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智慧之路 反思药家鑫案:理性,在喧嚣褪去后露脸 朱永祥 2011年8月14日晚,在央视《看见》栏目中,主持人柴静对药家鑫父母和 张妙父亲进行了采访,节目播出是在对药行刑两个月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舆论 的喧嚣褪去之后,尽管对这期节目中柴静的立场尚存争议,但至少有相当多的人, 透过柴静的调查访问,承认自己当时在“第一时间从众了”,卷入“富二代”、“军 二代”,以及对药死刑存废引发的舆论风暴,匆忙随性,无力自拔。 我们渴望真相,但有时真相正被喧嚣遮蔽着;我们渴望理性,但理性又往往 被某种观念酿造的情绪左右着。最近,方舟子说:“贺卫方20年不发论文,他是 怎么当的北大法学教授?”就此又引发一波新的论战。我们暂且不去评判其中的 是非曲直,不妨来回答下面一组不同表述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被观念裹挟的“民 意”是如何前后不一、反复无常。 先这样问:你觉得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以论文的发表数量为必要选项,合 理吗?我想应该反对者居多,因为在反对者的观念里,中国的论文就是走过场, 有多少学术价值?况且,现在道德滑坡,这样的评定是在鼓励学术造假也未可知。 那么,如果这样问:某人不发论文,就评上职称,你认同吗?相信不认同会 占上风。因为“中国的学术腐败己经无孔不入”。 进而再问:名人不发论文,评上名校教授,你认同吗?此时或许就会群情激 愤,因为和“名”沾边己经不是好事。 再问下:贺卫方20年不发论文,当上北大法学院教授,你认同吗?当然, 前面也可以再加上“方舟子说”。此时估计认同和不认同会相对居中,因为信息 相对丰富,结论也会相对理性。 其实,在回答前面几个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基于对某种观念或见识的推理 和判断,而这种判断更多是被群体情绪裹挟的,比如对中国职称制度和学术腐败 的成见,对名人特权的成见,等等。 要减少成见发酵成汹涌的“民意”,政府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地提供 信息。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在发生时并没有太多的信息,甚至在我们刚想驻足, 准备探究真相的时候,就被“民意”汇成的洪流冲刷而下。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 庞认为,群体往往是非理性的,即使是理性,更多的也是对某种成见的推理。勒 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里说,“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 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于是,“他不再是他 自己,他便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这让我想到在英国伦敦的这 次骚乱中,一名叫切尔西的少女。她是伦敦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在父母眼里,“她 智慧之路智慧之路 智慧之路 反思药家鑫案:理性,在喧嚣褪去后露脸 朱永祥 2011 年 8 月 14 日晚,在央视《看见》栏目中,主持人柴静对药家鑫父母和 张妙父亲进行了采访,节目播出是在对药行刑两个月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舆论 的喧嚣褪去之后,尽管对这期节目中柴静的立场尚存争议,但至少有相当多的人, 透过柴静的调查访问,承认自己当时在“第一时间从众了”,卷入“富二代”、“军 二代”,以及对药死刑存废引发的舆论风暴,匆忙随性,无力自拔。 我们渴望真相,但有时真相正被喧嚣遮蔽着;我们渴望理性,但理性又往往 被某种观念酿造的情绪左右着。最近,方舟子说:“贺卫方 20 年不发论文,他是 怎么当的北大法学教授?”就此又引发一波新的论战。我们暂且不去评判其中的 是非曲直,不妨来回答下面一组不同表述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被观念裹挟的“民 意”是如何前后不一、反复无常。 先这样问:你觉得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定,以论文的发表数量为必要选项,合 理吗?我想应该反对者居多,因为在反对者的观念里,中国的论文就是走过场, 有多少学术价值?况且,现在道德滑坡,这样的评定是在鼓励学术造假也未可知。 那么,如果这样问:某人不发论文,就评上职称,你认同吗?相信不认同会 占上风。因为“中国的学术腐败已经无孔不入”。 进而再问:名人不发论文,评上名校教授,你认同吗?此时或许就会群情激 愤,因为和“名”沾边已经不是好事。 再问下:贺卫方 20 年不发论文,当上北大法学院教授,你认同吗?当然, 前面也可以再加上“方舟子说”。此时估计认同和不认同会相对居中,因为信息 相对丰富,结论也会相对理性。 其实,在回答前面几个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基于对某种观念或见识的推理 和判断,而这种判断更多是被群体情绪裹挟的,比如对中国职称制度和学术腐败 的成见,对名人特权的成见,等等。 要减少成见发酵成汹涌的“民意”,政府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地提供 信息。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在发生时并没有太多的信息,甚至在我们刚想驻足, 准备探究真相的时候,就被“民意”汇成的洪流冲刷而下。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 庞认为,群体往往是非理性的,即使是理性,更多的也是对某种成见的推理。勒 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里说,“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 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于是,“他不再是他 自己,他便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这让我想到在英国伦敦的这 次骚乱中,一名叫切尔西的少女。她是伦敦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在父母眼里,“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