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法币的购买力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于是后方头寸纷纷流往上海,其时重庆、昆明对申 汇率每1000元高达1300元。后方游资涌向上海低价竞购物资,刺激一度下跌的物价又飞速 上涨。政府还规定中储券限于4个月内兑换完成,每人最多兑换5万元法币,在兑换期截 止以前,中储券仍准许在市上流通,因此持有低价伪币者在兑换期前也尽量套购货物,并 把兑换限额外多余的伪币都用来抢购物资。不合理的兑换率、兑换期限过长及无根据的限额 兑换等措施的出台,助长了抢购风的兴起,对战后上海乃至全国的物价很快由跌转升起了相 当大的作用 第二,对战时压抑的购买力在战后喷发掉以轻心。在漫长的战争年月,由于物资严重匮 乏,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很大的压抑,随着胜利的到来,国际贸易的次第恢复,战时长期积 累下来的消费需求,在战后得到了总爆发,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通货膨胀。对此南京政府 因过高估计了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总供给能力,从而在决策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决 定,对战时所采取的各项管制措施一律予以废除,从而使通货膨胀更加漫无限制。在国家政 治、经济秩序尚未恢复常态以前,过早地放弃对物价、分配、资金等管制,事实证明是极为 有害的,将使社会久久不能走出无序状态 第三,不合理的汇率、进出口政策。1946年3月4日南京正式开放外汇市场,把法币 的对外汇率定为1:2020美元,中央银行奉命无限制买卖外汇。以当时国内的物价上涨程 度来说,法币的对外价值是被严重高估了,加上巨额的延期购买构成的有效需求水平提高, 外国货排山倒海般地涌入中国市场,出口因汇率高估,不敷成本,而处于完全停止状态,外 汇有出无进,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外汇储备逐渐枯竭,外贸没能成为战胜通货膨胀的有力武 器。而在社会动荡背景下滋生的人们对外汇的偏好、资金外逃和外汇投机等,更加剧了国家 外汇储备的消耗。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放弃维持固定汇率的政策,改为采用机动汇率。8月19 日将官价汇率提高到3350元,上涨约60%,市场汇率也立即从2500元升至3700元,引起 整个物价波动。为了防止官价汇率低于市场汇率,利于吸收侨汇和出口结售汇,1947年8 月设立平准基金。但由于通货膨胀不断恶化,基金汇率频频提高,一方面直接刺激进出口 物品价格提高,在比价效应的驱使下,一般物价水平也随之高涨,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物资越 来越少,国内物资供应更稀缺,更多的纸币追逐更少的商品,物价上涨更甚。因此汇率及进 出口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成为促进物价飞涨的直接诱导因素。 (三)货币流通速率加快。从1945年底开始,上海的物价上涨指数大大高于通货发行 量及其指数,以1937年6月的发行指数和物价指数都为100,1945年12月发行指数为 73,200,上海的物价指数为88,500,物价指数是发行指数的1.21倍:1946年12月物价指 数已是发行指数的2.16倍,1947年12月为3.56倍,1948年8月已增至10.47倍,1949年 5月,更是达到2516倍(注:各年的发行指数、物价指数见《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 编》(1921-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9、47、95页。)。同时,物价 的上涨速率也越来越高于通货发行的增加速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大加速,增加了社会有效 货币供应的数量,加速了物价的飞涨。 抗日战争前,上海存款通货月流通速率为2(注:《中央银行月报》,新二卷,第10期, 1947年10月。),1947年上海商业行庄存款通货每月平均流通速度,1月最低为19.77,2 月即跃升至2463,5月己高达36.6,即通货的月流通速率已超过每月金融机构的营业天数 (当时上海银行的月营业日数为26天),12月最高为6149;1948年底存款通货的流通速 度已高达每日3.88次,一笔活期存款一日之间四易其手,存款流速超过月营业日数原因在了,法币的购买力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于是后方头寸纷纷流往上海,其时重庆、昆明对申 汇率每 1000 元高达 1300 元。后方游资涌向上海低价竞购物资,刺激一度下跌的物价又飞速 上涨。政府还规定中储券限于 4 个月内兑换完成,每人最多兑换 5 万元法币,在兑换期截 止以前, 中储券仍准许在市上流通,因此持有低价伪币者在兑换期前也尽量套购货物,并 把兑换限额外多余的伪币都用来抢购物资。不合理的兑换率、兑换期限过长及无根据的限额 兑换等措施的出台,助长了抢购风的兴起,对战后上海乃至全国的物价很快由跌转升起了相 当大的作用。 第二,对战时压抑的购买力在战后喷发掉以轻心。在漫长的战争年月,由于物资严重匮 乏,人们的消费需求受到很大的压抑,随着胜利的到来,国际贸易的次第恢复,战时长期积 累下来的消费需求,在战后得到了总爆发,旺盛的消费需求拉动了通货膨胀。对此南京政府 因过高估计了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总供给能力,从而在决策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决 定,对战时所采取的各项管制措施一律予以废除,从而使通货膨胀更加漫无限制。在国家政 治、经济秩序尚未恢复常态以前,过早地放弃对物价、分配、资金等管制,事实证明是极为 有害的,将使社会久久不能走出无序状态。 第三,不合理的汇率、进出口政策。1946 年 3 月 4 日南京正式开放外汇市场,把法币 的对外汇率定为 1∶2020 美元, 中央银行奉命无限制买卖外汇。以当时国内的物价上涨程 度来说,法币的对外价值是被严重高估了,加上巨额的延期购买构成的有效需求水平提高, 外国货排山倒海般地涌入中国市场,出口因汇率高估,不敷成本,而处于完全停止状态,外 汇有出无进,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外汇储备逐渐枯竭,外贸没能成为战胜通货膨胀的有力武 器。而在社会动荡背景下滋生的人们对外汇的偏好、资金外逃和外汇投机等,更加剧了国家 外汇储备的消耗。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放弃维持固定汇率的政策,改为采用机动汇率。8 月 19 日将官价汇率提高到 3350 元,上涨约 60%,市场汇率也立即从 2500 元升至 3700 元,引起 整个物价波动。为了防止官价汇率低于市场汇率,利于吸收侨汇和出口结售汇,1947 年 8 月设立平准基金。 但由于通货膨胀不断恶化,基金汇率频频提高,一方面直接刺激进出口 物品价格提高,在比价效应的驱使下,一般物价水平也随之高涨,另一方面由于进口物资越 来越少,国内物资供应更稀缺,更多的纸币追逐更少的商品,物价上涨更甚。因此汇率及进 出口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成为促进物价飞涨的直接诱导因素。 (三)货币流通速率加快。从 1945 年底开始,上海的物价上涨指数大大高于通货发行 量及其指数,以 1937 年 6 月的发行指数和物价指数都为 100,1945 年 12 月发行指数为 73,200,上海的物价指数为 88,500, 物价指数是发行指数的 1.21 倍;1946 年 12 月物价指 数已是发行指数的 2.16 倍,1947 年 12 月为 3.56 倍,1948 年 8 月已增至 10.47 倍,1949 年 5 月, 更是达到 25.16 倍(注:各年的发行指数、 物价指数见《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 编》(1921-1957 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 第 49、47、95 页。)。同时,物价 的上涨速率也越来越高于通货发行的增加速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大加速,增加了社会有效 货币供应的数量,加速了物价的飞涨。 抗日战争前,上海存款通货月流通速率为 2 (注:《中央银行月报》,新二卷,第 10 期, 1947 年 10 月。),1947 年上海商业行庄存款通货每月平均流通速度,1 月最低为 19.77,2 月即跃升至 24.63,5 月已高达 36.6,即通货的月流通速率已超过每月金融机构的营业天数 (当时上海银行的月营业日数为 26 天),12 月最高为 61.49;1948 年底存款通货的流通速 度已高达每日 3.88 次,一笔活期存款一日之间四易其手,存款流速超过月营业日数原因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