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seven times and Columba who discov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were most respected.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collision"between them who came from the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We will pay our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ailing time,routes,scales,goals,results and effects. Key Words:the great maritime,the significant of voyage,background,trend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 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 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 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不幸因病过世。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 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 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 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从航海时间来说,郑和首次航海是在1405年,哥伦布是1492年,差了87年。哪怕忽略 这87年的科技差距,郑和船队和哥伦布的船队规模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郑和历次远航随 员均达28000人之多,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理工匠、管理人员、 杂务人员,船队一般由63艘大、中号宝船组成,大号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中号宝船 长37丈宽15丈,加上其它类型的船只,如座船、钱船、粮船、水船,每次出驶其乘百余艘。 其中第一次航海船只208艘,为七下西洋之最。哥伦布四次航海就显得十分“寒酸”了,四 次航海总共才有30艘大小船只,船员总共1760余人,装备及人员配备远不及郑和的船队。 从航海技术比较,郑和也不次于哥伦布,郑和把传统的海上对星发展为较先进的牵星过洋, 配备罗盘定向测定针距,《郑和航海图》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成果。 从航海次数相比,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 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 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哥伦布四次航海到西印度 群岛及美洲大陆。郑和航海的目的前三次是为了明王朝的“声威”,后四次是开辟新航路, 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并“宾服”于中国。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2扩 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4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加强同海外各国的 联系。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新航线,寻找《马可波 罗游记》中的黄金宝物。 但从航海结果来看,哥伦布做出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成就,而郑和却没有,仅此一点,哥 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就远远超过了郑和,至今人们说起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无不敬 佩之至,哥伦布在现代地理学及航海学的地位无可争议。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之后中国再也 没有一位航海大家出现,而是闭关禁海,彻底关上了通向世界的大门,而哥伦布之后西方航 海大家辈出,环球旅行此起彼伏。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结业论文 seven times and Columba who discov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were most respected.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m who came from the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We will pay our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ailing time,routes,scales,goals,results and effects. Key Words: the great maritime, the significant of voyage,background,trend 1405 年 7 月 11 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 队远航,拜访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 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 1433 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不幸因病过世。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十分推崇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立志 要做一个航海家。他在 1492 年到 1502 年间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 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 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从航海时间来说,郑和首次航海是在 1405 年,哥伦布是 1492 年,差了 87 年。哪怕忽略 这 87 年的科技差距,郑和船队和哥伦布的船队规模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郑和历次远航随 员均达 28000 人之多,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理工匠、管理人员、 杂务人员,船队一般由 63 艘大、中号宝船组成,大号宝船长 44 丈 4 尺宽 18 丈;中号宝船 长 37 丈宽 15 丈,加上其它类型的船只,如座船、钱船、粮船、水船,每次出驶其乘百余艘。 其中第一次航海船只 208 艘,为七下西洋之最。哥伦布四次航海就显得十分“寒酸”了,四 次航海总共才有 30 艘大小船只,船员总共 1760 余人,装备及人员配备远不及郑和的船队。 从航海技术比较,郑和也不次于哥伦布,郑和把传统的海上对星发展为较先进的牵星过洋, 配备罗盘定向测定针距,《郑和航海图》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成果。 从航海次数相比,郑和七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 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 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哥伦布四次航海到西印度 群岛及美洲大陆。郑和航海的目的前三次是为了明王朝的“声威”,后四次是开辟新航路, 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并“宾服”于中国。⒈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⒉扩 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⒊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⒋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加强同海外各国的 联系。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新航线,寻找《马可波 罗游记》中的黄金宝物。 但从航海结果来看,哥伦布做出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成就,而郑和却没有,仅此一点,哥 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就远远超过了郑和,至今人们说起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无不敬 佩之至,哥伦布在现代地理学及航海学的地位无可争议。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之后中国再也 没有一位航海大家出现,而是闭关禁海,彻底关上了通向世界的大门,而哥伦布之后西方航 海大家辈出,环球旅行此起彼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