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话两端,传来快慰的大笑声。 大年三十夜,孩子们都在看春晩,小品在讽刺世风日下,官场腐败现象, 家人捧腹大笑。此时张海若有所思,一个人躲进书房,静静地坐在书桌面前沉思 良久。他回想起自己这一生,他不算廉官,但也绝对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官 想着小品的意味,百感交集,几句诗涌了出来,他一挥而就: 岁岁春节客盈盈,忽然一日门前冷。世态炎凉方可信,只恨官场风不清。阿 谀奉承甜言语,门庭冷落幡然醒。世风日下应有恨,无欲则刚度余生 (《北京文学》2016.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从常见的“敲门声”这种生活现象,挖掘出其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内容 可谓小中见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功力。 B.主人公自我反思,“不算廉官,但也绝对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体现 了小说这种艺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但与生活的真实并不相符。 C.小说的三个次要人物张夫人、女儿张蓉、司机小李,对张海形象的塑造起 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小李的“人走茶凉”心理更是跃然纸上。 D.注重心理刻画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或直接叙写张海的心理活动, 或通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心理。 E.外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他让张海的注意力从幻听敲门声中,转移到 享受天伦之乐中,进而圆满完成了张海心态和性格的转化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以张海“一挥而就”的小诗结尾,请结合全文,简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答 (4)“推开门进来的是风,敲门的还是风!”这句话富有意蕴,请结合全文加 以分析。(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师钱穆:“爱国素不后于人” 陈虹 学生们曾这样描述钱穆:“一副金属细边眼镜,和那种自然而然的和蔼,使 人想到‘温文’两个字,再配以那件常穿的灰布长衫,这风度无限地雍容潇洒 钱穆的一生,可用两句话概括:地地道道的书生,心静如水的学者。他除了 教书便是写书。他这一生从未步入过政坛,也从未加入过政党。但他却对自己的 老师吕思勉说过这样的话:“学生自读书懂事以来,就深知要爱国爱民族,爱国 素不后于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前,钱穆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开的一系 列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然而战争却残酷地破坏了这一切,故都北平不仅放 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也放不下教授们精心钻研学术的书桌了。战争使他失去了 这一切—一熟悉的教室、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氛围、熟悉的令他“其乐无比”的 心情电话两端,传来快慰的大笑声。 大年三十夜,孩子们都在看春晚,小品在讽刺世风日下,官场腐败现象,一 家人捧腹大笑。此时张海若有所思,一个人躲进书房,静静地坐在书桌面前沉思 良久。他回想起自己这一生,他不算廉官,但也绝对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官。 想着小品的意味,百感交集,几句诗涌了出来,他一挥而就: 岁岁春节客盈盈,忽然一日门前冷。世态炎凉方可信,只恨官场风不清。阿 谀奉承甜言语,门庭冷落幡然醒。世风日下应有恨,无欲则刚度余生。 (《北京文学》2016.3 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从常见的“敲门声”这种生活现象,挖掘出其所蕴含的深刻社会内容, 可谓小中见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功力。 B.主人公自我反思,“不算廉官,但也绝对是为民做了许多好事”,这体现 了小说这种艺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但与生活的真实并不相符。 C.小说的三个次要人物张夫人、女儿张蓉、司机小李,对张海形象的塑造起 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小李的“人走茶凉”心理更是跃然纸上。 D.注重心理刻画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或直接叙写张海的心理活动, 或通过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心理。 E.外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他让张海的注意力从幻听敲门声中,转移到 享受天伦之乐中,进而圆满完成了张海心态和性格的转化。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3)小说以张海“一挥而就”的小诗结尾,请结合全文,简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6 分) 答: (4)“推开门进来的是风,敲门的还是风!”这句话富有意蕴,请结合全文加 以分析。(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师钱穆:“爱国素不后于人” 陈虹 学生们曾这样描述钱穆:“一副金属细边眼镜,和那种自然而然的和蔼,使 人想到‘温文’两个字,再配以那件常穿的灰布长衫,这风度无限地雍容潇洒。” 钱穆的一生,可用两句话概括:地地道道的书生,心静如水的学者。他除了 教书便是写书。他这一生从未步入过政坛,也从未加入过政党。但他却对自己的 老师吕思勉说过这样的话:“学生自读书懂事以来,就深知要爱国爱民族,爱国 素不后于人。”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前,钱穆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开的一系 列课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然而战争却残酷地破坏了这一切,故都北平不仅放 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也放不下教授们精心钻研学术的书桌了。战争使他失去了 这一切——熟悉的教室、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氛围、熟悉的令他“其乐无比”的 心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