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 实证方法虽存在简约或夸大的弱点,却开启了国际关 问题。④尽管乔治和斯莫克并未就如何完善延伸威 系理论对组织机构政治和理性行为者模式的长 慑的理论模式提出建议,但他们利用国际关系史学 期研究。① 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批判与“多案例深度比较的 运用冷战期间数个国际关系典型案例的研究成果 方法一度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竞相模仿的范本。⑤ 来实证和推导某个理论假设的成功例子较多,影响较 除了上述学者主要是利用冷战国际关系史学者的 大的有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mer)的《常规 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提炼或批判某个理论假设外,还有 威慑和史蒂芬·沃尔特(Steven Walt)的《联盟的起 不少的国际关系理论学家直接采用国际关系史学者的 源》。约翰·米尔斯海默通过对冷战期间的部分热战 治学方法,将原始档案与文献当做理论验证的数据库。 (如朝鲜战争和中东地区的五次战争)中双方决策行 为了说明决策者常常受到主观认知心理的约束,罗伯 为(认知威胁、计算得失、动员资源、效果评估)的分 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的学生黛博拉·拉森(De 析,检测了他提出的“核条件下的常规威慑会由于挑 borah Larson)在她的专著遏制的起源:一种心理的解 战一方具备迅速解决战斗的军事能力(如闪电打 释中,依据解密的杜鲁门政府“机密档案"和总统文 击’)和政治意愿(果断的战略决策和体制内外的支 献,并根据一个独特的解码系统(decoding system)”, 持)而毁于一旦的假设;②史蒂芬·沃尔特也通过分 定性(威胁认知)、定量(文献中反映与威胁认知与判 析对冷战期间中东地区不同联盟的变化,论证了他关 断相关内容的类别、频率、排序等)描述和分析了杜鲁 于“非对称结构中相对较弱的一方何时、在何种条件 门在冷战初期对遏制战略的考虑与其决策的心理 下、为了何种目的采取怎样的结盟选择的理论议题。 历程和特征,得出了领导人认知的失真(cognitive dis 借用国际关系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他验证了新现实主 ortion)"与决策客观性和理性存在着反比关系的结 义关于“威胁平衡对当代民族国家结盟行为的引导 论。@采取几乎类似的方法,理查德·勒博(Richard 和驱动作用。③ NetLebow)在《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一书中,通过对数 亚历山大·乔治(A lexander George)和理查德· 个冷战危机实例进行“历史与理论的分析后指出,组 斯莫克(R ichard Smoke)合写的《威慑与美国对外政 织机构的繁杂结构、相互牵制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 策:理论与实践》一书则通过对众多的冷战国际危机 角及信息处理的误差等等,会让最高决策者对局势的 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和深度分析,从而提出一个理论批 正确认识以及做决策的信心与决心产生直接影响,由 判体系,成为用冷战国际关系史来实证和推导理论假 此而造成的决策误识(m ispercepton)和误算(mis 设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几乎完全依据国际关系史学家 calculation)往往是决定危机中现状保护者的威慑 对美国在冷战期间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亚历山大· 乔治与理查德·斯莫克选择了十多个案例其中包括 1948年的柏林危机、1954~1955年与1958年的两次 台海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4年的越南北 1David A.Welch,"The Organ izational Process and Bureaucratic 部湾危机等),考察了美国如何建立并运用威慑实现 Politics Paradign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temational Securin.Vol 其对盟国和友邦的战略保护。按照他们的归纳,美国 17,Na2,1992,Pp112.146 在冷战期间采取的战略是所谓的“延伸威慑”战略。 2 John Mearshemer,Comventional Deterence,Ithaca:Comell Uni versity Press,1983,pp 203-212 乔治和斯莫克的研究结果对超级大国能否有效实施 3 Stephen M.Walt,The O rig ins of A lliances.Ithaca:ComellUniver 延伸威慑提出了严重质疑。他们认为,由于威慑理 sity Press,1987,pp 5-9 论的产生基础是“演绎推理的方法,与冷战期间美国 A lexander George and R ichard Smoke,Deterence in American Fo- 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uctic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的国际战略实践联系甚小。此外,在处理未来的危机 1974,pp10-15:参见张曙光:碱慑理论:美因国际战略学的一个重要 中,这样的理论根本无法指导政府决策者如何通过 领域》,载《镁国研究》,1990年第4期,第45页。 延伸威慑”去影响苏联及其盟国的行为方式与意图。 Jack S Levy,War in the Modem Great Pover Systemn,1495- 1975.Lexington: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1983,pp.200-210. 通过对各个案例的深度比较,他们发现,威慑最多只能 Deborah Larson,Origins of Contaimment:A Psychological Expla- 使挑战者退回原地,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冲突的 na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pp.3-21. -1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实证方法虽存在简约或夸大的弱点 ,却开启了国际关 系理论对“组织机构政治 ”和“理性行为者模式 ”的长 期研究。① 运用冷战期间数个国际关系典型案例的研究成果 来实证和推导某个理论假设的成功例子较多 ,影响较 大的有约翰 ·米尔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的《常规 威慑 》和史蒂芬 ·沃尔特 (Steven W alt)的《联盟的起 源 》。约翰 ·米尔斯海默通过对冷战期间的部分热战 (如朝鲜战争和中东地区的五次战争 )中双方决策行 为 (认知威胁、计算得失、动员资源、效果评估 )的分 析 ,检测了他提出的“核条件下的常规威慑会由于挑 战一方具备迅速解决战斗的军事能力 (如‘闪电打 击 ’)和政治意愿 (果断的战略决策和体制内外的支 持 )而毁于一旦 ”的假设 ; ②史蒂芬 ·沃尔特也通过分 析对冷战期间中东地区不同联盟的变化 ,论证了他关 于“非对称结构中相对较弱的一方何时、在何种条件 下、为了何种目的采取怎样的结盟选择 ”的理论议题。 借用国际关系史学家的研究成果 ,他验证了新现实主 义关于“威胁平衡 ”对当代民族国家结盟行为的引导 和驱动作用。③ 亚历山大 ·乔治 (A lexander George)和理查德 · 斯莫克 (Richard Smoke)合写的《威慑与美国对外政 策 :理论与实践 》一书则通过对众多的冷战国际危机 案例进行综合比较和深度分析 ,从而提出一个理论批 判体系 ,成为用冷战国际关系史来实证和推导理论假 设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几乎完全依据国际关系史学家 对美国在冷战期间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 ,亚历山大 · 乔治与理查德 ·斯莫克选择了十多个案例 (其中包括 1948年的柏林危机、1954~1955年与 1958年的两次 台海危机、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4年的越南北 部湾危机等 ) ,考察了美国如何建立并运用威慑实现 其对盟国和友邦的战略保护。按照他们的归纳 ,美国 在冷战期间采取的战略是所谓的“延伸威慑 ”战略。 乔治和斯莫克的研究结果对超级大国能否有效实施 “延伸威慑 ”提出了严重质疑。他们认为 ,由于威慑理 论的产生基础是“演绎推理 ”的方法 ,与冷战期间美国 的国际战略实践联系甚小。此外 ,在处理未来的危机 中 ,这样的理论根本无法指导政府决策者如何通过 “延伸威慑 ”去影响苏联及其盟国的行为方式与意图。 通过对各个案例的深度比较 ,他们发现 ,威慑最多只能 使挑战者退回原地 ,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冲突的 问题。④ 尽管乔治和斯莫克并未就如何完善“延伸威 慑 ”的理论模式提出建议 ,但他们利用国际关系史学 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批判与“多案例深度比较 ”的 方法一度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学者竞相模仿的范本。⑤ 除了上述学者主要是利用冷战国际关系史学者的 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提炼或批判某个理论假设外 ,还有 不少的国际关系理论学家直接采用国际关系史学者的 治学方法 ,将原始档案与文献当做理论验证的数据库。 为了说明决策者常常受到主观认知心理的约束 ,罗伯 特 ·杰维斯 (Robert Jervis)的学生黛博拉 ·拉森 (De2 borah Larson)在她的专著《遏制的起源 :一种心理的解 释 》中 ,依据解密的杜鲁门政府“机密档案 ”和总统文 献 ,并根据一个独特的“解码系统 ( decoding system) ”, 定性 (威胁认知 )、定量 (文献中反映与威胁认知与判 断相关内容的类别、频率、排序等 )描述和分析了杜鲁 门在冷战初期对“遏制战略 ”的考虑与其决策的心理 历程和特征 ,得出了领导人“认知的失真 ( cognitive dis2 tortion) ”与决策客观性和理性存在着反比关系的结 论。⑥ 采取几乎类似的方法 ,理查德 ·勒博 (Richard Net Lebow)在《在战争与和平之间 》一书中 ,通过对数 个冷战危机实例进行“历史与理论 ”的分析后指出 ,组 织机构的繁杂结构、相互牵制、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 角及信息处理的误差等等 ,会让最高决策者对局势的 正确认识以及做决策的信心与决心产生直接影响 ,由 此而造成的决策“误识 (m ispercep tion) ”和“误算 (m is2 calculation) ”往往是决定危机中“现状保护者 ”的威慑 — 10 — 冷战国际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链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David A. Welch, “The O rganizational Process and Bureaucratic Politics Paradigms: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7, No. 2, 1992, pp. 112 - 146. John Mearsheimer, Conventional Deterrence, Ithaca: Cornell Uni2 versity Press, 1983, pp. 203 - 212. Stephen M. Walt, TheO rigins of A lliances, Ithaca: CornellUniver2 sity Press, 1987, pp. 5 - 9. A lexander George and Richard Smoke, Deterrence in Am erican Fo2 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 10 - 15;参见张曙光 :《威慑理论 :美国国际战略学的一个重要 领域 》,载《美国研究 》, 1990年第 4期 ,第 45页。 Jack S. Levy, W ar in the M odern Great Power System , 1495 - 1975, Lexingt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 1983, pp. 200 - 210. Deborah Larson, O rigins of Containm ent: A Psychological Expla2 n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pp. 3 - 2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