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章熔盐电解 显而易见,当得知阴、阳极在实际电解时的偏离值(称为超电位)就可以算出某一电 解质的实际分解电压。 分解电压符合能斯特方程,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E1=E0 RT F 式中E1,E0分别表示实际和标准状态下组元的分解电压 ai组元的活度 组元在熔盐中的化合价 法拉弟常数 可以看出,温度和电解质组成均会影响分解电压。 表10-5为镁电解质中部分组元的分解电压。 表10-5镁电解质中各组元的分解电压(800℃) 「电解质组元分解电压温度系数,电解质组元分解电压温度系数, 3.30 12 ICI BaCl2 温度系数大表示分解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三、电极极化 如前所述,电解时的实际分解电压比理论分解电压要大很多,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电解 槽时,电极反应偏离了平衡状态。通常将这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电 解过程实际分解电压和理论分解电压之差称为超电压 电解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电极反应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 般它包含如下几个过程: (1)反应离子由熔体向双电层移动并继续经双电层向电极表面靠近。这一阶段在很大 程度上靠扩散实现,扩散则是由于导电离子在熔体和双电层外界的浓度差别引起 (2)反应离子在电极表面进行电极反应前的转化过程,如表面吸附等; (3)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 电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还原反应 (4)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后的转化过程,例如自电极表面的脱附,反应产物 的复合、分解和其它化学反应; (5)反应产物形成新相,或反应产物自电极表面向电解质熔体的传递 在这些连续复杂的反应过程中,总存在一个最慢的环节,决定着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动力 学。由此也可以看出,极化现象是由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而引起的。 为了定量表述极化的程度,引入超电位Δε的概念。和超电压对应,超电位是指实际电极 电位e和理论电极电位εe之差 对阳极过程,有 △ (10-8) 对阴极过程,有 ee (K) △ε习惯上常常写成n。超电位越大,表明电极偏离平衡状态越远,即极化程度越大。第十章 熔盐电解 172 显而易见,当得知阴、阳极在实际电解时的偏离值(称为超电位)就可以算出某一电 解质的实际分解电压。 分解电压符合能斯特方程,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i i i i a n F RT E E ln 0 , = − (10 - 7) 式中 Ei ,E0分别表示实际和标准状态下组元I的分解电压; ai 组元的活度; ni - - - - 组元在熔盐中的化合价; F - - - - 法拉弟常数; 可以看出,温度和电解质组成均会影响分解电压。 表 10 - 5 为镁电解质中部分组元的分解电压。 表 10 - 5 镁电解质中各组元的分解电压(800℃) 电解质组元 分解电压 温度系数, ×103 电解质组元 分解电压 温度系数, ×103 LiCl 3.30 1.2 KCl 3.37 1.7 NaCl 3.22 1.4 MgCl2 2.51 0.8 CaCl2 3.23 1.7 BaCl2 3.47 4.1 温度系数大表示分解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较大。 三、 电极极化 如前所述,电解时的实际分解电压比理论分解电压要大很多,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电解 槽时,电极反应偏离了平衡状态。通常将这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电 解过程实际分解电压和理论分解电压之差称为超电压。 电解实践表明,任何一个电极反应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一 般它包含如下几个过程: (1) 反应离子由熔体向双电层移动并继续经双电层向电极表面靠近。这一阶段在很大 程度上靠扩散实现,扩散则是由于导电离子在熔体和双电层外界的浓度差别引起 的。 (2) 反应离子在电极表面进行电极反应前的转化过程,如表面吸附等; (3) 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 - - - - 电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还原反应; (4) 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后的转化过程,例如自电极表面的脱附,反应产物 的复合、分解和其它化学反应; (5) 反应产物形成新相,或反应产物自电极表面向电解质熔体的传递。 在这些连续复杂的反应过程中,总存在一个最慢的环节,决定着整个电极反应过程的动力 学。由此也可以看出,极化现象是由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而引起的。 为了定量表述极化的程度,引入超电位Δε的概念。和超电压对应,超电位是指实际电极 电位ε和理论电极电位εe 之差。 对阳极过程,有 Δε(A)=ε(A) - εe(A) (10 - 8) 对阴极过程,有 Δε(K)=ε(K) - εe(K) (10 - 9) Δε习惯上常常写成η。超电位越大,表明电极偏离平衡状态越远,即极化程度越大。 17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