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趋时而进,其内部形成种种新的学术倾向。从易学的演变看,乾嘉经古文派的代表人物惠栋 1697-1758)、张惠言(1761-1821)所复兴的东汉古易说,重视的是其 本体例的整理和师法的阐扬,而近代经古文家的章太炎(1867-1936)、刘师培 884-1919)则援引新知识、新观念说《易》,所重视的是对易学思想和原理作合乎 时尚的论述 近代经古文学派说《易》最突出的特点是态度客观、分析细致。作为古文家,章太炎 刘师培尊重文献、遵循训古法、重实证、求真知,不泥成见,敢于致疑,提出新见解。章太 炎早年曾一度接受康、梁经今文学思想,后因学术政治见解的转变而归于古文派。一般而论 清末经古文学派论《易》比今文学派更接近科学的立场。他们对当时从西方传入的新学敏感 地予以接受,并作出学术上积极的反应。章太炎的易学是其经学的一部分,但他对《易》所 作的阐释,富于分析性和方法论意识,已经不同于经学家的识见,而是深入到“新学”的义 理层次来提出新问题、新见解。他以史学、语言学、社会学及逻辑说易,尤能体现近代经古 文学派的基本学术立场和创见。 章太炎认为,《易经》是开物成务之书,它讲述的是历史,而非谶纬,因而极力反对以 图书、清谈、谶纬说《易》。他指出,《河图》(包括《洛书》既不是图,也非书,而是象 是古代圣人“拟仪天地”的原始记录,而非“天赐”之物(《扈书·河图》第十六 初刻本)。至于伏羲书八卦,章氏认为是依类取象而作。他说:“越大兽谓之象,《易》以 为名。文字之权舆,仿诸八卦,依类象形。韩非曰:人希见生象也,爻文于是取法焉”(《说 彖象》)。关于卦爻辞和《易传》作者问题,他对皮锡瑞之“孔子作爻辞,弟子作《系辞》 的说法提出驳议。他辨析道,说文王被拘羑里七年,仅重卦六十四名,情理不通。《周易》 为周时所用,没有卦爻辞,作何等用?再说,文王不作卦爻辞,而待六百年后由孔子补撰, 难以成立。因此,重卦之人与卦爻辞的作者皆是文王,而《易传》的作者则是孔子,此由《易 传》和《史记孔子世家》说得清清楚楚《驳皮锡瑞三书》 作为文字学家,章太炎对八卦卦名的语源上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八卦释名》 文中,他指出,人们但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其性质健、顺、动、入、陷、丽、止、悦之说,但往往只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所以须从文字构造原理予以解释。 自从严复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开始传入中国。晚清时期社会进化论说一时十分盛行。章 太炎是最早援引其说解释《易经》者。他认为“《易经》也是史”(《国政论衡·明释故》)。 他指出,《易经》不同于数术,“非谶记历序之侪”,作为一部开物成务之书,其记载反映 出“人事迁化”和社会变化之实。他认为,《屯》卦记述了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情形,“草 昧部族之酋,鹑居毂食”,而男女婚姻未定,“逢女为耦,不借引媒,其次劫略而已”(《检 论·商平》)至《蒙》婚姻初定,“始有聘女,而爻称‘内妇’、‘克家’”。文明初萌, 人们的需求增长,随着物产增长,“因给养而生争竞,争竞愈广,又必储财以备纠斗”,因 而有《讼》。而“小讼用曹辨,大讼用甲兵”,势如天龙争战,所以行《师》,聚众而起 此所谓《讼》以起众,《比》以畜财,“军在司马,币在大府也”。有军与币,“帝位始成 大君以立”,此为《履》。君治而社会安定,故受之以《泰》。事物不必以通泰而终,所以 有《否》。同样的社会亦不必以否恶为结果,故受之《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蓟 汉昌言》)。章太炎由此得出结论,《易经》由《屯》至《同人》卦,所说是“生民建国之 常率”,彰往察来,概莫能外。此解释虽大体与《序卦传》开首部分同,然已经从近代社会 史的观点作分析。这种分析,在整个现代易学史上,不乏赞同者 如果说,经今文派学者说《易》发挥想象,每有落入臆想之嫌,那么经古文派学者则能 冷静而客观,言必有据,容有讨论之余地。作为古文学家,刘师培长于史料辨析,注重方法 论的归纳。刘师培易学研究颇具条理,于《易经》本文之外,对易学史也有所涉略,并超出5 趋时而进,其内部形成种种新的学术倾向。从易学的演变看,乾嘉经古文派的代表人物惠栋 (1697-1758)、张惠言(1761-1821)所复兴的东汉古易说,重视的是其 本体例的整理和师法的阐扬,而近代经古文家的章太炎(1867-1936)、刘师培(1 884-1919)则援引新知识、新观念说《易》,所重视的是对易学思想和原理作合乎 时尚的论述。 近代经古文学派说《易》最突出的特点是态度客观、分析细致。作为古文家,章太炎、 刘师培尊重文献、遵循训古法、重实证、求真知,不泥成见,敢于致疑,提出新见解。章太 炎早年曾一度接受康、梁经今文学思想,后因学术政治见解的转变而归于古文派。一般而论, 清末经古文学派论《易》比今文学派更接近科学的立场。他们对当时从西方传入的新学敏感 地予以接受,并作出学术上积极的反应。章太炎的易学是其经学的一部分,但他对《易》所 作的阐释,富于分析性和方法论意识,已经不同于经学家的识见,而是深入到“新学”的义 理层次来提出新问题、新见解。他以史学、语言学、社会学及逻辑说易,尤能体现近代经古 文学派的基本学术立场和创见。 章太炎认为,《易经》是开物成务之书,它讲述的是历史,而非谶纬,因而极力反对以 图书、清谈、谶纬说《易》。他指出,《河图》(包括《洛书》既不是图,也非书,而是象 ──一是古代圣人“拟仪天地”的原始记录,而非“天赐”之物(《訄书·河图》第十六, 初刻本)。至于伏羲书八卦,章氏认为是依类取象而作。他说:“越大兽谓之象,《易》以 为名。文字之权舆,仿诸八卦,依类象形。韩非曰:人希见生象也,爻文于是取法焉”(《说 彖象》)。关于卦爻辞和《易传》作者问题,他对皮锡瑞之“孔子作爻辞,弟子作《系辞》 的说法提出驳议。他辨析道,说文王被拘羑里七年,仅重卦六十四名,情理不通。《周易》 为周时所用,没有卦爻辞,作何等用?再说,文王不作卦爻辞,而待六百年后由孔子补撰, 难以成立。因此,重卦之人与卦爻辞的作者皆是文王,而《易传》的作者则是孔子,此由《易 传》和《史记孔子世家》说得清清楚楚《驳皮锡瑞三书》。 作为文字学家,章太炎对八卦卦名的语源上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八卦释名》 一文中,他指出,人们但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 风、水、火、山、泽,其性质健、顺、动、入、陷、丽、止、悦之说,但往往只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所以须从文字构造原理予以解释。 自从严复译介,西方社会科学开始传入中国。晚清时期社会进化论说一时十分盛行。章 太炎是最早援引其说解释《易经》者。他认为“《易经》也是史”(《国政论衡·明释故》)。 他指出,《易经》不同于数术,“非谶记历序之侪”,作为一部开物成务之书,其记载反映 出“人事迁化”和社会变化之实。他认为,《屯》卦记述了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情形,“草 昧部族之酋,鹑居毂食”,而男女婚姻未定,“逢女为耦,不借引媒,其次劫略而已”(《检 论·商平》)至《蒙》婚姻初定,“始有聘女,而爻称‘内妇’、‘克家’”。文明初萌, 人们的需求增长,随着物产增长,“因给养而生争竞,争竞愈广,又必储财以备纠斗”,因 而有《讼》。而“小讼用曹辨,大讼用甲兵”,势如天龙争战,所以行《师》,聚众而起。 此所谓《讼》以起众,《比》以畜财,“军在司马,币在大府也”。有军与币,“帝位始成, 大君以立”,此为《履》。君治而社会安定,故受之以《泰》。事物不必以通泰而终,所以 有《否》。同样的社会亦不必以否恶为结果,故受之《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蓟 汉昌言》)。章太炎由此得出结论,《易经》由《屯》至《同人》卦,所说是“生民建国之 常率”,彰往察来,概莫能外。此解释虽大体与《序卦传》开首部分同,然已经从近代社会 史的观点作分析。这种分析,在整个现代易学史上,不乏赞同者。 如果说,经今文派学者说《易》发挥想象,每有落入臆想之嫌,那么经古文派学者则能 冷静而客观,言必有据,容有讨论之余地。作为古文学家,刘师培长于史料辨析,注重方法 论的归纳。刘师培易学研究颇具条理,于《易经》本文之外,对易学史也有所涉略,并超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