南越政权会继续压迫、居杀人民,人民会继续战斗, 对未来南越政权的预测 入越南内部事务 战事不断。 美结束战争的诚意 非常真诚 持怀疑态度,因为美己将越南战争扩大到了印支三国 由此表可见:美方更关心怎样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 格赠送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和连夜赶制的基辛格访华 完全是一种就事论事,非常实用的态度。而中方则更关注 相册。在基辛格短暂的48个小时行程中,中方还应美方 印支战争的合法性与正义性问题,无论是追溯战事的历 的要求,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参观紫禁城。同时, 史渊源,还是预测越南的未来,中方都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周恩来的体贴和亲和力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 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即要求美国无条件全部撤军,让 恩来会在基辛格的下级生病时,不顾级别的差异,亲自前 印支人民自主决定国家的未来。换句话说,中国更注重表 去探望。双方的首次会谈是周恩来亲临基辛格下榻处举 明中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的正义立场。在国际谈判中,伦 行,这令基辛格感到亲切和从容:第二次会谈在人民大会 理、道德方面的辩论可作为有效的谈判手段使用,谈判者 堂举行,这又使基辛格感到了作为贵宾的荣耀:更重要的 可凭借有关正义和公平的陈述一合法的外衣,在谈判 是,这中间体现的平等观念令基辛格感到很舒服。 中获取有利地位,并可以谋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做,既不 其次,饮食、起居安排周到。周恩来亲自为基辛格访 会招致过多的谴责,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通过诉诸道 华时的饮食和起居做了细致的准备。在对基辛格下榻的 德议题,强势一方可避免使用太多的权力,而弱势一方也 房间进行重新粉刷和布置时,周恩来让服务员把文革色 能利用其弱小的优势,获取较为有利的结果回。有趣 彩很浓的工艺品换成了文物、国画等,他的细心和周到不 的是,当中方谈及结束印度支那战争所应遵循的正义原 仅仅让美国人感到了中国的友善,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中 则时,美方对此避而不谈。所以,双方有关印度支那问题 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饮食方面,周恩来特地安排准 的谈判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的。不同的目标,不同 备了美国人爱吃的奶酪和海味,并事先亲自核定菜单。基 的侧重点注定了双方在会谈中会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辛格刚下飞机,就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盛宴款待。此后, 美方有意规避的做法是在严格恪守任务书中的指示,即 多餐如此。在基辛格和周恩来两次长时间的会晤中,分别 对中方的强硬路线视而不见,从而避免使谈判陷入僵局。 穿插了两次用餐,这看似自然、平常的用餐却起到了调节 气氛、舒缓心情的作用。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三、中方对美外事接待工作重细节 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给尼克松的报 告中着笔墨写道:“中国饮食源于传统文化、精心手工烹 基辛格和他的助手初次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与周到 制、用餐环境清新、盛宴菜式繁多、酸甜搭配得当。美餐之 是在巴基斯坦的士地上。周恩来派四名高级官员—张 后,虽有心满意足之感,却无丝毫厌腻之心。”在吃过精 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和三名领航员亲自到巴基 美的北京烤鸭之后,周恩来带领基辛格等人参观做北京 斯坦迎接基辛格。当基辛格离开中国时,所有参与会见基 烤鸭的操作间,并描述做烤鸭时用的果木。这段小插曲令 辛格的中国官员(周恩来除外都到机场送行。并向基辛 美方感到周恩来的亲切、友善和为使客人感到舒适、自然 世界史研究 -2010 China Academic Joual Electroni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up://ww.cnki
由此表可见:美方更关心怎样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 完全是一种就事论事,非常实用的态度。而中方则更关注 印支战争的合法性与正义性问题,无论是追溯战事的历 史渊源,还是预测越南的未来,中方都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即要求美国无条件全部撤军,让 印支人民自主决定国家的未来。换句话说,中国更注重表 明中国政府在印支问题上的正义立场。在国际谈判中,伦 理、道德方面的辩论可作为有效的谈判手段使用,谈判者 可凭借有关正义和公平的陈述——合法的外衣,在谈判 中获取有利地位,并可以谋取自身的利益。这样做,既不 会招致过多的谴责,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通过诉诸道 德议题,强势一方可避免使用太多的权力,而弱势一方也 能利用其弱小的优势,获取较为有利的结果[12] (p.19)。有趣 的是,当中方谈及结束印度支那战争所应遵循的正义原 则时,美方对此避而不谈。所以,双方有关印度支那问题 的谈判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的。不同的目标,不同 的侧重点注定了双方在会谈中会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美方有意规避的做法是在严格恪守任务书中的指示,即 对中方的强硬路线视而不见,从而避免使谈判陷入僵局。 基辛格和他的助手初次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与周到 是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周恩来派四名高级官员——张 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和三名领航员亲自到巴基 斯坦迎接基辛格。当基辛格离开中国时,所有参与会见基 辛格的中国官员(周恩来除外)都到机场送行。并向基辛 格赠送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和连夜赶制的基辛格访华 相册。在基辛格短暂的 48 个小时行程中,中方还应美方 的要求,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参观紫禁城。同时, 周恩来的体贴和亲和力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 恩来会在基辛格的下级生病时,不顾级别的差异,亲自前 去探望。双方的首次会谈是周恩来亲临基辛格下榻处举 行,这令基辛格感到亲切和从容;第二次会谈在人民大会 堂举行,这又使基辛格感到了作为贵宾的荣耀;更重要的 是,这中间体现的平等观念令基辛格感到很舒服。 其次,饮食、起居安排周到。周恩来亲自为基辛格访 华时的饮食和起居做了细致的准备。在对基辛格下榻的 房间进行重新粉刷和布置时,周恩来让服务员把文革色 彩很浓的工艺品换成了文物、国画等,他的细心和周到不 仅仅让美国人感到了中国的友善,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中 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在饮食方面,周恩来特地安排准 备了美国人爱吃的奶酪和海味,并事先亲自核定菜单。基 辛格刚下飞机,就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盛宴款待。此后, 多餐如此。在基辛格和周恩来两次长时间的会晤中,分别 穿插了两次用餐,这看似自然、平常的用餐却起到了调节 气氛、舒缓心情的作用。同时,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在给尼克松的报 告中着笔墨写道:“中国饮食源于传统文化、精心手工烹 制、用餐环境清新、盛宴菜式繁多、酸甜搭配得当。美餐之 后,虽有心满意足之感,却无丝毫厌腻之心。”[13]在吃过精 美的北京烤鸭之后,周恩来带领基辛格等人参观做北京 烤鸭的操作间,并描述做烤鸭时用的果木。这段小插曲令 美方感到周恩来的亲切、友善和为使客人感到舒适、自然 表 3 中美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比较 (1971 年 7 月 9 日) !"#$ %&’#$()%*+,-#. /!"01234 56789:(;?@&" AB?CD2E?FG HIJKL MN#O&’$P(QRSTUVWXY Z([\]^_‘abUcd ef \] UVcd(ghifZ< ef( jkFG JKL QRSTUVWXYZ(l’mn)o* p qef Hrst ,u Hr)vwx(yz{(Q)|* p ’}~ Hr? UV(UV2( 2}) 0123+ (Q 23‘T 在越南问题上,基辛格强调美国的“威望”和“荣誉”, 强调要“体面地结束战争”——通过谈判方式,设定全部 撤军日期、实现全面停火、释放战俘、确保越南政府的国 际地位。同时表示,绝不能做有损国家荣誉的事情—— (1)不能同北越合作推翻南越政府;(2)不能将支付战争 赔款作为和平的一个条件,但可以自愿提供援助。而周恩 来则更为关注“美在越南行为的不合理性和非正义性”。 周恩来用回顾历史的办法,从杜勒斯谈起,谈到历任美国 政府的对越政策,追溯战事的起源——美国拒绝签署《日 内瓦协定》的欺骗行径,和步英法殖民者后尘的侵略行 径,指出“印度支那战争的罪魁祸首是美国政府,而且挑 起印度支那战事的责任应该由美国政府承担”[10]。双方的 具体分歧详见表 3 所示: 世界史研究 三、中方对美外事接待工作重细节 64
而做的努力。为了保密的需要,基辛格乘坐的专车 会议从来没有电话干扰,也从来没有因为他要处理这样 总是窗帘低垂:在基辛格参观紫禁城时,整个旅游景点停 一个大国的必要公务而中断。我不懂他是怎么做到这一 止向游客开放半天。这看似普通、平常的细节给基辛格等 点的。”调佩4陶 人留下了中国人守信用、值得信赖的印象。 总之,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为中美巴黎联络渠道 再次,中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独特人格魅力给美 的开辟铺平了道路,带动了“波罗二号”行动的顺利进行, 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基辛格对周恩来的评价是:“是生 从而为华盛顿一北京首脑会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所遇到的两三个印象最深的人中的一个。温文儒雅、耐 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 【作者简介】郑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 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有风趣,样样都卓越 学院讲师。 超群。他对情况的了解,特别是美国的情况,也包括我个 【责任编辑:柳文全】 人的背景,了如指掌,简直令人吃惊。"调®在午间吃饭 参考文献: 时,周恩来会主动同基辛格谈文化大革命,表达自己的一 [1]郑华.巴基斯坦渠道与中美关系解冻史学集刊,2008(4④. [2]郑华华沙梁道与中美关系解冻:华盛颜决策内幕U当代中国 些观点。在谈到中美双方今后的联络渠道时,周恩来说: 史研究,2007(2). “我们可以继续偶尔使用一下叶海亚渠道,不该‘过河拆 [3)郑华.话语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2005(4) 桥。”啁恩来在会谈中体现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人 [4John H.Holdridge,Crossing the Divide:An Insider's Account of 格魅力令基辛格为之“倾倒”。陶在叶剑英送基辛格 the Normalization of U.S.-China Relations [M]Boston:Row- 到机场的路上,叶帅回忆自己的革命道路时说:“40多年 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7. [5JRichard H.Soloman,Chinese Negotiating Behavior:Pursuing 前,他还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军官,他听说毛泽东带着 Interests through "Old Friends"[M].Washington D.C.:US In- 两万人在山上,就加入了他们。他们在长征的道路上没曾 stitute of Peace Press,1999. 想到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胜利。他想他们的奋斗是为了下 [6]Leigh L.Thompson,The Mind and Heart of the Negotiator[M]. 一代。”叶帅朴素、自然的话语让基辛格更深入地了解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2001. 中国50年的奋斗历程,从长征、抗日、内战,到大跃进和 [7]Briefing Book for HAK Secret Visit to China,Source:NSC Files, Box 850.Folder 4 [Z]. 文化大革命,更真实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实、 [8July 1,1971,Memo for the President's Files,"Meeting Between 执著和坚韧。基辛格对章文晋的印象是“严肃而大方、聪 President,Dr.Kissinger,and General Haig.Thursday,July 1,O- 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语的能力令人敬佩。他很少讲英 val Office.",Source:box 1036.China-General July-October 语,但这对于他起草会议文件大有用处网®。章文晋的 1971[Z] 自然、平和、内敛无疑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 [9]Memcon,Kissinger and Zhou,9 July1971,4:35-11:20 PM,with 格认为他接触到的中国共产党人格尽职守、坚持原则、 cover memo by Lord,29 July 1971:Source:box 1033.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讲求信用、值得信赖。 [10]Memcon,Kissinger and Zhou,10 July 1971,Afternoon (12:10 p.m.-6:00 p.m.),with cover memo by Lord,6 August 1971. 在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 Source:box 1033,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基辛格对中国的认知并不仅仅局限在同中国高层官员 [11]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会谈的二十一小时中,美方也非常关注会谈之外的“话 Springfield:Merriam-Webster Inc.Publishers,2002. [12]Cecilia Albin,Justice and Faimes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语”所传达的信息。与美国人惯用的直白、热情洋溢、信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誓旦旦的“有声话语”相比,中国更喜欢用“无声话语”来 [13]Kissinger to Nixon,"My Talks with Chou En-lai,"14 July 传递信息。中方在外事接待方面讲信用,重细节的做法 1971,Source:Box 1033,Miscellaneous Memoranda Relating to 给基辛格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格和周恩来的两 HAK Trip to PRC,July 1971 [Z]. 次会谈都长达六、七个小时,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 [14]Henry Kissinger,White House Years [M].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79. 心和关注。基辛格曾回忆说:“周恩来没有一次表现得有 [15Memcon,Kissinger and Zhou,11 July 1971,10:35 a.m.11:55 丝毫的不耐烦,或者暗示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我们的 a.m.Source:box 1033,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世界史研究 65 C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而做的努力[4] (p.60)。为了保密的需要,基辛格乘坐的专车 总是窗帘低垂;在基辛格参观紫禁城时,整个旅游景点停 止向游客开放半天。这看似普通、平常的细节给基辛格等 人留下了中国人守信用、值得信赖的印象。 再次,中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的独特人格魅力给美 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基辛格对周恩来的评价是:“是生 平所遇到的两三个印象最深的人中的一个。温文儒雅、耐 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 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有风趣,样样都卓越 超群。他对情况的了解,特别是美国的情况,也包括我个 人的背景,了如指掌,简直令人吃惊。”[14] (p.745)在午间吃饭 时,周恩来会主动同基辛格谈文化大革命,表达自己的一 些观点。在谈到中美双方今后的联络渠道时,周恩来说: “我们可以继续偶尔使用一下叶海亚渠道,不该‘过河拆 桥。’”[15]周恩来在会谈中体现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人 格魅力令基辛格为之“倾倒”。[14] (p.747)在叶剑英送基辛格 到机场的路上,叶帅回忆自己的革命道路时说:“40 多年 前,他还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个军官,他听说毛泽东带着 两万人在山上,就加入了他们。他们在长征的道路上没曾 想到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胜利。他想他们的奋斗是为了下 一代。”[13]叶帅朴素、自然的话语让基辛格更深入地了解 中国 50 年的奋斗历程,从长征、抗日、内战,到大跃进和 文化大革命,更真实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实、 执著和坚韧。基辛格对章文晋的印象是“严肃而大方、聪 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语的能力令人敬佩。他很少讲英 语,但这对于他起草会议文件大有用处[14] (p.741)。章文晋的 自然、平和、内敛无疑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 格认为他接触到的中国共产党人恪尽职守、坚持原则、 讲求信用、值得信赖[13]。 在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首次近距离的接触过程中, 基辛格对中国的认知并不仅仅局限在同中国高层官员 会谈的二十一小时中,美方也非常关注会谈之外的“话 语”所传达的信息。与美国人惯用的直白、热情洋溢、信 誓旦旦的“有声话语”相比,中国更喜欢用“无声话语”来 传递信息。中方在外事接待方面讲信用,重细节的做法 给基辛格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格和周恩来的两 次会谈都长达六、七个小时,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 心和关注。基辛格曾回忆说:“周恩来没有一次表现得有 丝毫的不耐烦,或者暗示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我们的 会议从来没有电话干扰,也从来没有因为他要处理这样 一个大国的必要公务而中断。我不懂他是怎么做到这一 点的。”[14] (pp.744~745) 总之,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为中美巴黎联络渠道 的开辟铺平了道路,带动了“波罗二号”行动的顺利进行, 从而为华盛顿-北京首脑会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郑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 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柳文全】 参考文献: [1]郑华.巴基斯坦渠道与中美关系解冻[J].史学集刊,2008(4). [2]郑华.华沙渠道与中美关系解冻:华盛顿决策内幕[J].当代中国 史研究,2007(2). [3]郑华.话语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05(4). [4]John H. Holdridge, Crossing the Divide: 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U.S.- China R elations [M].Boston: R 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1997. [5]Richard H. Soloman, Chinese Negotiating Behavior: Pursuing Interests through "Old Friends" [M]. Washington D. C.: US Institute of Peace Press, 1999. [6]Leigh L. Thompson, The Mind and Heart of the Negotiator[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2001. [7]Briefing Book for HAK Secret Visit to China, Source: NSC Files, Box 850, Folder 4 [Z]. [8]July 1, 1971, Memo for the President's Files,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Dr. Kissinger, and General Haig, Thursday, July 1, O - val O ffice,",Source: box 1036, China- General July- October 1971 [Z]. [9]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9 July1971, 4:35- 11:20 PM, with cover memo by Lord, 29 July 1971;Source: box 1033, 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10]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10 July 1971, Afternoon (12:10 p.m. - 6:00 p.m.), with cover memo by Lord, 6 August 1971, Source: box 1033, 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11]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 Springfield: Merriam - Webster Inc. Publishers, 2002. [12]Cecilia Albin, Justice and Fairnes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Kissinger to Nixon, "My Talks with Chou En- lai," 14 July 1971, Source: Box 1033, Miscellaneous Memoranda R elating to HAK Trip to PRC, July 1971 [Z]. [14]Henry Kissinger, White House Years [M].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9. [15]Memcon, Kissinger and Zhou, 11 July 1971, 10:35 a.m. - 11:55 a.m. Source: box 1033, China HAK Memcons July 1971 [Z]. 世界史研究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