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6土与中国文化 可注意者,“者都与俳优有相当程度的内在关联。“狂”与“优”有一个 基本相同之点,即不以真面目示人。优盂衣冠固然是扮演非我的角色, 佯狂也同样非复原来的自己了。事实上,也只有在这种假扮的情况下, 说老实话的人才能为“人主”所优容。所以“优容”、“优假”之“优”字断 然是与“俳优”之“优”有语源关系的。 上面所说的只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侧影之一面。这一侧面恰巧 与西方传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却是十 分庄严的,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士”或“士大夫”。从正面来看,中国 知识分子来自一个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源头。从孔子开始,知识分 子就以“道”自任,而这个“道”则是中国所特有的。先秦初起的大学 派-一儒、墨、道一尽管各道其所道,但他们在代表“道”说话这一点 上却并无例外。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仪与西方近代 知识分子不同,而且与近代以前西方的“道”的代理人也大有区别。 西方近代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脱离了中古宗教的“世俗”(Secular)人 物,他们尽管多少都有个别的宗教背景,但是他们批评社会则并不必 然根据宗教信仰或神学理论。相反地,他们的凭藉往往只是个入的“理 性”或“知识良心”。另一方面,西方中古的“道”则寄托在基督教。这是 上帝所启示的“道”:其代理人是教会僧侣与神学家。他们是和世俗政 治权威并立的精神权威,而且至少在基督教的原始理论上彼此互不于 涉。近代西方知识分子之所以不肯自承源于这个宗教传统,其主要原 因之一便在于他们已不复遵守“恺撒之事归之恺撒,上帝之事归之上 帝”的原则,他们要管的正是恺撒的事。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直接承·三代礼乐的传统而起。春秋战国是一个 “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已不再出自天子,而出月诸候,故孔子斥之为 “天下无道”。统治阶级既不能承担“道”,“道”的担子便落到了真正了 解“礼义”的“士”的身上。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可以说是中国史上最先 出现的第一位知识分子。中国古代当然早已有了知书识礼的“士”;今 天所发现的甲骨文的卜人(或称“贞入”)无疑便是有知识的人。但是孔 子以前的“士”只是古代贵族社会中的一个固定阶层;他们不曾超越分 位的限制而自由地思想,更没有资格以“道”自任,因此还不具备今天我 们所说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的条件。前引司马迁“文史星历近乎 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那一段话正可为古代不少知书识 礼的人写照。孔子以后,士的处境开始有剧烈的变化;孔子首先便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