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是“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现是以概念为基本要素的逻辑判 断、推理、论证。当然,晢学并不排斥超逻辑的直觉、体验、灵感等因素,但哲学的表达是理性 化、逻辑化的。(在此存在着“知性”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语言和默会的复杂关系,即言与默的 复杂关系。孔子的学生说在孔子那里,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老子也讨论“可道、可名的东西 与“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即超言绝象的东西间的关系。“辩证法”正是从这种“复杂关系”中产 生出来的。 就是说,哲学对宇宙人生终极本体,世界观的探求是通过理性的、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的, 而不是通过信仰的,情感的等非理性,非逻辑的方式进行的。哲学以严密的理性和逻辑论证成 全其对宇宙本体的看法,这一思想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叫作本体论与逻辑学的统一,也就是理性和 本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同宗教是很不相同的,宗教是相信、信仰那无限、绝对的 存在。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 系。哲学深奥难学主要是因为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东西,同时哲学亦平凡,因为世界观人人 都有。哲学既是深奧的,又是平凡的 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探索整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本体,即“存在”、“一”这个“终极本体”(存 在、一)离我们平常人的日常感性生活很远、很间接,用恩格斯的话说,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 科。于是,人们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哲学知识是否可靠?因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事 物,一般人并不怀疑其存有的可靠性,而对于晢学上说的那终极本体人们就会提出上述问题。追 寻终极实体的哲学家肯定认为,关于终极本体的知识是可靠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保证哲学知识 的可靠性?怎样避免恩格所批评的以“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呢?马克思主义晢学对晢学 知识可靠性的论证方式是将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即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来论证哲学 知识的可靠性。因为,一般来讲,人们并不怀疑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而,关于对哲学 的理解就进到下一个方面 (二)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意思是说,哲学知识来源于科学知识,哲学家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途径 来形成自己对宇宙终极本体的知识和观点的。就是说哲学作为普遍知识来源于作为特殊的科学 知识。在此,“概括”是指从特殊到普遍(最高的一般),相当于抽象,就是把各门具体科学知识 中共同性的东西抽绎出来;“总结”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相当于综合,就是将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加 以辩证综合,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性图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荀子说:“知之所合谓之智”。(《荀 子·正名》)就是说把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合起来就不是知识了,而是智、智慧了。智慧就属于哲 学范畴了。“概括和总结”体现的是认识从特殊向普遍的上升运动,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 1.哲学是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与科学知识一样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由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就具有了科学知识的性质,成为 门科学知识体系。大家知道,科学知识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即求真,既然哲学是一门科学 知识体系,那么,它就以求真为最高目标。哲学的科学知识属性保证着哲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实 性。就是说哲学这种抽象知识的可靠性来自具体科学知识的可靠性。(这是哲学借科学的威名来 增强自己的权威性,但是在18世纪的时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恰恰相反,那时科学须借重晢学 的威名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连大科学家牛顿那时也要将自己的科学著作取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而不取名为《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哲学和科学地位的互换是在19世纪发生的。随着 科学的凯歌行进以及它在生产生活的中的应用,人们看到了科学的优越性,科学所拥有的确实性 和优越性渐渐成了哲学的楷模,哲学家们纷纷将自己的哲学为科学,就连强调哲学独立性的黑格 尔也将自己的哲学著作叫作《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哲学借重科学的威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 充分地体现,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叫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历史观叫作科学的历史 观。但我们亦须看到哲学的存在本身意味着科学具有不完善性,将哲学等同于科学有取消哲学的3 “理论化、系统化”的实质在我看来是“理性化”。理性化的表现是以概念为基本要素的逻辑判 断、推理、论证。当然,哲学并不排斥超逻辑的直觉、体验、灵感等因素,但哲学的表达是理性 化、逻辑化的。〔在此存在着“知性”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语言和默会的复杂关系,即言与默的 复杂关系。孔子的学生说在孔子那里,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老子也讨论“可道、可名的东西” 与“不可道、不可名的东西”,即超言绝象的东西间的关系。“辩证法”正是从这种“复杂关系”中产 生出来的。〕 就是说,哲学对宇宙人生终极本体,世界观的探求是通过理性的、逻辑论证的方式进行的, 而不是通过信仰的,情感的等非理性,非逻辑的方式进行的。哲学以严密的理性和逻辑论 证成 全其对宇宙本体的看法,这一思想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叫作本体论与逻辑学的统一,也就是理性和 本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同宗教是很不相同的,宗教是相信、信仰那无 限、绝对的 存在。所谓理论化、系统化,就是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世界观理论体 系。哲学深奥难学主要是因为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东西,同时哲学亦平凡 ,因为世界观人人 都有。哲学既是深奥的,又是平凡的。 哲学作为世界观,它要探索整个世界的终极本质、本体,即“存在”、“一”这个“终极本体”(存 在、一)离我们平常人的日常感性生活很远、很间接,用恩格斯的话说,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 科。于是,人们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哲学知识是否可靠?因为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事 物,一般人并不怀疑其存有的可靠性,而对于哲学上说的那终极本体人们就会提出上述问题。追 寻终极实体的哲学家肯定认为,关于终极本体的知识是可靠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保证哲学知识 的可靠性?怎样避免恩格所批评的以“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 知识可靠性的论证方式是将哲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即 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来论证哲学 知识的可靠性。因为,一般来讲,人们并不怀疑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因而,关于对哲学 的理解就进到下一个方面。 (二)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意思是说,哲学知识来源于科学知识,哲学家是通过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的途径 来形成自己对宇宙终极本体的知识和观点的。就是说哲学作为普遍知识来源于作为特殊 的科学 知识。在此,“概括”是指从特殊到普遍(最高的一般),相当于抽象,就是把各门具 体科学知识 中共同性的东西抽绎出来;“总结”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相当于综合,就是将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加 以辩证综合,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性图景。先秦时期的哲学家荀子说:“知之所合谓之智”。(《荀 子·正名》)就是说把各种具体科学知识合起来就不是知识了,而是智、智慧了。智慧就属于哲 学范畴了。“概括和总结”体现的是认识从特殊向普遍的上升运动,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 1.哲学是一门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与科学知识一样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由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就具有了科学知识的性质,成为 一 门科学知识体系。大家知道,科学知识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真理,即求真,既然哲学是一门 科学 知识体系,那么,它就以求真为最高目标。哲学的科学知识属性保证着哲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实 性。就是说哲学这种抽象知识的可靠性来自具体科学知识的可靠性。(这是哲学借科学的威名来 增强自己的权威性,但是在 18 世纪的时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恰恰相反,那时科学须借重哲学 的威名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连大科学家牛顿那时也要将自己的科学著作取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而不取名为《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哲学和科学地位的互换是在 19 世纪发生的。随着 科学的凯歌行进以及它在生产生活的中的应用,人们看到了科学的优越性,科学所拥有的确实性 和优越性渐渐成了哲学的楷模,哲学家们纷纷将自己的哲学为科学,就连强调哲学独立性的黑格 尔也将自己的哲学著作叫作《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哲学借重科学的威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 充分地体现,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叫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历史观叫作科学的历史 观。但我们亦须看到哲学的存在本身意味着科学具有不完善性,将哲学等同于科学有取消哲学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