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林》4/2008 的办法,即使地处偏僻,四堡地区也融入了一个更广大地域中的商业网络°。按照包筠雅的说法,四 堡出版业在18、19世纪里一直繁荣,直到20世纪初期才衰落下去,因为此时引进了外国技术,印刷 业更集中于像上海这样的商业资本优化组合的大都市。 作为地方出版史,包筠雅的工作具有先驱意义,既因为她聚焦于清代后半叶,也因为她对原始 资料的创新性利用—主要是对家谱及地方志的利用,还有实地调查和对版本的仔细考察。家族 出版的记忆在四堡延续着,包筠雅充分利用了这种资源,她走访了出版商的后裔,考察现存的住宅 与作坊,实地研究当地印刷的书籍°。她对地方变化和文化融合动力来源的研究与观点也有创新意 义。四堡所代表的那种地方特点决定了包筠雅的研究。地处南方,宗族组织活跃完善,拥有相对 富裕的自然资源,四堡是一种区域类型的象征。事实上,包筠雅也在总体上将它与其它相似的边 远地区的印刷业作了比较。虽然地狭偏僻,四堡代表着清代书籍渗透地方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个区域商业网络中的节点,四堡也促进了更遥远的如云南和贵州这样的边疆省份融入书 籍市场 贾晋珠突出强调了在跨越六个世纪的时间里地方出版业的传承与变化。她的专著印刷牟利: 11-17世纪福建建阳的出版商》(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anm ercial Publishers of j ianyang, Fujian 11—17 Centuries),着眼于现在中国版图内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偏僻角落。现实地位掩盖了它曾经作 为商业出版者中心的历史。贾提出了关于地域和出版的问题:为什么是在建阳?为什么历时如此 久远?声名狼藉的赝品能否代表这个地方书籍输出的特点?我们对建阳的出版商到底了解多少? 为了探寻这些问题,贾晋珠建立了详尽的数据库,包含了已知的2000本建阳出版的书籍信息,并走 访了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图书馆以便进一步研究。这些书籍在这项研究中构成了主要的资料。贾 剖析它们的结构并挖掘它们的书籍装帧艺术,从而让书籍自己来说话,不加引申和理论放大。贾 晋珠还认为,这些书籍不仅仅讲述自身的历史,还隐含着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他们生活的社会 的信息。贾晋珠鼓励我们将建阳看作江南的延伸,尽管地处福建,这个地方深深的融入了江南地域 的经济圈。建阳出版业随着清朝的征服而崩溃,到了18世纪早期的时候,建阳已经变得隔绝和停 滞不前,与以前的市场割裂,没有什么可供销售的书籍了° 贾晋珠对这个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实证性质的。她对资料数据和书籍版本有非凡的驾驭能力 通过她的眼睛我们了解了建阳:地方状况、出版的书籍,以及地方和书籍在时代中如何演变。如果 资料不够确凿,她并不妄加推测,透过她的硏究,我们还能更多地了解到建阳出版机构的实际面貌 如何雇用和组织劳力?书籍销售是否一定在店铺内进行?印刷业的运转规模有多大?出版商怎么 获取资本?维持生意需要多少资金?关于出版商我们只能了解到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通过族 谱和地方志中精简的传记,以及贾晋珠通过“书籍装帧字里行间分析出来的各种线索。由于关 于出版商—他们毕竟是出版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的主要活动大部分仍是晦暗不清的,我们只 能了解抽象的历史活动参与者和间接的声音,研究地方、市场、印刷、以及书籍本身。从书籍出发, 我们思考时代与商业循环的关系。从建阳出发,我们考虑它在更大商业网络中的位置,并被吸引去 冒险将之与整体的中国作对比。 Brokaw,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Zou and Ma Family Businesses of Sibao, Fujian", Late Imperi Chm17(1):49-92,1996,p.52 2 Brokaw, "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Zou and Ma Family Businesses of Sibao, Fujian", pp, 50-51 Commerce in Culture: The Sibao Book Trad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 ③贾晋珠认为不是这样,她注意到宋代建阳印刷了一些质量上乘的书籍,明末也间或有一些 ④贾晋珠也利用地方志和族谱为佐证。她模仿 Gerard genette,利用词语“头文本指涉注释、广告特征、序文、体例 的陈述以及与已刊印书籍的外貌有关的其他材料(除了正文以外)。周启荣也广阔地使用这个概念(和这些材料)( Publish 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p. 13) 60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yang, Fujian (1lth-17 th Centuries), pp 14-15, 24, 40 248-250,187 20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nww.cnki.ner·10· 的办法 ,即使地处偏僻 ,四堡地区也融入了一个更广大地域中的商业网络 ①。按照包筠雅的说法 ,四 堡出版业在 18、19世纪里一直繁荣 ,直到 20世纪初期才衰落下去 ,因为此时引进了外国技术 ,印刷 业更集中于像上海这样的商业资本优化组合的大都市。 作为地方出版史 ,包筠雅的工作具有先驱意义 ,既因为她聚焦于清代后半叶 ,也因为她对原始 资料的创新性利用 ———主要是对家谱及地方志的利用 ,还有实地调查和对版本的仔细考察。家族 出版的记忆在四堡延续着 ,包筠雅充分利用了这种资源 ,她走访了出版商的后裔 ,考察现存的住宅 与作坊 ,实地研究当地印刷的书籍 ②。她对地方变化和文化融合动力来源的研究与观点也有创新意 义。四堡所代表的那种地方特点决定了包筠雅的研究。地处南方 ,宗族组织活跃完善 ,拥有相对 富裕的自然资源 ,四堡是一种区域类型的象征。事实上 ,包筠雅也在总体上将它与其它相似的边 远地区的印刷业作了比较。虽然地狭偏僻 ,四堡代表着清代书籍渗透地方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个区域商业网络中的节点 ,四堡也促进了更遥远的如云南和贵州这样的边疆省份融入书 籍市场。 贾晋珠突出强调了在跨越六个世纪的时间里地方出版业的传承与变化。她的专著《印刷牟利 : 11—17世纪福建建阳的出版商 》(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 ercial Publishers of J ianyang, Fujian 11—17 Cen turies) ,着眼于现在中国版图内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偏僻角落。现实地位掩盖了它曾经作 为商业出版者中心的历史。贾提出了关于地域和出版的问题 :为什么是在建阳 ? 为什么历时如此 久远 ? 声名狼藉的赝品能否代表这个地方书籍输出的特点 ? ③ 我们对建阳的出版商到底了解多少 ? 为了探寻这些问题 ,贾晋珠建立了详尽的数据库 ,包含了已知的 2000本建阳出版的书籍信息 ,并走 访了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图书馆以便进一步研究。这些书籍在这项研究中构成了主要的资料。贾 剖析它们的结构并挖掘它们的书籍装帧艺术 ④ ,从而让书籍自己来说话 ,不加引申和理论放大。贾 晋珠还认为 ,这些书籍不仅仅讲述自身的历史 ,还隐含着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他们生活的社会 的信息。贾晋珠鼓励我们将建阳看作江南的延伸 ,尽管地处福建 ,这个地方深深的融入了江南地域 的经济圈。建阳出版业随着清朝的征服而崩溃 ,到了 18世纪早期的时候 ,建阳已经变得隔绝和停 滞不前 ,与以前的市场割裂 ,没有什么可供销售的书籍了 ⑤。 贾晋珠对这个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实证性质的。她对资料数据和书籍版本有非凡的驾驭能力。 通过她的眼睛我们了解了建阳 :地方状况、出版的书籍 ,以及地方和书籍在时代中如何演变。如果 资料不够确凿 ,她并不妄加推测 ,透过她的研究 ,我们还能更多地了解到建阳出版机构的实际面貌 : 如何雇用和组织劳力 ? 书籍销售是否一定在店铺内进行 ? 印刷业的运转规模有多大 ? 出版商怎么 获取资本 ? 维持生意需要多少资金 ? ⑥关于出版商 ,我们只能了解到他们希望我们看到的 :通过族 谱和地方志中精简的传记 ,以及贾晋珠通过“书籍装帧 ”在字里行间分析出来的各种线索。由于关 于出版商 ———他们毕竟是出版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的主要活动大部分仍是晦暗不清的 ,我们只 能了解抽象的历史活动参与者和间接的声音 ,研究地方、市场、印刷、以及书籍本身。从书籍出发 , 我们思考时代与商业循环的关系。从建阳出发 ,我们考虑它在更大商业网络中的位置 ,并被吸引去 冒险将之与整体的中国作对比。 《史林 》 4 /2008 ① ② ③ ④ ⑤ Brokaw,“Commercial Publishing inLate ImperialChina: The Zou and Ma FamilyBusinesses of Sibao, Fujian”, Late Imperial China 17 (1) : 49—92, 1996, p1521 Brokaw,“Commercial Publishing in Late ImperialChina: The Zou and Ma FamilyBusinesses of Sibao, Fujian”, pp150—51; Commerce in Culture: The Sibao Book Trad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1 贾晋珠认为不是这样 ,她注意到宋代建阳印刷了一些质量上乘的书籍 ,明末也间或有一些。 贾晋珠也利用地方志和族谱为佐证。她模仿 Gerard Genette,利用词语“口头文本 ”指涉注释、广告特征、序文、体例 的陈述以及与已刊印书籍的外貌有关的其他材料 (除了正文以外 )。周启荣也广阔地使用这个概念 (和这些材料 ) ( Publish2 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 p113)。 ⑥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 Fujian ( 11 th—17 th Centuries) , pp114—15, 24, 40, 248—250, 1871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