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王迪等:智能法律合约及其研究进展 73· 由此可见,只有智能合约满足上述3个基本规 相关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则,包括:(一)文法要求、(二)非赋权原则、(三) (2)根据合约其他内容生成目标语言合约中 审查准则,才能使智能合约具有法律化特征 的主体合约,包括两部分:合约属性、当事人的定 3.2智能合约的法律化探索 义与初始化;条款的处理. 智能法律合约作为现实法律合同与智能合约 (3)目标语言合约中补充生成当事人人员管 之间的过渡性手段,是智能合约法律化的一个重 理,程序时序控制及异常检测等机制 要途径.为了满足智能合约的法律化3个基本原 转化规则的制定以及对SPESC中表达式的进 则,采用领域专用语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 一步细化使智能法律合约能够在一定规则体系下 DSL)开发智能法律合约语言(Smart legal contract 进行转化,转化后的智能合约具有规范和统一的 language,SLCL)是一条有效途径.其中DSL是指 函数结构和逻辑表达,有效避免了不同程序员撰 专注于某个应用程序领域的计算机语言.采用这 写智能合约带来的个人色彩和不确定性,也可确 种领域性语言实现合同意思表示,既能让当事人 保转化后的智能合约与智能法律合约具有相同的 之间便于沟通,又可让出现违约问题时介入的第 意思表示,并可随时调取查看合约的运行信息 三方能够准确理解合同内容,使所签订合同具有 2020年,Wohrer和Zdun27提出了基于DSL的 公知的法律效力,促进智能合约和传统合约之间 面向合同的合约语言CML,该语言在表现形式上 的语言差异问题的解决 类似于文献[24]的SPESC语言,使用状态变量和 基于这种思想,近年来一种被称为高级智能合 一组动作描述合同的规定动作和涉及的变量:使 约语言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He等2 用“may”或者“must”作为条款的情态动词;使用 基于面向领域语言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现实合 关键字“due”表示时序关系,后跟时态优先级(即 约的智能合约描述语言(SPESC),该语言在智能合 “after”或“before”)和触发器表达式,作者在文中 约和传统合约之间引入了智能法律合约的概念, 也给出了从CML到Solidity的各部分转化方法 明确定义了当事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加密货币 总之,基于DSL构造的智能法律合约语言SLCL 的交易规则,用固定格式的语法结构提供了面向 便于计算机、法律等各界人士理解,打破了之前所 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智能法律合约撰写方式,并 述传统合同和智能合约之间用语壁垒.同时,所给 可以根据该语法结构将撰写完成的智能法律合约 出的转化规则将该语言所撰写的高级智能合约映 编译成可执行的智能合约程序,为实现智能合约 射到目前可执行的智能合约,使得两者的“意思表 的法律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示一致”. 使用SPESC语言撰写的智能法律合约包含合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466条规定:“合同文本采 约框架、合约名称、当事人描述、标的、资产表达 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 式、资产操作、合约条款、附加信息和合约订立, 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 其中,资产操作包括存人、取出、转移,合约条款 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 包括一般条款、违约条款以及仲裁条款,其具体语 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法律所允许 法定义如表1所示,以SPESC语言编写的竞买合 并承认:采用多种文字订立合同并约定具有同等 约如图2所示.SPESC模块中对法律规定的合同 效力,成立之后的合同皆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 内容均进行了相应显式定义,符合《民法典》对合 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因此,从现实合约到 同内容的要求 智能法律合约、智能合约、运行链码这一转化过 基于上述语法结构,该文后续工作中对 程,尽管各阶段采用的语言不同,但用以表述相同 SPESC系统性使用进行了完善,文中提出了高级 含义的智能法律合约、智能合约、运行链码皆是具 智能合约层、智能合约层和机器代码执行层的 有相同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因此,我们有以下推论: 3层智能合约系统框架,并给出SPESC到目标程 推论5:智能合约及其链码与原合同文本具有 序语言(以solidity为例)的转化规则.该转换规 同等法律效力,只要(一)采用智能法律合约生成 则给出了3部分转化内容: 与订立;(二)满足智能合约法律化三个基本规则: (1)根据当事人描述Parties生成目标语言合 (三)约定具有同等效力 约中的当事人合约(群体当事人合约或个体当事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合约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合 人合约),用于管理当事人,记录关键事件,并提供 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法律化进程也需要不由此可见,只有智能合约满足上述 3 个基本规 则,包括:(一)文法要求、(二)非赋权原则、(三) 审查准则,才能使智能合约具有法律化特征. 3.2    智能合约的法律化探索 智能法律合约作为现实法律合同与智能合约 之间的过渡性手段,是智能合约法律化的一个重 要途径. 为了满足智能合约的法律化 3 个基本原 则,采用领域专用语言(Domain-specific language, DSL)开发智能法律合约语言(Smart legal contract language, SLCL)是一条有效途径. 其中 DSL 是指 专注于某个应用程序领域的计算机语言. 采用这 种领域性语言实现合同意思表示,既能让当事人 之间便于沟通,又可让出现违约问题时介入的第 三方能够准确理解合同内容,使所签订合同具有 公知的法律效力,促进智能合约和传统合约之间 的语言差异问题的解决. 基于这种思想,近年来一种被称为高级智能合 约语言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018 年 He 等[24] 基于面向领域语言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面向现实合 约的智能合约描述语言(SPESC),该语言在智能合 约和传统合约之间引入了智能法律合约的概念, 明确定义了当事人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加密货币 的交易规则,用固定格式的语法结构提供了面向 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智能法律合约撰写方式,并 可以根据该语法结构将撰写完成的智能法律合约 编译成可执行的智能合约程序,为实现智能合约 的法律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使用 SPESC 语言撰写的智能法律合约包含合 约框架、合约名称、当事人描述、标的、资产表达 式、资产操作、合约条款、附加信息和合约订立, 其中,资产操作包括存入、取出、转移,合约条款 包括一般条款、违约条款以及仲裁条款,其具体语 法定义如表 1 所示,以 SPESC 语言编写的竞买合 约如图 2 所示. SPESC 模块中对法律规定的合同 内容均进行了相应显式定义,符合《民法典》对合 同内容的要求. 基于上述语法结构 ,该文后续工作[25] 中对 SPESC 系统性使用进行了完善,文中提出了高级 智能合约层、智能合约层和机器代码执行层的 3 层智能合约系统框架,并给出 SPESC 到目标程 序语言(以 solidity[26] 为例)的转化规则. 该转换规 则给出了 3 部分转化内容: (1)根据当事人描述 Parties 生成目标语言合 约中的当事人合约(群体当事人合约或个体当事 人合约),用于管理当事人,记录关键事件,并提供 相关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2)根据合约其他内容生成目标语言合约中 的主体合约,包括两部分:合约属性、当事人的定 义与初始化;条款的处理. (3)目标语言合约中补充生成当事人人员管 理,程序时序控制及异常检测等机制. 转化规则的制定以及对 SPESC 中表达式的进 一步细化使智能法律合约能够在一定规则体系下 进行转化,转化后的智能合约具有规范和统一的 函数结构和逻辑表达,有效避免了不同程序员撰 写智能合约带来的个人色彩和不确定性,也可确 保转化后的智能合约与智能法律合约具有相同的 意思表示,并可随时调取查看合约的运行信息. 2020 年,Wöhrer 和 Zdun[27] 提出了基于 DSL 的 面向合同的合约语言 CML,该语言在表现形式上 类似于文献 [24] 的 SPESC 语言,使用状态变量和 一组动作描述合同的规定动作和涉及的变量;使 用“may” 或者 “must”作为条款的情态动词;使用 关键字“due”表示时序关系,后跟时态优先级(即 “after”或“before”)和触发器表达式,作者在文中 也给出了从 CML 到 Solidity 的各部分转化方法. 总之,基于 DSL 构造的智能法律合约语言 SLCL 便于计算机、法律等各界人士理解,打破了之前所 述传统合同和智能合约之间用语壁垒. 同时,所给 出的转化规则将该语言所撰写的高级智能合约映 射到目前可执行的智能合约,使得两者的“意思表 示一致”.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 466 条规定:“合同文本采 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 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 各文本使 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 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法律所允许 并承认:采用多种文字订立合同并约定具有同等 效力,成立之后的合同皆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 合同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 因此,从现实合约到 智能法律合约、智能合约、运行链码这一转化过 程,尽管各阶段采用的语言不同,但用以表述相同 含义的智能法律合约、智能合约、运行链码皆是具 有相同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 因此,我们有以下推论: 推论 5:智能合约及其链码与原合同文本具有 同等法律效力,只要(一)采用智能法律合约生成 与订立;(二)满足智能合约法律化三个基本规则; (三)约定具有同等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合约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合 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法律化进程也需要不 王    迪等: 智能法律合约及其研究进展 · 7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